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近50a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根据塔里木河源流区1958-2004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利用Mann-Whitney和Mann-Kendall非参数技术检验,对塔里木河源流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跳跃式的突变,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和降水均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90年代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温暖的10 a.阿克苏河区和开孔河区增温幅度大于叶尔羌河区和和田河区,除和田河区外,各区的增湿幅度基本上都超过了10%.与气候变化相一致,塔里木河上游源流区的年径流量除和田河表现出轻微减少趋势外,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阿克苏河的年径流量增加了10.9%.流域气温、降水与厄尔尼诺的χ2独立性检验表明,El Ni(n)o与La Ni(n)a事件对流域年均气温和年降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沿线的大风特征及风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选取青藏高原及周边66个气象站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1971-2000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建站以来大风和风向特征, 计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和风压. 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 铁路沿线极端最大风速和历年平均最大风速都出现在铁路中部的托托河, 风向多为偏西风; 铁路沿线50 a、 100 a一遇的10 min平均最大风速和风压都出现在安多地区. 以新疆达扳城为参考站, 推算出青藏铁路沿线各站的列车停驶临界风速. 为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建议在昆仑山口至错那湖间的高山地段风口和列车转弯处建造防风设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50a积雪日数与最大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王春学  李栋梁 《冰川冻土》2012,34(2):247-256
通过REOF和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以1958/1959-2007/2008年度中国557个气象台站的积雪观测资料为基础,对中国积雪日数与最大积雪深度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中东部为中国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的3个大值区;近50a来,春、秋季中国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在整体上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冬季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呈现增加的趋势.气温是影响积雪产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45a来塔里木河流域气温、降水变化及其对积雪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塔里木河流域19个台站45 a(1958-2002年)的气温、降水序列进行非参数检验,查明其变化趋势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近20 a(1982-2001年)流域的积雪面积(SCA,%)变化进行趋势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阶段式的跳跃增长,气温和降水增加的主要季节分别为冬季和夏季.流域总体的积雪面积呈缓慢增加态势,其中北区和西区增加较为稳定,而南区相对不稳定.在垂直方向上,海拔<2 500 m的区域积雪面积表现缓慢增加,而海拔≥2 500 m的区域则减少.相比较,低海拔区域更易受降水影响,而高海拔区域更易受气温影响.海拔2 500~5 000 m的高度带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降雪和融雪的速度都更快.积雪与冷季降水呈正相关,但与冷季气温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1-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26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及阿克苏河流域与和田河流域水文站逐日径流资料,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advection-aridity,AA)模型,计算并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实际蒸散发(ETa)时空变化特征,研究ETa与下垫面供水及气象要素的关系,探讨塔里木河流域ETa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ETa与潜在蒸散发(ETp)呈现良好的互补关系,AA模型能够用来估算塔里木河流域的ETa。(2)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平均ETa为252.0mm·a-1,1961-2013年呈现先增后减(以1996年为转折)、总体增加(11.1mm·(10a)-1)的趋势。ETa在1990s最高,1980s次之,随后为2000s、1960s、1970s。各季节ETa大小为:夏季> 春季> 秋季> 冬季。(3)塔里木河流域ETa在源区较高,流域中部和东南部较低;流域大部分地区ETa呈显著的增加趋势。(4)1961-2013年,流域ETa的增加主要由下垫面供水条件(径流和降水)以及实际水汽压的增加引起;1997年后ETa的减少是由径流和实际水汽压的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山西部地区10个代表性水文、气象站1957-2006年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天山西部地区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西部地区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性,水面蒸发量随海拔高程的增高而减少;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变化很不均匀,而年际变化比较稳定;从1987年开始天山西部地区代表站年水面蒸发量转入一个快速下降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平均年水面蒸发量较1957~2006年50年均值减少6%~7%.较1957~1986年30年均值减少10%~11%.在季节变化中以夏季水面蒸发量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滑动t检验的结果证实.1987年是天山西部地区水面蒸发量由多向少发生突变的转折年;50年来,水面蒸发量总体上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年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倾向率为-53.2mm/10 a.这与黄河等流域近40、50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的结论基本一致:水面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可以初步认为降水及湿度的增加是天山西部地区水面蒸发量明显减少的主要间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嫩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嫩江主要代表水文站石灰窑、同盟、江桥、大赉1956-2006年51年的径流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秩相关法及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嫩江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嫩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嫩江年径流量在1963年左右发生了一次全流域的减少突变,80年代径流有所增加,90年代中后期又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嫩江径流主要存在8年的年际周期,20年及大于40年的年代际周期。径流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是降水,人类活动通过土地覆被变化及水利工程等对径流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冰物理微结构特征控制着冰层基本物理性质。基于多年冬季对东北平原区水库和湖泊冰层生消过程、气象条件,以及冰层晶体、冰内气泡和密度特征的现场观测,分析了淡水湖冰微结构的季节演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湖冰晶体结构、气泡含量与分布、冰密度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且在冰厚增长期和稳定期内基本维持不变;进入融化期,冰内微结构变化迅速,表现为晶体边界融化、气泡体积扩展和融水迁移。不同年份、不同湖泊冰晶体类型和气泡形态类似,但各类晶体层厚度比例、气泡含量与尺寸存在差异。统计分析显示,晶体和气泡结构与湖冰生长速率关系密切,晶体粒径与生长速率呈正比,水内气体的产生和溶解过程、水体扰动程度的差异影响着气泡含量同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冻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依据新疆阿勒泰地区气象台站观测的1961-2011年最大积雪深度、 积雪日数资料与安装在库威水文站的雪特性站观测的积雪密度资料, 讨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阿勒泰地区近50 a来最大积雪深度变化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且西部最大积雪深增加趋势大于东部. 