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石槽村井田地震勘探区,地表为风成垄状及新月形流动沙丘.其疏松的沙丘对地震波能量及频率吸收衰减强烈,噪声干扰强,严重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且起伏的沙丘引起的静校正问题也较突出。对此提出了以提高煤层反射波信噪比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小断层识别能力为目标的勘探方法.如:高覆盖次数、高频激发、组合检波器面积接收等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动校正、静校正、子波一致性处理、叠前串联反褶积处理、子波压缩等一系列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与原详查成果比较,该区三维地震勘探新发现断层15条,背向斜3个。地震勘探成果表明,针对该沙漠区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2.
欧美应用地球物理现状——多波地震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镨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6):47-49,54
随着多道遥测地震仪和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问世及数字处理和资料解释技术的进步,众多欧美大学、研究所及油气公司的地球物理学者针对多波地震勘探理论、资料处理模块、纵波对比试验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深层横波震源技术尚不成熟,大量的多波技术研究仍然是针对转换波。为保证纵波资料质量,一些项目将传统检波器获得的纵波资料与三分量获得的纵波资料进行对比,即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的同时,仍用传统纵波检波器进行采集。此外,与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相配套的三维多波VSP技术等也处于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3.
西部某黄土塬勘探区位于沙漠边缘,煤层埋藏较浅、无潜水、覆盖层横向变化大、多风沙,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着诸如压制干扰、检波器耦合、激发层位设定等难题。在充分试验的基础卜确定了施工参数,并针对该区的地质特征,在资料处理时重点抓住空间属性文件的建立,三维静校正反褶积、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保持振幅叠加、伞三维偏移等环节,为资料解释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体.  相似文献   

4.
山西高河井田属海河水系长治盆地水文区,主要河流为纵贯全区的浊漳河,自西南流入区内。勘探区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及河漫滩面积大,为克服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诸如检波线的铺设、检波器藕合、激发层位选择等难题,主要采取了陆上检波器挖坑埋置(黄土地段坑深20cm,沙滩地段坑深40cm)、水上检波器用木桩固定等措施,并采用陆上井中放炮、砾石层坑炮、河水中水下放炮相结合的激发方式。为防止井喷和声波产生的高频随机干扰,采取浅井井口压沙袋技术。通过处理解释,获得了较为精确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信息,为矿方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扎赉诺尔煤业集团铁北矿勘探区目的层埋藏浅,地表条件复杂,成孔困难,很难到达激发层位,反射波能量及高频成分衰减大,对地震资料的信嗓比和分辨率降低。为此,经多次试验,在野外数据采集中采用合理的观测系统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流程得当,在勘探区钻孔资料少的情况下,保证了目的层速度场反演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经矿井和生产实际验证,三维地震资料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常规地震资料采集常采用检波器组合方式,检波器组合可以部分压制随机干扰,增加采集原始资料信噪比。但在高陡复杂探区由于受到接收地表一致性、检波器本身的器械稳定性误差等因素影响,检波器组合接收方式存在地震资料采样保真度不够、初至时间不准确等问题,且由于精细勘探需要,地震资料采集往往采用小道距接收方式增加炮道密度。大规模的高密度采集组合方式导致人力、设备投入往往较大,增加项目施工难度和成本。以塔里木盆地KP地区单点高精度检波器地震勘探试验为例,针对单检单炮记录噪声更重的特征,采用分步、分域的反向滤波非规则噪声压制保幅去噪手段,根据山地单检采集与复杂地表共生的特点,采用了基于人工分解的CMP小圆滑面成像技术等室内处理针对性措施,在单检接收地震资料成像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三维地震勘探区属丘陵地貌特征,地形复杂,松散层较厚,潜水位较深,激发的地震波频率低,存在较强的低频干扰和变频随机干扰,地震地质条件差。野外采集采用车载钻机成孔及人工成孔、检波器串并联组合及32次高覆盖,并进行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为目标的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以垂向时间剖面解释为主,利用已有钻探资料.结合水平时间切片、方差体切片、三维可视化等技术,不仅查明了新生界厚度变化情况及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并合理的圈定了各个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戈壁、沙丘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高通滤波、倾角滤波、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叠后去噪和偏后修饰等处理,提高了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剖面的资料质量,摸索出了一套戈壁、山前、沙丘等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通过对青海、新疆地区资料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资料处理技术实用可靠,效果显着。  相似文献   

