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ENVI的支持下,提取影响植被生态主要因子的4项遥感指数,将其与在GIS环境下生成的、通过ERDAS转换成ENVI可读的、经过投影转换而得的高程和坡度数据进行复合,生成综合影像.然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植被生态的综合因素及权重,建立植被生态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福州市的植被生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B_RSEI),分析该区域2001—2019年的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B_RSEI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反映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2001—2019年鄂尔多斯市B_RSEI呈现起伏增长和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性。(2)地表含水量指数是促进B_RSEI的主要因素,是解释B_RSEI分布的主要单因子,地表温度是抑制B_RSEI的主要因素,其交互作用最大。(3)鄂尔多斯生态质量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的67.13%,准格尔旗、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地区生态治理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整体改善,B_RSEI有利于分析生态质量年际变化,为鄂尔多斯市生态治理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质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以及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1995、2007年Landsat5 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8 OLI影像,反演得到能反映生态环境的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95-2015年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绿度、湿度指标对区域生态环境起正向作用,热度、干度指标对区域生态环境起负向作用,且湿度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②该区域1995、2007、2015年生态指数优良等级所占比例依次为49.520%、66.508%、76.189%,同时RSEI等级变差、不变、变好的比例分别为3.945%、55.598%、40.457%。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不断改善,说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一系列生态保育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而天池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可能与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有关;③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所选的各指标均为指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而裸露、干化地表的治理则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7%,该地区多以荒漠为背景,其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质量,对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干旱遥感生态指数(Drought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该指数由绿度、湿度、干度、荒漠化指数和热度5个生态因子耦合而成。相较于RSEI,DRSEI对植被更加敏感,对不透水面、土地以及沙地的分辨能力更强,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利用DRSEI对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整体变好,中西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改善作用;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腾格里沙漠,生态质量为优、良、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东端支脉。基于DRSEI定量化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对指导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1995、2005、2015年Landsat TM/E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青海省都兰县近2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都兰县MRSEI均值从0.300增大到0.381,呈逐年递增趋势.结合MRSEI差值分析,1995-...  相似文献   

6.
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丰江流域1988、1998和2011年3个时期的遥感、土地利用、气象和DEM等数据,建立了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的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主要受到水热气象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和土地覆盖因子的影响;1988―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优”占据了80%以上的面积,质量等级“差”占据的面积均低于5%;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质量较差的区域是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的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新丰江流域的西部和东部地区,表明其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时间推移有轻微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迅速准确地判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遥感影像中分区分类法及在新疆北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对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类的思想,根据影像所包含的局部特征将整体影像化为几个局部的影像,然后根据局部影像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分类,使得每一区域的种类数目相对于整体减少,种类的特点得以突出,分类更具有针对性,再加以高程、坡度等地貌信息,提高分类精度。该分类法在新疆北部的植被分类中得到了应用,从NOAA影像中提出的NDVI为数据源,根据该植被区域特点,将研究区的植被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即:新疆阿勒泰草原区、昭苏区、西准噶尔区和东天山区。利用GIS软件将整个研究区的NDVI指数图像化分为四块子图,根据各个区域植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四块子图分类。在此之后,再利用GIS软件将所有分类子图合并为整个区域的分类图。结果表明,该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NDVI指数的植被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策勒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2个时相的TM和HRV图像数据为基础底料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图(NDVI),根据策勒绿洲特有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植被指数灰度级与盖度级的对应函数关系,将其转换成植被盖度图。最终利用植被盖度图像所提供的各盖度级的数量和空间分配状况来评价图像所包括时段,即1990年至1998年期间植被环境质量的变化,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涵秋  张好 《地理科学》2015,35(7):867-872
