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防震减灾与震后救援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1998-2007年,日本共发生震级为6.0以上的地震199次,约占全球同等规模地震总数961次的20.7%左右,但由其导致的灾害死亡人数仅占世界的9%(中国却占约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和日本都是地震多发国家,比较而言,在国民防震减灾教育与震后救援,及日本人普遍能够从容面对地震灾害的日常习惯等方面,日本的做法及获得的经验,值得我国政府和社会公众两方面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归纳总结2017年度全球81座活火山的活动情况,共计活动1058座次,平均每周记录20座活火山的活动信息。根据火山潜在喷发的危险性和火山活动的强弱程度对上述火山进行分级描述,火山活动主要反映了地球表层的构造活动,其中大角度俯冲带的弧后火山最为强烈,小角度的俯冲带、拉张裂谷和走滑为主的板块边界火山活动较为平静,火山活动频繁的印度尼西亚岛链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预计全球火山活动将进一步加剧,印尼岛链受火山灾害威胁的程度依然较大。位于印尼岛链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自2017年9月开始活动以来,整个喷发过程极具代表性,监测阿贡火山喷发过程可为全球典型火山喷发事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5)
<正>2016年秋冬季节,除中国之外,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亚洲的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全球多个国家的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地区。在近日举办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评选结果宣讲会  相似文献   

4.
全球许多造山带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增生和碰撞造山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是如何从俯冲增生演化到碰撞拼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报道了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新的锆石U-Pb年龄(266~235M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并系统梳理了区域内已有资料,从岩浆性质随时...  相似文献   

5.
<正>1研究背景跨越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亚洲乃至全球庞大且极具危险性的复合型活火山之一,备受全球关注。圣海伦斯火山(St. Helens)是北美喀斯喀特火山链上的一座大型层状火山,1980年大喷发是全球火山喷发研究最详细的一次喷发(Lipman et al,1981),其火山喷发活动反映了复杂的岩浆作用过程(Bailey et al,1983)。不同构造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火山,不同类型的火山具有不同的喷发方式,会造成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区地震损失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了基于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对中亚地区地震损失作出评估。利用易得、合理可行人口和GDP分布资料得到了中亚的区未来50年地震损失分布图。分析表明:中亚部分地区期望的震灾程度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震灾程度,是受地震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变化尤其是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本文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国内外动态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观点和结论:(1)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但由于多种原因,全球升温多少存在不确定性;(2)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着气候变化,但其相对贡献量难以量化;(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但学术界对此有异议,因为作用于温度变化的自然和人为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大气中CO2的来源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得出准确结论之前,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和明确这些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李秋香 《地球》2011,(12):84-85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中矿业公司的兼并重组,跨国矿业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对世界资源的控制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世界前三大铁矿石公司控制了全球36.4%的铁矿石产量,前十位的铜矿公司控制了全球59%的铜矿产量,  相似文献   

9.
蓝颖春 《地球》2014,(4):62-65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全球城市体系已经把世界相当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城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体制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既是全球变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准确的全球历史LUCC数据产品是正确认识LUCC对全球变化影响的基础.但国际上已有的多套全球历史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存在彼此矛盾之处,且均已被许多区域尺度重建结果证明存在很大偏差,改进全球历史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精度是国际LUCC和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从时间过程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评估已有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的可靠性,是改进数据集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理论上,判断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可靠性的高低的标准是其与实际土地覆盖数据("真值")的相近程度或偏差大小,但与现代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可提供实地抽样验证不同,可用于历史产品可靠性评估的历史证据是极其有限的.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全球LUCC数据集数据可靠性评估框架,并针对可用于历史土地覆盖数据评估的数据和指标的类型和特点,提出4种评估方法,包括:(1)以定量重建的区域LUCC数据为基准的准确性评估;(2)基于区域发展史实的合理性评估;(3)基于自然和人文特征及专家知识的合理性评估;(4)基于多套数据一致性的可能性评估,并给出了5个历史耕地可靠性的具体评估案例.该方法亦适用于林地、草地等其他土地类型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山西地震》2012,(3):39-42
近年来,全球不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其中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最为严重。新西兰在短期内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其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程度及损失等等却是比较轻微的,这依赖于新西兰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以及民众危机意识的提升。介绍了新西兰城市的防震减灾体系概况,提出了我国城市在防震减灾方面应该加强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在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总结中国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从中得到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国起 《地球》2013,(9):30-33
正极端天气的背后,其实是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现在多数人普遍认为,是全球变暖导致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  相似文献   

14.
<正>1设置防灾推动国民会议平成27年(2015年)7月29日中央防灾会议会长(内阁总理大臣)决定设置"防灾推动国民会议"。平成27年(2015年)9月17日,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了第1次防灾推动国民会议。1.1主旨提高国民防灾意识,需加强与各界各阶层进行广泛的信息和意见交换,以及其他的必要合作。为和中央防灾会议共同合作,为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设置了"防灾推动国民会议"(以下称"会议")。"会议"旨在提高国民防灾意识,宽广地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09,(2):1-1
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的“防灾减灾日”。这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展开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震观测期(ISOP)是观测地震学的一项新的国际计划,在完成此项计划期间将显著加强在收集和交换全球地震台网的资料以及对其进一步分析解释方面的国际合作。此项计划的目的和构成,同其他大规模的地震观测计划,比如说,“新的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和“大规模的轻便地震台阵系统”等项计划,均有重大区别。但是,它们涉及的科学问题(国际地震观测期计划也规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密集的地震监测网络、最大的海啸防波堤、最广泛的地震预警系统。相比其他任何国家,日本国民在如何应对地震和海啸方面受过更严格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并整理2021年全球地震灾情信息,对比分析国外历年地震灾害情况,根据2021年度国外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总结其灾害特点,可知2021年国外地震灾害程度与前2年相比有所加重,地震灾害相对集中,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与次生灾害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正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形成严峻挑战,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宏观、快速、准确特点使其成为全球变化现象观测的一种关键技术手段.我国是影响全球变化及受其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卫星.发展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是我国的重要需求,也是对国际的贡献.在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空间观测机理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概念,继而提出发展由7类卫星组成的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的构想,以便从空间高度对全球环境变化现象实施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20.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加林  张元东 《地震》1993,(3):32-37
本文分析了1951—1980年内全球≥7级地震、中国≥6级地震发震时刻与特殊天象组合期的关系。分析结果得到:就全球大地震来说,组合期的意义不大,但对中国≥6级地震来说,则有一定意义。组合期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平均比平常要大1.12倍,特别是华北地区大达2.25倍。发现太阳活动强弱对于地震发震的调制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据30年的检验,认为天象组合期及太阳活动性对于中国地震,特别是华北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今后应继续发布每年的“组合期”及太阳活动程度,以供地震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