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以往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所采取的开采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长期超采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展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对支撑服务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经系统评价,海河流域天然资源量252.99×10~8m~3,生态水位约束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172.98×10~8m~3,可更新的深层水可利用量4.68×10~8m~3。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40.8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Ⅰ~Ⅲ类水占比14.10%,深层地下水质量优于浅层地下水,Ⅰ~Ⅳ类水占比74.25%。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总体较小,燕山和太行山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基本无开采潜力,太行中部山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无开采潜力或开采潜力较小,太行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良好,开采潜力较大;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在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开采潜力差异较大,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无开采潜力或潜力较小,中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以微咸水为主,开采潜力较小,山东省鲁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聊城—德州一带开采潜力较大;雄安新区地下水总体无开采潜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基本无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3.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查明其可开采资源量十分重要.通过对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将浅层地下水划分为4个子区,分析了各子区的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并运用GMS软件对全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给定的水位约束条件下,得出该区可持续开采水资源量为10.57×108 m3/a.  相似文献   

4.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为此,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在2005年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文件。为解决用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在苏锡常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同样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目前争议的焦点。文章详述了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确定了地面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所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说明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会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沧州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抬升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简要的治理措施及其可行性,同时,扼要分析了适当开采浅层水的好处及开采浅层水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吴旭  赵伟  李杰 《地下水》2012,(3):54-56
依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利用开采系数法对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并提出治理对策,为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及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龙 《城市地质》2013,(3):26-29,21
对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采用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法分析开采程度的强弱,判定其开采潜力。全区浅层地下水尚处于正均衡状态,属有开采潜力区。但区内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采强度不均,开采布局不合理。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全区按照科学合理的采。补,控,改等原则分为增源区、增采区、节水区和咸水改造利用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阜阳市特定的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开采浅层地下水,即用“大口径浅井群开采浅层地下水”作为阜阳市城市供水方案,并对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浅层水的开采技术、开采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投资预算等几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证,得出该方案是阜阳市现阶段城市供水方案中较好方案,用不多的经费可望解决阜阳市城市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铁锰离子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水中铁、锰离子含量一直较高.本文在总结现有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现场Eh测试、矿物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成果,对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含水介质及土壤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系统中的氧化还原环境是造成该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含量较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开采力度,改善浅层地下水的循环交替速度有利于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保障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概化出了区内浅层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流理论,建立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评价了从2016年6月底起,以开采10a后浅层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微承压含水层顶板,且水位越来越稳定为约束条件下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结果表明: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达1. 204×107m3/a,为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乔冈  徐友宁  陈华清  张江华  刘瑞平 《地质通报》2015,34(11):2031-2036
以某金矿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12件浅层地下水样的Hg、Pb、Cd、Cr~(6+)、As、Cu、Zn、CN~-等重金属元素及氰化物的含量特征,初步查明了这8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单项、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除背景元素Cr~(6+)局部区域超标外,受矿业选冶活动影响,双桥河流域中下游段局部区域Hg、Pb、CN~-等元素超标,该结论对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技术作为一种浅层低温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方式,在我国推广应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尽管推广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近3~5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的运行模式及特点,简要地对国内外热泵采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平朔矿区所在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采煤活动下区域水循环规律,于2020年8月和12月对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和矿井水进行采样,测试样品的D和18O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了矿井水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地表水和矿井水δD和δ18O夏季较冬季高;地下水δD和δ18O季节差异不明显。地表水氢氧同位素值沿程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受到矿井水的补给,出现贫化;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沿径流方向呈逐渐增加趋势。(2)采煤区氢氧同位素值较非采煤区明显增加。受季节效应影响,在空间分布上8月浅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高值区域较12月明显增多。(3)δ18O与δD关系图表明,地表水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之后受到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复杂,深层地下水由于采煤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受到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矿井水受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补给。(4) MixSIAR模型揭示出深层地下水是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占61.60%~67.20%,且补给比例冬季大于...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中上游矿区煤?水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室内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矿井水的量质特征,揭示煤炭高强度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开展矿井水生态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富水系数在0.23~2.28,平均为0.91,评估2020年区内矿井排水量高达4.70亿m3,受采掘活动影响,浅埋煤层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区内矿井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组分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Na+、SO4 2?、溶解性总固体(TDS),未处理的矿井水外排将会污染区内地下水环境;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超限的水质指标主要为NO3-N,与矿井水超限水质指标差别较大,反映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采矿活动影响较小;提出矿井水浅层回灌和矿井水生态灌溉2种模式开展研究区矿井水的生态利用,矿井水回灌对矿井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色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回灌后出水满足Ⅲ类地下水限值;浅埋煤矿矿井水具有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灌溉用水的较好潜力,中深埋煤矿和深埋煤矿矿井水不适宜作为灌溉用水。研究结果为我国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Arsenic (As) contamination in groundwater in mineralized areas typically results from the oxidation of As-rich sulfide minerals in aquifers, from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geothermal systems, or as a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such as mining activity.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nce in As concentrations in shallow groundwater in a mineralized area and to identify the main As source controlling th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To this end, a combination of a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 for space–time modeling of As concentrations a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models the transport of As in groundwater, is implemented. A study site in North Sulawesi, Sulawesi Island, Indonesia was selected as it was suitable for investigating the importance of fault lines and metal mining on As contamination. Initially,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was used to ascertain the groundwater source and the mixing mechanism of the shallow and deep groundwater.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revealed consistent general patterns of As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found along a NW–SE axis. By matching the geostatistical results with the distributions of As concentrations obtained through transport modeling, the deep-seated hydrothermal system along the fault zone was found to be the major As source. Wastewater from the mine was also observed to be a local As source. An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As concentration pattern was a river, which acted as a boundary to separate the groundwater systems into two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黄河北矿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钻探、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获取了土壤盐分含量和地下水特征数据,分析了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垂向变化及与浅层地下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主要以潜在盐渍土和轻度盐渍土为主,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重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钠和钙离子为主。土壤垂向上显示表聚性(0~20 cm),表层盐渍化严重,深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研究区土壤盐渍土与浅层地下水存在内在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与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煤炭的开发利用,将加剧和恶化土壤盐渍化程度,煤炭的开采需要合理确定地表塌陷的程度,以此来倒逼煤炭的开采开发模式,从而减缓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天津平原地下水可开采量与确定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比较,天津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第二、三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较小,为适宜开采层位。地面沉降控制在10 mm/a,第二、三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8亿m3/a。中部平原浅层地下淡水、微咸水,在技术经济上鼓励开采,可开采量为1.64亿m3/a;山前平原地下水现状开采强度未引起明显的环境地质问题,开采强度适当,可开采量为2.79亿m3/a。天津平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地下水总的可开采量为7.11亿m3/a。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是一个矿业大省、经济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黄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质型缺水省份之一。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井下矿坑水向外部环境排放,不但造成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而且还引发了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重点对山东省煤矿、铁矿、金矿等主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要开采矿山导致产生地下水疏干漏斗、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低了地下水的调蓄能力,改变含水层的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致使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逐渐减少,该研究为有关政府部门督促矿山企业对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水资源保护、减少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丘陵地区某医院水源热泵系统为例,在建立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OUGH2软件,讨论含水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系数对潜水水热运移的影响,定量评价对热泵采能区域的温度场演化影响。在该研究区特定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下,含水层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对热泵采能区域的温度场演化影响较明显。从而为研究类似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