积雪日数变化较为复杂, 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 位于最东面的富蕴和青河50 a来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 其余各站均为增加趋势, 且东部历年平均积雪日数略高于西部, 积雪日数的增加趋势比最大积雪深度增长得平缓. 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阿勒泰额尔齐斯河上游库威水文站架设的雪特性站观测资料表明, 在额尔齐斯河源头高山区冬季积雪主要是空心化的密实化过程, 升华可能是其主要的物质损失过程, 引起升华的主要气象要素是气温、 风速和水汽压. 各站月最大冻结深度与海拔关系较为密切, 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 积雪20 cm厚是积雪对下伏土壤冻结影响的一个界限, 积雪厚度超过20 cm就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积雪超过40 cm时, 气温变化对下伏土壤冻结的影响保持稳定, 冻结深度也达到稳定值; 但当积雪厚度超过70 cm之后, 冻结深度会再次发生变化, 可能是由于地温从下向上的影响或地温不能与气温交换而产生的又一次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50a来新疆降水随海拔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次曲线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腰",它随季节和气候干旱程度发生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目前形成了"四源一干"的格局.根据水文气象监测资料,从50 a来流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夏清 《水文》2017,37(3):84-90
以大凌河流域3个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和15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多指标、多方法分析了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径流年际变化大。近50年来,大凌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流域径流量在1981年出现明显的减少突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是造成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流域近40 a来气候、水文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3,他引:40  
塔里木河流域平原地区在近 10a明显变暖 ,较明显的增湿出现在近 2 0a,大部分平原地区近10a反而略有变干的迹象 ;2 0世纪 90年代是流域山区近 4 0a来最暖阶段 ,在天山南麓中西部山区和帕米尔高原一带 90年代增湿幅度大 ,西昆仑山北坡一带近 2 0a降水变化很小 .塔里木河流域 4条源流出山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2 2 4 9× 10 8m3 ( 195 7— 1999年 ) ,年代际尺度上 ,5 0— 80年代基本接近多年平均值 ,而 90年代由于受山区增暖变湿影响 ,4条源流径流量达 2 4 1 9× 10 8m3 ,增幅 7 6 % .由于源流区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粗放型农业 ,补给塔里木河源流条数减少 ,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区间耗水量严重 ,中下游水量来水量在近 4 0a中持续减少 ,导致下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4.
吴永萍  王澄海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11,33(6):1268-1273
利用1960-2009年新疆塔里木河流域(TRB)26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的逐月再分析资料(2.5°×2.5°),对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降水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的分布形态,但不同季节之间以及降水量多年和少年之间存在差异,这与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5.
刘兆飞  徐宗学 《水文》2007,27(5):69-73
本文首先应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和线性趋势统计检验法对塔里木河流域各水文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根据Mann-Kendall计算的倾斜度值分析了该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而探讨了研究区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采用非参数Z统计量检验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点,特别是对降雨、径流、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对比分析。判识了影响塔里木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降水、平均气温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径流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说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部分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中可能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与径流变化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邓铭江 《冰川冻土》2006,28(5):694-70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塔里木河流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加,阿克苏河、开都河等主要河流几乎同步进入持续的丰水周期时段,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创造了绝好的“天时”和历史性机遇.这种大区域的气候异常变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气候异常变化是全球气温上升影响盆地气候向温湿转型,还是一个世纪性的水文周期变化现象,一时间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议题.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山区水文气象站近50 a来的气温、降水、河川径流以及塔里木河来水量变化,并系统评价了利用开都河丰水期的有利时机,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及其生态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塔里木河源流区三条源流5个水文控制站1957-2003年近50 a的年均气温、降水及年径流资料,在进行Mann-Kencl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S法分析了5个水文控制站年径流量的Hurst指数,以统计特征估计未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由于近年来温度的持续升高,阿克苏河的径流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并且其增长的持续性较强;和田河的径流量有微递减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在未来的变化中,其随机性较强;叶尔羌河的径流量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其径流量在未来的变化中将会是反持续性与随机性共存.  相似文献   

18.
额尔古纳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轩玮  李翀  赵慧颖  廖文根 《水文》2011,31(5):80-87
应用预置白处理后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额尔古纳河流域20个水文气象站点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典型站点降雨量、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同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推算了径流量序列的突变点。结果表明,该区域气温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其中海拉尔站可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幅度最大。流域年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某些月份降水量存在明显增加或者减小的趋势,其中显著增加的月份为11、12和1月,显著减小的月份为7、8月;降水趋势显著变化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该流域的呼伦湖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流域年径流量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然而4、5月份大多数站点径流量出现显著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典型站点年降水量存在25a左右的主周期,年径流量存在20~26a的主周期。各个站点径流量序列的显著跳跃点大都发生在1999年,这与通过小波分析得出的有关突变点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