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江西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组织编写、陈正夫同志任主编的《高校学报学》一书,已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约25万字,由21部分组成。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报学的对象与内容、目的与意义、原则与方法、地位与特点的论述以及对该书成书过程的说明,包括绪论和后记;二是对学报的论述,包括学报的产生与发展、性质与任务、地位与作用、宗旨与效益、方针与原则、种类与特点;三是对学报编辑的论述,包括编辑职责与编辑劳动、编辑素质与编辑道德、编辑观念与编辑心理、编辑结构与编辑效率、编辑权益与编辑待遇;四是对学报工作的论述,包括编辑流程与编辑制度、学  相似文献   

2.
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概述了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城市工程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与工作的一些建议。论文还介绍了与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工程地质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渔业经济繁荣与海洋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其最主要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从文献产出与最新战略2个视角解读了加拿大的海洋研究现状,分析其海洋研究重点与热点趋势。研究发现,加拿大的海洋科技主要关注海洋种群与生态系统、海洋环境与物种保护、海洋监测与数据信息、海洋技术与管理工具、气候变化与北极研究以及深海物质能量与动力机制,未来加拿大将在北极研究、全球变暖、生态系统监测、深海探测以及海洋新能源与新技术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综上,加拿大的研究态势与发展趋势可以给我国发展海洋事业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IGBPⅡ在探索地球系统变化规律的同时,力图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更紧密地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背景和依据。根据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动向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今后我国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兼备显著区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其中值得着重解决的10个科学问题包括:水循环与水问题、人类活动与区域碳循环过程、季风亚洲的人类活动与气候集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人类活动与大气气溶胶、边缘海及海陆过渡带与人类活动、全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过去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谈判的科学支持、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5.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修力  路德春 《岩土力学》2011,32(Z2):10-20
指出了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课题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并从土的动力特性与本构理论、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土的液化、岩土体的地震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方法、物理模型试验与技术6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建议了应着重研究的学科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希望能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造成矿的一些基本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威 《矿产与地质》1993,7(4):267-272
系统论述了构造与成矿的一些基本规律:构造背景与成矿;构造形式与成矿;构造边界与成矿;构适演化与成矿;构造动力与成矿等;并建立动力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较为详尽分析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由来与发展、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了我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而提出8个战略重点:区域气候环境系统变化与适应;水系统、水循环与水安全;生态系统与全球碳循环;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系统;地球内部动力学与地球系统演化;地球灾变事件与生命过程;地球观测系统与地球系统模拟以及耦合过程动力学、响应动力学、适应和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太阳系探测的成果,对比分析类地行星大气层与水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类地行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共性与特性、类地行星的岩石类型比较、类地行星的热历史与内部结构的比较,行星的质量大小和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的相互耦合,制约了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综合分析了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湖泊沉积记录与亚洲古季风变迁、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响应等方面进行了扼要综述,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是:湖泊沉积环境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高分辨率环境演化时间序列与空间分异规律、现代湖泊沉积动态过程与环境、中国第四纪湖泊数据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科学交叉及与其它地质记录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理国情与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国情是制定、认识与贯彻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基础。在咨询研究基础上,就国情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总结,并对较长时期内中国的国情与地理国情进行概括与提炼。概述了国情与地理国情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实际案例就如何将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联系起来作了述评,强调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战略与发展政策或对已有的发展政策提出建议等过程中,综合思维与科学判断是理解国情与战略之间关系的纽带,发挥综合思维与科学判断极其重要。建议将中国国情最基本的元素及其与政府决策之间联系的规律,有重点地纳入中小学生义务教育体系和党政干部培训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近年来在沉积学理论、沉积与能源、沉积与环境、沉积与大地构造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突显沉积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讨论沉积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促进中国沉积学与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全面接轨,根据第二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的决定,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将于2005年9月在成都召开。这是中国沉积学界每4年召开一次的盛会。大会将围绕“沉积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讨论沉积作用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沉积体系有关的矿产资源、全球环境变化与沉积作用、超大陆重建与大地构造沉积学、理论沉积学与新…  相似文献   

