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由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层序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山西大同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该区的含煤地层虽包括碎屑-碳酸盐屑混合滨岸沉积,三角洲沉积及河流沉积三大类,但以河流沉积为主,通过这些沉积相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基准面升降沉积相带的迁移规律,总结了碎屑储层和沉积相带分布与层序界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静永 《甘肃地质》2004,13(1):61-66
运用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对发育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北山峡东地区早二叠世双堡塘组的软沉积构造样式、岩性、环境等进行分析,对该地层沉积相及其沉积环境提出了见解,为该区二叠纪地层沉积学及沉积相各个领域沉积标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及50余口钻孔岩心观察,结合相应的测井资料,运用室内测试分析方法及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煤炭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对该区龙潭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分析了层序地层、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总结了区内龙潭组的聚煤模式。结果显示:龙潭组共识别出三角洲、有障壁海岸2种沉积相类型、3种沉积亚相和11种沉积微相,总体呈现出其下部为潮坪亚相,中上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上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龙潭组主要发育区域不整合面、最大海泛面及初始海泛面三种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研究区龙潭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综合研究认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是研究区晚二叠世龙潭期最重要的成煤环境,其次为潮坪沉积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晚二叠世沉积相特征,提出了三角洲平原及潮坪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乌兰敖包地区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剖面岩性组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学等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剖面整体分为3段。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滨海相过渡,中段为碳酸盐台地相,上段为滨、浅海相。剖面沉积特征反映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位于盆地边缘,经历了陆相向海相的转变,属于上超沉积。沉积相研究及边缘相的确定从沉积学角度证明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是一个裂谷盆地。研究成果可为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韩伟  刘溪  李金超  史冀忠 《地质通报》2012,31(10):1684-1691
对内蒙古乌兰敖包地区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剖面岩性组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学等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剖面整体分为3段。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滨海相过渡,中段为碳酸盐台地相,上段为滨、浅海相。剖面沉积特征反映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位于盆地边缘,经历了陆相向海相的转变,属于上超沉积。沉积相研究及边缘相的确定从沉积学角度证明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是一个裂谷盆地。研究成果可为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北煤田煤系广泛发育潮坪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研究,认为潮坪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潮道(潮沟或潮渠)、泥坪、沙坪、砂泥混合坪及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相类型,其特征是砂泥比值较高,沉积厚度大,为含煤地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在沉积环境演化方面与整个鲁西南地区沉积特征相似,整体为海水逐渐衰退的过程;在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中形成含硫量相对较高的煤层与海平面的变化密不可分,潮坪沉积物中发育的10煤、8煤、7煤、6煤等与潮坪泥炭沼泽沉积在该区分布特点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潮坪沉积体系的沉积物与煤层形成特点和形成规律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区成煤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西部沙三段进一步勘探重点为岩性圈闭,但对其沉积特征的认识还存在争议.在前人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相类型、物源体系、沉积相分布及沉积模式等方面重新认识该区的沉积特征.新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区发育有辫状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滑塌浊积岩、湖泊等几种主要沉积相类型;发育有南部金家、西部高青凸起和东南部等...  相似文献   

10.
塔东南坳陷侏罗系杨叶组沉积相特征及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环境影响着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因而研究侏罗系杨叶组沉积时的古环境对塔东南坳陷的勘探开发及有利区块的优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区内已有钻井的岩心观察结果、岩电组合特征、分析化验资料和野外露头及古生物特征,对区内侏罗系杨叶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该区沉积相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其沉积环境为陆相淡水环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古气候为温暖半潮湿亚热带气候。提出该区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的浅湖-半深湖湖湾环境。通过对沉积相和古环境的研究,总结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和四大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树皮煤的生油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龙潭煤系中的树皮煤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长兴、安徽广德、江西乐平、贵州六盘水、湖南对阳等地区。将树皮煤作为烃源岩研究,对中国南方油气资源的寻找、勘查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树皮煤的形成条件。有机质类型、演化程度以及各种显微组分对煤成烃的贡献的分析,讨论树皮煤的生烃潜力。并根据龙潭煤系生烃潜力、油气显示和生储盖的组合特征,讨论了龙潭煤系的成藏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结合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演化,建立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特征和煤层在层序格架下的位置、聚煤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沉积体系有浅海碎屑陆棚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是区内最主要的成煤地带,煤层均位于SQ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内,分布于盆地中央隆起带内,向南、北两侧,由于水体加深而脱离沼泽沉积环境,不利于煤层的形成。中央隆起带是羌塘盆地今后重要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3.
