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兴海县索拉沟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组成、围岩蚀变特征分析和论述,以及对矿石的硫、铅同位素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硫同位素834S值变化于-3.91‰-4.42‰,具有深源特征;铅同位素投影在造山带铅附近,模式年龄与区域中酸性岩体基本一致;矿物包裹体爆裂法测温范围在270℃-365℃间,反映成矿过程是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青海省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表岩石地球化学和钻孔原生晕的特征。采用新的方法计算并制作了多元素综合异常常图和比值异常图用于评价原生异常。经过综合研究对比,建立了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并对矿床的外围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Z1)
云南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弧(又称中甸弧)区是近年来确立的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之一,以其广泛发育内生铜-多色金属矿床(点)倍受地质学家的关注。卓玛铜多金属矿床是格咱弧区近几年新发现的中型热液脉型矿床,具大型矿床的潜力。卓玛矿区出露地层为晚三叠世图姆沟组二段(T3t2),主要组成岩性有板岩、粉砂绢云板岩、变质砂岩、大理岩、夹中酸性变质火山-火山碎屑岩;厚度2 300~2 700 m。矿区主体构造为由姆沟组二段构成向北东倾斜的单斜,伴生的次级褶皱及裂隙构造极为发育。区内出露岩浆岩为呈岩株产出的印支期卓玛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出露面积为14.50 km2;与图姆沟组二段为侵入接触关系。岩体由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后者呈小岩瘤侵入于前者且为区内主要赋矿围岩,石英闪长玢岩的最新锆石U-Pb年龄为(218.88±0.63)Ma。矿区已发现矿体KT1和KT2两条近平行展布的矿体,严格受NW向断层破碎带控制。KT1为矿区主矿体,呈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之中;倾向43°,倾角80°~87°;矿体长650 m,平均厚度4.88 m;矿石所含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Pb、Zn、Cu、Ag平均品位分别为2.33%、1.88%、0.73%及52.46 g/t。KT2位于KT1北东部,矿体倾向45°,倾角77°;矿体长250 m,厚16.45 m;矿石Pb、Zn平均品位为3.35%和3.95%,贫Cu、Ag。该矿床具"斑岩型"蚀变分带特征,由石英二长斑岩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强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伴有铜多金属矿化)→青盘岩化带。笔者根据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区内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由早到晚划分为:Ⅰ黄铁矿-石英、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Ⅲ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及Ⅳ贫硫化物-石英阶段。依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可将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含CO2三相(LC1)、富CO2三相(LC2)、碳质(C)及气液两相(VL)四种类型。Ⅰ阶段石英中发育LC2和VL型流体包裹体,Ⅱ阶段石英中发育上述四种类型包裹体,Ⅲ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LC1及VL型包裹体,而Ⅳ阶段则主要发育LC1、LC2及VL型三种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型包裹体成分具有明显的CO2、CH4峰值,LC1、LC2型包裹体具H2O、CH4及CO2峰值,VL型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见表1,整体来看,卓玛矿区成矿流体属不混溶的中温、低盐度Na Cl-H2O-CO2-CH4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而导致铜多金属元素沉淀富集成矿。结合前人对三江地区成矿流体系统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卓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石英二长斑岩或另有隐伏岩体)有关,其成因类型属斑岩型。 相似文献
4.
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Z1)
<正>沙布楞山铜矿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银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上统林西组(P2l),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玛尼吐组(J3mn)及第四系(Q)。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为大石寨组向斜,并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北西为主成矿断裂。区域内主要出露为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利用显微镜与电子探针对西藏拉萨跃进沟铜多金属矿床矿石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查明了矿石中Cu,Pb,Zn,Au,Ag,Mo等成矿元素的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的形式存在;金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与闪锌矿中;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钼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与闪锌矿中.最后通过野外与室内矿物学研究结果,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典型的中-高温熟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道伦达坝中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矿体主要产于粉砂质板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属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温度区间分别为388~>500℃、302~463℃、179~359℃.钨-锡矿化主要发生在中阶段、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晚阶段.初始成矿流体为CH_4-CO_2-H_2O-NaCl体系,随着温压降低,CO_2、CH_4大量逸失,而演化为H_2O-NaCl体系.流体盐度变化范围大,但从早到晚逐步降低.流体临界分离导致钨、锡矿化;流体CH_4、CO_2逃逸和大气降水热液混入导致铜矿化.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导致了成矿流体的聚集,而粉砂质板岩有利于成矿流体封闭,致使二者接触带成为有利的成矿和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9.
