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命线系统工程震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回顾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研究内容、进展及意义.介绍了3S(RS、GIS、GPS)等新技术在震害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的含义、内容、方法及其步骤,基于GIS震害预测系统的组成及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数字减灾、数字城市概念为背景,以地震辅助决策、虚拟应急救援演练、地震科普教育为目的,给出了城市震害三维模拟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计划。主要利用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遥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结合新的群体和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及G IS技术提出了城市震害三维模拟的总体设想,分析了城市三维震害模拟系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手段,指明了城市三维震害模拟的技术思路,并且完成了在地震影响场作用下,通过城市建筑不同震害的颜色表示,在破坏纹理库和破坏构件模型库的支撑下,建立三维破坏建筑模型库,以相似准则为依据,进一步以单体为例调入三维建筑破坏模型,实现了城市建筑三维破坏状态展示,为数字三维城市破坏的模拟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V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基本的构成及功能,并针对国内研发中存在的不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增加了地震预警级别判定功能,丰富了地震信息的录入方式,改进了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计算模型,引入了应急对策模块并利用G IS的可视化功能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ArcV 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并以山西运城市城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系统演示。  相似文献   

4.
王小明  朴春德 《地震学刊》2011,(2):207-211,232
从分析电力行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与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以下简称G IS)的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的设想,设计了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的逻辑模型,阐述了系统所采用的组件式G IS和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具有系统分析决策功能的任意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和三维实体地层模型的构建这2个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八大地震震害摄影图集》评介,指出该“图集”共收录了中国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所发生的八次大地震的震害照片434幅,并附有简要的中、英文对照说明,为中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震害盲估属地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平  龚俊  陈军徽  张薇 《地震研究》2011,34(2):222-226
在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浙江省省情的震害盲估系统,将GDP、宏观建构筑与地理要素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计算,运用G1S技术解决了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震现场搜救力量部署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灾区人口、建筑物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压埋人员情况、救援队能力等因素,运用相关模型和知识,结合专家评分,得出地震救援优先级,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救援力量部署.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智能空间决策技术,结合震害预测、地震灾情快速获取技术等,为救援队指挥调配救援力量提供辅助决策,提...  相似文献   

8.
GPS数据用于改正InSAR中大气延迟误差的方法受GPS站点密度的限制,只利用有限的几个站点所观测到的大气数据来生成干涉图的大气改正图,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利用GPS与MODIS数据的联合使用来生成大气改正图,首先用GPS数据对MODIS水汽产品进行分块校准,并且对MODIS水汽数据进行了空间结构函数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水汽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把这种区域水汽场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到Kriging内插法中生成更为合理的水汽图.通过上海地区ENVISAT ASAR数据的实验发现,这种加以改正的GPS和MODIS数据联合改正法不仅可以对长波大气信号有明显的消弱,还能消弱一些短波的大气信号,特别是一些幅度较强的短波信号;经过GPS+MODIS算法改正后,短波信号占优和长波信号占优的两幅差分大气延迟图的整体RMS分别降低了32.74%和38.82%,去除幅度较大.与GPS+ATM(大气传输模型)算法比较,我们发现,在上海地区有限的数据条件下(即研究区域内只有6个GPS点),GPS+MODIS法在大气去除效果或者说大气信号重现能力方面优于GPS+ATM算法.GPS+MODIS算法在捕获短波大气信号方面要比GPS+ATM更有优势,因此也可以改正短波大气误差.  相似文献   

