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构造地震常常发生在断裂的拐弯、交叉和端点部位,而大家熟知的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十分活跃,却是一条走向比较稳定的以扭性为主的断层。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这里的地震活动同构造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特征?具什么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人类世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以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讨论。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社会最密切的地球单元之一,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能为理解人类世做出贡献。本文从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和人类世本身特征为切入点,讨论了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对人类世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湖泊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清晰的内部作用关系、完备的理论支持和时空数据支撑,能够为人类世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提供研究框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的稳态转换与地球环境进入新的地质时期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界定人类世开始时间、总体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和机制。本文指出人类世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地震》1987,(4)
《地震》刊物作为《地震战线》刊物的延续和发展,自1967年5月创刊到现在已经20年了。今天,当我们回顾《地震》刊物所走过的二十年历程时,我不能不向曾经给予《地震》刊物以巨大支持和热情关怀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级领导同志们,向曾经为《地震》刊物的健康发展付出过辛勤劳动的编辑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意。  相似文献   

4.
蓝颖春 《地球》2014,(8):10-1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球环境,环境不但是生命起源的温床,还是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必要条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结果。可以说地球环境创造了人类,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又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2,(12):59-6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节约利用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1月8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开放日上,作了生动的科普讲座。他从地球起源开始,介绍了地球自然资源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梳理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于引起人们的环保与节约意识起到了积极影响。地球承载了近七十亿的人类,从它  相似文献   

6.
环境效益     
《地球》2014,(5):91-91
环境效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后果的衡量。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然会引起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继续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反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人类需要从自然、经济、人文等多种角度对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变化进行综合评估和衡量。环境效益有正效益.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是理解区域人地关系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基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不同景观类型的人类影响强度系数,运用GIS空间分析量化流域人类活动强度与空间分异,探讨人类活动强度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度总体特征由高到低依次是杞麓湖(4.83)、星云湖(4.71)、滇池(4.19)、阳宗海(4.11)、抚仙湖(4.03)、异龙湖(4.01)、程海(3.93)、洱海(3.88)和泸沽湖(2.96)。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在流域尺度、坝区尺度、湖岸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每个流域都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值出现在坝区,滇池、杞麓湖岸线存在完全开发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随海拔和坡度增高而下降,高强度区集中在地势低平的湖泊周围。湖泊营养状态指数与流域尺度和坝区尺度高强度区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区域应作为景观优化和管理的重点;与岸线尺度低强度区呈显著负相关,有必要减少湖滨带人类活动。综合考虑流域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强度-水质的级联效应,应从不同空间尺度对各景观要素与过程管控。鉴于人类活动强度对水质的影响,可把湖泊管理分为预防型、保护型、治理型。  相似文献   

8.
曾凡祥 《地球》2010,(1):1-1
气候变化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人类的格外关注。 那么,气候的种种变化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当以史为鉴,用《地球》这个载体,拿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气候变化对人类起源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比如,正是气候变化让森林变成草原,迫使古猿跳下树直立行走,迈向了通向人类进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姜建军 《地球》2009,(4):20-23
人类的诞生是在地球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是地球演化到一定阶段(特定的时间)的必然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人类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不仅为生存而适应环境.还要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中叙述了获得强运动时位移参数的方法,并举几例强震资料,证实大地震时产生的体波、甚至是P波乃是一较长周期的波动,它同震源参数直接有关。工程地震中预估场地位移参数时,不能不给出相应的频率范围,而它可以粗略地用震源参数推出。忽略频率而预估的位移值可能会造成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  相似文献   

12.
李金贵 《地球》2011,(4):123-124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也是衣食之源。然而,直到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人类才由此展开了一场对自然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工业机械开始开采挖掘出地底下的“宝贝”,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和动力。这些“宝贝”就是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9,(10)
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质都取之于地球,关乎人类生存的资源、能源、气候、环境、生态、灾害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地球科学去研究、去解决,从本质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养活人类的科学,其宗旨是探索自然奥秘。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生物是怎么诞生的?气候如何变化?人类向何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奥秘和科学内涵,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地震灾害及其深层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所有地震时空、强度对人及人类破坏的复杂性可以贯穿到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中体现出来,这样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空间和时间的全面灾害即可用生态系统地震灾害来进行描述。以人类为核心,按照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环境因子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由内向外、逐层包容地划分成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类型。在社会生态系统震害中,人类的能动作用居于主导的地位,在环境生态系统震害中,人类的能动作用居于协调的位置,在自然生态系统震害中,人类的能动作用处于服从的地位。整体上来看,生态系统震害具有四个一般特征,即连发性、群发性、长程关联性和影响长期性。蕴震体及地球岩石部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相似即自复制类生命体特征,因而具有网络性。因而从生态系统角度研究可以发现,地震灾害与多种灾害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联系,这就是生态系统震害的深层机制,称之为网络性机制。地震灾害的宏观过程是地震作用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天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从而危及人与社会并形成灾害,震害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夏智宏  刘敏  王苗  王凯  秦鹏程 《湖泊科学》2014,26(4):515-521
为针对性地提出洪湖流域水资源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措施,保护洪湖流域生态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采取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定量辨识了1990s流域城镇快速发展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湖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是洪湖流域地表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影响量占径流减少量的63.72%,气候变化的影响占36.28%.但不同阶段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影响的程度不同,1990s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高于人类活动,2000s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低于人类活动,近20年来的水土保持措施已经发挥了较好的径流调节和保水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22年5月和7月乌加河地震台测震和重力观测数据,应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PDF)方法,对比分析疫情防控政策背景下该台背景噪声变化,探究人类活动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结果发现:(1)测震数据记录:与2022年5月相比,7月噪声RMS值明显减小,分析认为,该月受乌加河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人类活动减弱,表明人类活动对测震观测数据具有显著影响;(2)重力观测数据:在2个观测时段,置于同一观测山洞的重力仪背景噪声记录几乎无差别,表明人类活动对重力观测数据的影响较小,重力仪基本不受台站背景噪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测震数据的准确、可靠。综合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对乌加河地震台背景噪声有一定影响,但重力仪由于其特性,观测数据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7.
趣说三趾马     
丁聪 《地球》2015,(4):98-99
<正>马,自古以来便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都少不了马的身影。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机械动力的应用,不仅解放了人类生产力,也将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但马一直没有淡出人类的视野,在骑术运动以及乳肉提供方面,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在文学著作中,与马相伴随  相似文献   

18.
罗璐 《地球》2020,(4):36-4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然而地球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又何以成为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始终是人类面临的终极科学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关于自身发展与地球命运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20,(5)
正毫无疑问,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探索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的一部分。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有一些就是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当我们对这些成语进行仔细解析时,你会发现很多成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自然现象真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21,(3)
正人类演化的主旋律是在其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奏响的。人类的迁徙和扩张之路固然成就了走向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阶段,却给于人类同行的其他动植物带来太多的灾难,可怕的是人类自以为是的胜利似乎正在遭受来自生物界的疯狂反噬。新世纪以来,越来越频繁的病菌灾害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