12.
Bish  DL 《国外矿床地质》1995,(2):31-41,98
采用Rietveld法对一些多组分标准物相及天然矿物混合物进行定量相分析已成现实。对刚玉与石英、刚玉与赤铁矿,刚玉与钛铁矿,刚玉与磁铁矿。刚玉与黑云母,刚玉与沸石,刚玉与发光沸石或刚玉与斜发沸石的二元混合物(这些二元混合物的重量比均为50:50)通过数字X射线粉晶衍射(XRD)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黄河流域环境地学与国土整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黄河流域的地质与地理,气象与气候,水文与泥沙,植被与土壤,以及人文与人口等方面综述了下游地下悬河与断流的环境地学背景,并从洪水与堤防,决口与改道,分流与运河,以及悬河与充等方面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和现状问题。当前,为解决黄河缺水断流,洪水威胁和环境变化等问题,应及时调整黄河中,上游国土整治对策,其中包括遵从自然规律,调整水土保持思路,倡导就地储水,遏制地面蒸发,控制沟谷发育及全面推进小流域  相似文献   

14.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现有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已经从单因素向多因素发展,综合作用假说得到了普遍认可,这为防突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煤与瓦斯突出准备机理、失稳与平衡机理、发展机理、传播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带分布规律研究是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03年10月在古城洛阳召开。会议主题:“岩石动力学与西部建设”,欢迎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踊跃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岩石动力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岩石和岩体中应力波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岩石动态断裂机理与数值模拟;岩石动力学与防护工程;破片对岩体的侵彻效应与坑道内爆炸效应;锚杆、锚索、土钉抗动载效应;岩石爆破与控制爆破技术;岩爆与冲击地压机理研究;岩石动…  相似文献   

16.
琥珀     
从资源开发的视角,对琥珀的地质成因与产地、分类与品位、用途与价值、辨伪与鉴定作出详细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地面沉降是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由对立走向统一的焦点之一。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系统的监测、研究与防治工作起步较早,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需要认真的总结与深刻反思。本文仅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与问题提出了个人意见。 上海市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动态监测已四十年,对地面沉降规律、机理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现在,上海市地  相似文献   

18.
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与过程管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与碳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耦合的两个生态学过程。区域或全球尺度生态系统的水管理与碳管理是全球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两大主题,是人类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自然资源循环再生的重要生态学途径。我们在综合评述现代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陆地生态系统水和碳循环与生态系统管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碳循环过程管理的内容与思路,阐述了生态系统水和碳耦合循环机制与模拟综合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加速发展地浸与堆浸技术开发我国的矿产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梅 《铀矿地质》1999,15(4):193-197
地浸与堆浸是当今世界上采冶开发低品位矿产资源最先进的技术。本文简要阐述了地浸与堆浸的基本概念及其优越性,论述了地浸与堆浸湿法冶金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该技术的发展与国内外应用现状,在阐述我国地浸与堆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地浸与堆浸技术加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1世纪中国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2 1世纪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 高地应力下岩体应变储能与岩体性质, 高陡边坡的变形及尺寸效应和动力稳定性, 深埋长大隧洞的地温与地压, 深埋隧洞岩体结构探测与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大跨度复杂洞群变形与稳定性的群洞效应, 冻土的冻融变形、稳定性及其处理技术, 可溶岩岩溶规律与岩体利用问题, 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处理与利用等问题; 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高速交通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及处理技术, 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大变形与处理技术, 深厚松散堆积层上大型桥梁桥基变形与稳定性, 海底隧道围岩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多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此外, 水土流失与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与长江下游塌岸和堤防稳定性问题, 黄河断流引起的下游地区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长期匮乏问题, 城市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等问题, 将是中国 2 1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当在结构土力学与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地质动力学、人 地相互作用机制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