9.
对1992—2018年云南地区发生的72次破坏性地震事件的震害资料进行空间化处理和数理统计,选取地震烈度、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这3个重要的灾害损失指标进行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震害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区域差异显著。在同等级别的地震破坏下,滇东北地区震害最重,滇西—滇西北地区震害次之,滇南—滇西南地区震害最轻。通过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3个特征分区震级与烈度、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卫星应用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应用技术与地学研究很早就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最初单一的遥感应用发展到包含遥感(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多种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应用技术促进了地学理论研究和定性、定量的分析验证,加速了地球科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地学领域卫星应用技术的主要方向和现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S和大气传输模型的InSAR大气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PS数据改正InSAR大气影响中,GPS站网的低空间密度是限制改正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文中引入大气传输模型(ATM)来考虑大气状态在时间上的演化,并兼顾了风向的估计,把GPS-ZWD(GPS湿延迟)时间序列观测值转换为空间上分布比较稠密的GPS-ZWD网络,然后利用该稠密网络在空间上内插产生水汽延迟图,来更好地模拟InSAR影像获取时刻的水汽场,提高大气改正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有限的数据条件下(即只有6个GPS点的情况下),GPS+ATM算法在重现大气信号能力方面比单纯的使用影像获取时刻的GPS-ZWD数据要强,并且其对长波的大气误差去除更明显;用来做实验的三幅差分干涉图中,GPS+ATM算法对两幅以长波信号为主的干涉图中的大气影响分别降低了21.7%和22.6%,比仅使用SAR过境时刻GPS-ZWD数据时的结果分别改进了4.5%和8.7%.而对以短波信号为主的干涉图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筑物震害三维模拟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用于震害预测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和成熟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二维GIS技术的应用,以图表的形式显示震害预测结果,不能够直观地显示建筑物空间特征。本文以砖混结构建筑为例,总结了不同震害等级的震害特征,将提取的震害特征和建筑物纹理合成,利用Google SketchUp三维建模和ArcGIS Engine开发实现震害三维显示。本文给出了利用三维模拟技术在震害预测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和思路,旨在为震后应急救援、虚拟救援训练和地震科普教学等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精细化的建筑物震害评估,对震后应急救援和烈度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因震后高分辨率影像缺乏导致无法快速开展建筑物震害评估的实际需求,以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为例,提出基于震前高分影像和震害仿真的建筑物震害快速评估方法.首先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取灾区建筑物空间信息,在收集实际地震动记录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化的建筑物震害仿真方法,对震中部分村镇的建筑物震害及地震烈度进行了快速评估,并与震后获取的无人机影像解译结果、现场调查烈度及余震等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震中附近的磨西镇烈度估计达到Ⅸ度,其他地点的估计结果与发布的烈度图进行比较,其衰减较为一致,且与余震发生空间较为重合,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可作为震后大范围影像缺失的“盲区”的建筑物震害快速评估的有效方法,为现场应急、灾害调查和烈度评定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303年洪洞8级地震GIS系统与震害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IS技术,建立了1303年洪洞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1303年洪洞地震的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等震线的特点. 通过与标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分析了地震烈度异常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构造、场地条件、盆地之间的关系. 研究了震源与近源地下结构对地表地面运动的影响,探讨了这种烈度分布特征对区域地震区划、抗震设防、震害预测以及地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发生背景及震害特征,介绍了ShakeMap_CNST震动图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原理及地震动参数的校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鲁甸6.5级地震的震动图预测中,进一步分析了震区场地条件对局部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动图预测的地震动特征与现场宏观调查的结果总体上是相适应的,最后对震动图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何萍 《华南地震》2010,30(Z1):76-8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空间信息技术的交叉渗透,4S(GPS、RS、GIS、ES)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已经慢慢渗透到防震减灾体系中的各个领域,并迅速蓬勃发展,为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4S系统在我国防震减灾中的应用以及4S集成技术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地震台站地震图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地震观测台站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个通用地震图管理系统。系统采用ACCESS设计数据库,VB6.0开发管理软件,具有显示、管理、打印和查询等多种功能,可以用来编制电子地震图集和管理地震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堆积如山的模拟地震图与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利用问题,并为互联网地震数据共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华北、东北地区地震构造图验审会议继四川成都召开的西部地区、广西桂林召开的东南地区地震构造图验审会议后,于5月10—16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历时七天。在与会代表和《图集》编委的共同努力下、在河北省地震局的大力协助下,达到了预期目的,已胜利结束。会议验审冀、晋、蒙、辽、吉、黑、陕、宁、豫、鲁等十幅图件。代表除来自上述十省(区)地震局(办)的编者外,还有《图集》负责和参加单位的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区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是东莞震害预测与防御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该数据库共存储了50张基础电子地图或专题图、198个数据表,涵盖了地震地质、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及震害预测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在数据库建设中,针对其中35 km2的电子地图进行的成批更新处理技术,解决了无属性数据的空间数据更新的难题。由于引用了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建库工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GIS和3DS Max的砖平房震害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泽  李志强 《地震地质》2007,29(3):680-686
震害预测系统可为防震减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并随着GIS技术和震害预测理论的不断完善日趋成熟。但传统的震害预测软件的结果大都以表格、曲线、直方图等二维形式进行显示,很难直观地反映建筑物震害的实体特征。因此,文中针对如何使用主流的3D建模软件建立房屋震害模型进行了研究,有效地将房屋纹理与震害信息进行合成,并结合主流的GIS软件——ArcGIS9.0,以砖平房震害为例实现了房屋震害的三维可视化,进一步促进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应用,为房屋震害可视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基于GIS的3D震害预测软件的建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