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海尔—波普彗星喷流的一次成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1.56m望远镜于1996年9月23日北京时间19点40分拍摄了海尔-波普彗星的CCD图象。使用的滤光片是R,露光时间为45s。经过偏流(bias)、暗流(dark)以及平场(flat)改正的图象上可以看出彗核附近有5条喷流,但是并不十分清楚(见图1)。这主要是由于喷流叠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海天台1.56m反射望远镜从1996年2月至1997年5月对海尔-波普彗星跟踪观测所得到的有关喷出物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章根据喷的的不同类型介绍了不同的喷出物--径向喷流、旋喷流和球状喷出物等的有关数据和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11日,使用上海天台1.56m望远镜和Seris200CCD照相机,在B波段发现海尔-波普彗星有一个巨大的喷流,初步认定为等离子喷流。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观测到海尔-波普彗星的一次喷发,这次喷发持续了几天,在9月10日和11日分别观测到彗星的二个球状喷出物,并测得其投影喷出速度约为100m/s,其后喷出物演变为巨大的喷流. 相似文献
6.
海尔—波普彗星的球状喷出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6年9月观测到海尔-波普彗星的一次喷发,这次喷发持续了几天,在9月10日和11日分别观测到慧星的二个球状喷出物,并测得其投影喷出速度约为100m/s,其后喷出物演变为巨大的喷流。 相似文献
7.
1996年9月11日,使用上海天文台1.56m望远镜和Series200CCD照相机,在B波段发现海尔波普彗星有一个巨大的喷流,初步认定为等离子喷流. 相似文献
8.
9.
10.
用Sekanina 等的方法和小波处理方法分别对1997 年3 月3 日至5 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观测得到的海尔- 波普彗星的近核现象CCD 图像加以增强处理和分析比较,明显地从CCD 图像还原出壳层(shell) 和喷流(jet) 结构,结果表明小波处理方法比Sekanina 等的方法在小视场图像处理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10日至1997年1月2日和1997年3月25日至1997年4月4日对海尔-波普彗星的CO分子J=1—0转动跃迁谱线(频率为115.27120GHz)进行了观测.观测谱线表明,CO分子相对于地心的速度比彗星整体相对于地心的速度要小些,即有蓝移现象.这反映了CO分子是由该彗星迎着太阳的面以一定的速度产生出来的.从观测谱线中还初步估算了该彗星CO分子的产生速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海尔-波普彗星1996年9月的光变曲线,发现其在9月10日至11日发生了一次爆发,爆发时核V星等增亮2.1^m,相应地,在CCD图像上也出现爆发时彗核抛出的2个球状凝聚物。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星历表,本文绘出运行轨道图,分析了百武彗星与海尔-波普彗星的不同,讨论了对后者观测应当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行研制的天文视频图象采集系统,对1997年5月1日在武定狮山用Panasonis NV-S880EN型摄像机拍摄的海尔-波普彗星和双子座α Gem星进行了图象积分处理,并给出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海尔-波普彗星1996年9月的光变曲线,发现其在9月10日至11日发生了一次爆发,爆发时核V星等增亮2.1m.相应地,在CCD图像上也发现爆发时彗核抛出的2个球状凝聚物. 相似文献
18.
19.
1 引言彗核分裂是彗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至1982年止文献记录共观测到22个彗核分裂,33个次核[1].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观测到彗核的分裂[2].1996年紫金山天文台200mm赤道望远镜和青岛观象台同时观测到百武彗星的分裂[3].海尔波普彗星从1995年8月到10月曾爆发5次[4].1996年3月至12月不断有喷流射出,彗核活动日趋剧烈[5].1997年3月4日我们观测到彗核的小规模分裂及喷流特征,3月3日我们观测到海尔波普彗星近核照片上有喷流,这可能是3月4日彗核小块分裂的前奏.3…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