基底变质核杂岩与上覆长城纪高于庄组地层产生韧性拆离滑脱,盖层岩板沿其下的滑脱构造面正向运移伸展形成滑脱构造。中酸性岩浆沿拆离滑脱断层侵位形成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岩与长城纪高于庄组和蓟县纪雾迷山组碳酸盐交代形成矽卡岩型铁矿。在二长花岗岩与寒武系碳酸盐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铜矿,在远离接触带的炒米店组和冶里组地层中形成热液型多金属矿。沿接触带蚀变矿化相当强烈,通过工作目前共发现有N个矿体。文中论述了铁及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环境和成矿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铜厂铜-金多金属矿床是勉略阳成矿区中铜厂矿田的典型代表.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气成热液期和改造热液期.改造热液期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方解石-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特别是产于闪长岩体中北东向的片理化带的Cu-Au-(Co)石英-碳酸盐矿体.金属矿化出现水平分带现象:从东到西大致依次出现Cu、Co-Cu(Au)、Cu、Au-Au矿化和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矿物发育4种类型的包裹体:液体包裹体、纯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液相CO_2多相包裹体,以前两者包裹体最为发育:中低温、中压、中等氧逸度和近中性的成矿流体条件有利于热液改造型矿床的形成:成矿流体来源于改造水和岩浆水及变质水.从改造热液期的早阶段到晚阶段.改造水越来越占优势.该矿床为中低温改造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依据青海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矿床物质来源、矿物、元素分带、成矿热液演化中铜多金属矿床的性状,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两个阶段。中三叠世海底火山喷发喷气活动携带大量成矿物质,在浅海台地相对低洼的部位(还原条件下)与火山碎屑物、陆源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随后的(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受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地层中岩石脱水、成矿元素活化、聚集形成富矿溶液,并沿地层层理、岩石破裂运移,交代岩石中化学性活泼的组分或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雁石坪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西延部分,矿(化)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及两侧岩脉中,矿体形态走向与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呈似层状、脉状产出,成矿组合为铅-锌-铜-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多金属矿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以低温为主)、中等盐度、中等密度流体。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3.
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产于冈底斯构造岩浆成矿带的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亚带内。分别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石、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偶见气液两相甲烷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的含NaCl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95~476℃之间,盐度介于1.57%~37.33%,密度变化于0.68~1.23 g/cm3,总体属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24.63~133.61 MPa,成矿深度介于2.46~9.64 km,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矿环境。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数据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一个温度、盐度和压力总体显著降低(减小)、密度略渐增大的过程。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主要为初始混合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进行,大气降水大量加入,到晚期阶段成矿流体逐渐演化成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在Ⅲ阶段(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沉淀形成矿体。因此认为沸腾作用可能是该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朱溪矿区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上部为热液脉型矿体,中深部为矽卡岩型矿体,更深部为斑岩(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且矿化在水平方向上由北东往南西及垂直方向由浅到深,出现Cu→Cu-W→W-Cu的规律性矿化趋势.朱溪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又复杂的地质过程,其中与铜钨多金属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氧化物阶段和金属硫化物阶段,且成矿作用并非一次完成,可能是多次成矿作用相互叠加才形成如此巨量的铜钨资源量. 相似文献
15.
大平掌铜矿属火山成因铜多金属矿床。主矿体--浸染状矿体为次火山热液型,受英安岩等组成的火山穹窿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所控制,赋存部位为火山管道之隐爆角砾-次火山岩相;块状矿体是在D2-C1海相火山喷发时期形成,受后期构造及火山-次火山岩体侵位破坏,呈角砾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矿床总体为海底火山喷流喷气沉积及次火山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多期同位成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区地壳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导致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特有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多期同位构造的控制下,古特提斯期形成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银铅锌矿体,中特提斯期的构造-热液活动形成脉状矿体,新特提斯期伴随花岗岩浆侵入形成矽卡岩型铜矿体和深部锡矿化。多期同位叠加成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三江"成矿带为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带内中北段玉树多彩矿集区发育多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资源潜力巨大,但成矿年龄不详,严重制约了对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理解。因此,本次工作选取矿集区西北部查涌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地质踏勘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年代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填补该地区此类型矿床成矿年龄的空白。研究表明,查涌铜多金属矿床分别发育Cu-Mo矿体和Pb-Zn矿体,Cu-Mo矿体赋存在变质粉砂岩内,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角岩化砂岩中黑云母Mg-(Al^Ⅵ+Fe^3++Ti)-(Fe^2++Mn)的投图具镁质黑云母特征,Al2O3/Ti O2值介于6.359~10.087之间,Fe^2+/(Fe^2++Mg)值均一,为热液成因,且未受后期流体改造,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黑云母封闭年龄为129.59±1.58 Ma。穿切黄铜矿的辉钼矿Re含量为0.864×10^-6~9.624×10^-6,具壳源属性,其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24.75±0.86 Ma。热液黑云母与较晚的辉钼矿年龄相近,应为同期岩浆热液事件的产物。本次研究精确厘定了"三江"带中北段内一例典型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相关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揭示出早白垩世的一期成矿事件,为"三江"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总结和勘查找矿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西藏墨竹工卡地区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对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各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等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各个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172~239℃)、中高盐度(23.96~50.85wt%NaCleq)、高—中等密度(1.0696~1.0849g/cm3)的流体,属(Cl--)SO42--Na+(K+)型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36.9~110.23)×105Pa环境,成矿压力为低压(23.4~41.9)×105Pa。各个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