皖南地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早期早时发生海侵,沉积了含碳、含硅的陆源碎屑岩,为浅海盆地相沉积;早期晚时,沉积了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夹粘土岩沉积,为台坡和台盆相沉积,其沉积相变化和古地理分异与当时基底性质、同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建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碳酸盐台地演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梅幂相  马永生 《现代地质》1997,11(3):275-282
华北寒武系包括两大套岩系,即辛集组至徐庄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沉积为特征的岩系,代表碳酸盐台地的发展阶段;张夏组至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系,代表台地的成熟阶段,其中张夏组代表平顶型台地发育阶段,晚寒武世地层形成缓坡型台地的发育阶段。在岩性、岩相、相序研究的基础上,在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8个三级层序,它们在碳酸盐台地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相序特征,以及由不同的相序组构代表的、不同的地层堆积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鸡西煤盆地位于三江-穆棱煤盆地群内,属断拗型盆地,煤盆地构造受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的控制,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基本特征,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及含煤岩系展布特征分析,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煤盆地可分为北部坳陷、恒山隆起、南部坳陷和敦密断裂带4个三级赋煤构造单元,北部坳陷和南部坳陷进一步划分出3个四级赋煤构造单元;区内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2大类4种类型,以伸展和挤压为主,主要包括单斜断块、堑垒构造、掀斜断块和逆冲褶皱型。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二叠纪海相暗色岩系成因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皖南二叠系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位,暗色岩系的硅质来源长期存在争议,有机质富集堆积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皖南地区二叠纪海相栖霞组、孤峰组和大隆组暗色岩系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群落、沉积特征、有机质丰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其沉积背景、硅质来源和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表明:栖霞组硅质主要来源于热液;孤峰组硅质主要来源于生物和热液;大隆组硅质主要来源于生物和热液,少量来源于生物。二叠纪属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暗色岩系沉积于具缓慢沉积速率的厌氧—贫氧的100~300 m水体环境中,有机质含量高。栖霞组和孤峰组富有机质暗色岩系的形成除受控于局限滞留的缺氧环境外,还和海底热液活动提供生物繁盛的营养元素与矿物质和上升流的作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大隆组富有机质暗色岩系的形成与长兴期多期火山喷发带入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导致初级生产力提高,生物消亡—繁盛—再消亡—再繁盛—消亡,生烃母质快速堆积,且与缺氧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豫西—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系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豫西-皖北地区和华北、华南二叠纪植物化石分布状况的全面对比统计,简略分析了豫西-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将该区各阶期与华北及华南同期植物群进行了工对其间Simpson相似性系数作了求算。结果表明它应作为华夏植物各华北植物区内的一个次级植物地理单元对待其成因与华北、华南二叠纪时古板块的旋转、漂移、聚散等行为及其特定的古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相变化地带,利用地层剖面上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等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空间演化,并总结煤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层序与体系域关键界面,建立研究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充分讨论研究区厚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河流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潮坪体系及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成煤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中的泛滥盆地河漫沼泽和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中的上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位置与古地理背景有关,研究区C15,C19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C25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和煤厚变化特征,在研究区西部的彝良-盐津一带有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华南二叠纪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绍礼  张春晓 《地学前缘》1999,6(Z1):167-173
华南二叠系形成于基底构造不均一的陆表海盆地,古特提斯海的演化控制着华南板块上二叠纪的构造格局及沉积、聚煤作用。华南二叠纪可划分为6个Ⅲ级层序。在不同构造区域层序地层界面有其特殊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也有不同模式,主要表现为低位体系域(LST各有不同的沉积特点,聚煤作用在不同体系域也各有规律。  相似文献   

20.
济阳-临清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是油气勘探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根据研究区沉积地层构造演化分析,不同的构造演化决定了不同的埋藏史演化;研究表明,中生代期间及新生代期间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存在“二次生烃”过程,石炭系煤系烃源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二叠系的次之;济阳坳陷累计生烃量大于临清东部地区的累计生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