9.
孙村煤矿深部区的三维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深部三维地震勘探区目的层埋藏深、地表条件复杂、钻孔资料少的特点,阐述了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效果。经矿井生产实际验证,三维地震资料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难度以及制约该问题的关键因素,研究、设计制作了特殊耦合地震波检测系统(SWDS),并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在不同区块、不同高差的沙丘与不同自然频率的常规耦合检波器接收的信号进行了严格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对提高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是有效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湖泊浅滩及养殖区密集的浅水系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和地质成果的验证,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和鱼塘密集区等地表为浅水系地区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并为今后地表复杂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朱红娟 《物探与化探》2012,36(3):372-376
以陕西长武某勘探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分析黄土塬地震勘探存在的难点,介绍了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及解释所使用的技术措施,经过矿方打孔验证,取得的资料比较满意,符合本区的地质构造规律。  相似文献   

13.
惠俊刚 《物探与化探》2008,32(3):279-282
针对新疆塔城地区某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戈壁地表复杂、目的层埋藏浅等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和取得的地质效果。勘探结果表明:在目的层较浅的复杂地表区,采取小CDP网格、高覆盖次数、现场监控、精细处理、人机交互辅助解释和多元地质信息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勘探精度较高的地震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是解决煤系非常规气储层富集区预测的有效手段,结合黄土塬区工区实例介绍了煤系非常规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在该地区的应用研究。勘探区内地表沟谷纵横、起伏变化剧烈,地形较为复杂,根据地质任务要求进行煤系非常规气富集性的地震勘探预测,对AVO属性进行分析及波阻抗反演,因此进行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在解决激发和接收条件不同带来的振幅和频率差异的的基础之上,同时得到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通过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的对比和分析,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地表问题带来的野外静校正上的难题。通过精细的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道集拉平问题,为后续AVO反演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益永 《地质与资源》2013,22(3):192-194
以舒兰煤田为例,论证和分析了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处理的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提高了地震解释结果精度,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准确寻找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表为巨厚黄土塬区,地表结构复杂,低降速带厚度变化快,沟中弯线受地形条件限制,测线成网困难,直测线采集资料信噪比和分辫率都较低,难以满足目前岩性勘探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在经过理论论证和生产试验后,研发了一套针对黄土塬地区的非纵地震勘探技术,这种技术兼顾吸收了黄土塬沟中弯线、黄土塬多线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优点,不仅避开了黄土塬近炮点强能量干扰,而且还展宽了叠加道集方位角。针对非纵地震资料特点,在保真保幅处理理念指导下,通过非纵资料处理技术攻关,提出了针对非纵资料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创新性应用三维噪声压制模块压制非纵测线相干噪声、改进了基于VSP测井合成记录的井控处理理念,形成了一套巨厚黄土塬区低信噪比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序列。   相似文献   

17.
滑动构造总是在较软弱的地层中形成。滑动面的形成,破坏了地层原有的结构,使得附近岩石破碎,导致其与周围岩层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具备了地震反射波探测滑动面的地球物理前提。河南豫西某勘查区,黄土层较厚且无潜水位,煤层反射波能量较弱,滑动面反射波的能量更弱,为此,采用大药量激发(3kg)、井深16~30m、高复盖次数(30-45次)等施工参数,保证了野外原始数据的采集质量。针对原始资料干优强及地形变化大的特点,资料处理采取了以提高信噪比为主的措施。勘探结果表明,该区的滑动面在煤层之上,滑动面以上,地层结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勘探在湖泊沼泽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了在湖泊沼泽复杂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以及勘探前后构造的对比,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沼泽地和柳条林这样的地表复杂地区取得了成功,并为今后复杂地区的三维煤田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安市区人文环境影响大、噪声背景干扰强、城区施工牵涉到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等诸多部门,造成地裂缝勘查工作难度大的特点,首次采用可控震源以及特殊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通过最佳工作参数的选择,采取相应抑噪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勘杳数据质量.地震数据处理除了采用常规浅层地震处理技术,还提出了相应的汽车干扰、市电干扰、强能量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