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海洋空间规划是解决海域各种人类活动之间以及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工具,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多用途海域使用管理手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进展,对海洋空间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原则、内涵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并对海洋空间规划边界以及基本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可知,现有海洋空间规划的基本技术路线有两种:一是基于空间叠置分析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技术路线。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要求其边界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边界,然而出于实践管理的需要,通常按照行政管理边界来划分。基本单元可依据基本行政单元(市、县、乡)、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和公里网格等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4.
海洋功能区划保留区选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功能区划中的保留区是后备的海洋资源,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未开发海域.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全国和省级区划编制中,对保留区内涵进行了调整,2006年颁布实施的《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 2006)提出了功能区选划方法,但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且不能满足保留区内涵调整后的需要.结合新一轮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保留区设置的意义和保留区内涵,分析了保留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目标导向法、排除法和综合分析法三种保留区选划方法,最后针对保留区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是指导新世纪之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建议》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全国海洋发展规划》,不仅是全面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实现把海洋国立提升到乌陆地国立同等重要地位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国内海洋形势发生的四大历史性转变的需要。具体转变包括:我国海洋开发的重点由近海趋同大洋,由传统海洋产业扩大到新兴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建设由单纯追来经济效益到强调海洋生态经济效益;海洋管理方…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海珍品综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只是海胆密度是鲍密度的10几倍。因此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应抑制海胆密度的增长。若能使5米以浅水域的海胆密度减其半,则该水域里的鲍产量可以增加到5倍之多。利用筏式养殖扇贝所排放的贝粪、拟粪做为饵料来增殖剌参,可使刺参的资源量增加3倍,即由原来的132.8kg/亩,增至526.4kg/亩。为此在放流苗种的同时,应向泥砂及平板礁等底质投置增殖礁,为鲍和剌参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13.
海洋功能区划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合理利用海域资源的保障,海洋功能区划将面临着新要求和新任务.因此,以满足海域使用管理新需求为导向,海洋功能区划应立足于体系不断完善.本文着眼于解决区划体系发展的实际需求,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政策导向,分析了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完善提... 相似文献
14.
15.
用一个包括风应力项的二维绝热非线性数值模式计算分析了1987及1988年夏季北太平洋主流系和水位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将模拟的1987和1988年流场作比较可知:1987年南赤道流较弱,而北赤道逆流、北赤道流及北太平洋流较强,同时各流系位置也都偏南1—2个纬距;模拟的1987年黑潮及对马暖流也明显比1988年强。分析表明,1987年夏季南赤道流弱、北赤道逆流强的主要原因是该年东南信风弱,而北赤道流、黑潮及对马暖流较强则主要与该年12°—25°N之间较强的东风以及东海较强的南风有关。模拟结果可对管秉贤提出的夏威夷群岛附近风应力涡度与黑潮强度的统计关系给出一个动力学解释。根据1987及1988年夏季气压场及风场对比分析。可以认为1987年北赤道流、黑潮及对马暖流较强可能与1987El Nino年副热带高压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差分法,根据实测资料建立石岛湾海域大潮期间的潮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选COD作为污染因子,建立平流——扩散输运模型,通过总量控制计算对石岛湾海域的水质进行预测。据此探讨石岛湾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8.
论海洋无脊椎动物染色体操作过程中中心体对细胞分裂和倍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对中心体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论述了杂色体组操作过程中中心体对细胞分裂和倍性的影响。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多倍体育种中,其染色体组的加倍多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实现的,然而正是在此操作的同时也改变了细胞中中心体的数目。在双中心粒中心体细胞中,由于中心体数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体的极性(单极、双极或多极),进而影响到姊妹染色体的分离及细胞的分裂和倍性。深入仔细地开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细胞分裂的许多奥密,而且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染色体组工程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海侵过程与土壤氟元素的富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代表性土壤浅层和深层样品测试数据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壤中存在较严重且分布广泛的氟元素污染,土壤氟的高含量区分布于冲积平原,显著地受海相沉积背景控制,与海相沉积密切相关,氟含量从地表到地下1.5~2.5m均较高,但含量变化较小。高氟含量区分布与全新世海侵范围基本一致,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表明该区氟元素污染属于自然作用引起的土壤污染,与人类经济活动关系不大,推测这是由于海水中氟元素在土壤富集的结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土壤中氟元素污染的回避、防治和修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57~1998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及热带气旋活动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出几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以求对热带气旋活动的长期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