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海岛型城市厦门在不同时期的生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9年,厦门岛的城市建筑用地虽经过大幅扩张,但并没有造成生态质量的大幅下滑,其RSEI生态指数值仅略为下降。分析表明,这主要是得益于厦门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但是厦门岛西北部的生态较差,是今后进一步改善生态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用于植被冠层分析的高光谱波段的组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波段数目多和波段宽度窄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两个显著特点。常规的用于分析的波段组合方法在信息的利用上是不充分的,笔者利用六种植物的冠层测量数据作为试验样本,使用了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找出具有信息相似性的波段,将这些波段划分为同一种通道类型,它们对于植被冠层中的同一种生化成分是敏感的,并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降维,合并处理,得出可以用于实际分析的波段线性组合方法,最后利用前两个主成分的相对得分图,进行不同物种类别的划分,达到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根据l994年和1999年的两期Landsat TM数据,在FCD Mapping model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北京北部山区昌平、怀柔、密云和平谷的植被覆盖牢固,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所得的植被覆盖等级图从斑块大小、斑块数、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分形维数和聚集度等角度进行了空间格局变化的剖析。结果表明:1)各研究区均显示无植被覆盖类型占据着景观中的优势地位。1994一1999年期间,研究区总的植被覆盖率除平谷降低外,其它三个区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昌平增长最显著。说明平谷的植被覆盖状况逐渐变差,而昌平、怀柔和密云的植被覆盖状况逐渐转为良好。然而各研究区的植被仍需进一步进行保护。2)1994一1999年期间,景观整体的斑块密度都在减少,其中平谷减少的最多,说明景观整体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呈现降低趋势,其中密云减少最为显著,表明景观越来越由少数植被覆盖等级类型所控制。3)各研究区中景观整体的分维数相差不大,各景现组分的分维数标准差均较低,说明山区的斑块形状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及自然环境条件。4)1994—1999年期间,蔓延度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聚集度指数的变化不显著,但都接近于1,说明景现整体的聚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杨胜天  刘昌明  孙睿 《地理学报》2002,57(6):679-684
利用1982~1999年AVHRR-NDVI数据和对应年份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春季、夏汛及伏秋黄河流域NDVI距平值和湿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湿润,90年代中后期相对干旱,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结论,并评估了黄河流域近20年来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估算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该文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为例,对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的遥感地学估算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只用LANDSAT TM的波段数据建立生物量的回归估算模型时,其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只有0.118,而利用其主成分或植被指数建立回归估算模型时,其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原始波段与其主成分结合能提高估算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其效果比原始波段与植被指数结合的效果要好。模型中如果考虑气象因子中的年平均降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复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地形因子,未能显著提高模型的复相关系数。有气象因子参与建立的遥感气象模型和遥感地学模型在0.01水平上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分析及MAPINFO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淑芳 《福建地理》2002,17(1):47-49
本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MAPINFO为平台,按自然分类法分类制作范围专题地图,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基本上可把全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五级:极脆弱型、脆弱型、中等脆弱型、轻脆弱型、轻度脆弱型,体现了东、中、西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评价研究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42  
黄方  刘湘南  张养贞 《地理科学》2003,23(1):95-100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境模型。应用主成分综合分析方法,提出了生态脆弱态势指数模型,获取了吉林省西部近1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KPCA和SAM的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城市绿地信息自动提取技术是城市遥感技术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分布破碎,林种多样,林相不齐,具有极强的非线性特征。核主成分分析(KPCA)可以表达图像像素间的高阶关系,因而可以提取图像的非线性特征,同时提供一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通过实验分析核函数的参数,比较变换前后的平均可分性,进行波段选择。将KPCA与SAM分类方法结合,构建基于KPCA的SAM城市植被分类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比传统的分类方法精度高。城市6种绿地类型的分类总精度为80.6%;合并为草地、园地与林地绿地类型时分类总精度达91.7%,可以满足城市植被分类与生态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总被引:87,自引:10,他引:87  
本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因子生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密集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工人干部比重,房屋住宅质量、家庭人口结构是形成广州社会区类型的五个主要因子;广州社会区的空间模式呈向东曳长的同心椭圆态势,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城市用地布局和住房分配制度是影响这个空间模式形成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为例,对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林业固定样地数据计算出各样地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并建立其GIS数据库。然后,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对遥感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以及植被指数的计算来产生其派生数据。其次,将样地数据、遥感数据及其派生数据,地形和气象数据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和投影下,并将其内插为30米分辨率的格网数据。最后,进行样地森林植被生物量与其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该分析表明,森林植被的生物量与年降雨量和第二主成分在0·01的水平上相关显著,而与中红外植被指数、LANDSATTM5、缨帽变换的亮度、湿度以及第一主成分在0·05的水平上相关显著。其中,与年降雨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308;其次是与第二主成分,达到-0·231;再次是与中红外植被指数和LANDSATTM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和-0·201。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处理了了1981~1994年连续504旬的由NOAA AVHRR第1、2通道的反射率计算得的NDVI时间系列数据,以及1980~1994年全国102个固定农气观测站的旬土壤湿度资料(-20cm)和相应测站的田间持水量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全国NDVI及植被状态指数VCI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NDVI值随季节(旬)分别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的变化,在第17~27旬之间达到极大值,并与作物生长有关,VCI的变化与NDVI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对资料因站点的分布和密度以及时序位相等差异可能影响资料代表性的探讨认为:因旱情发展有一个过程,故NDVI、SHI的时空特性应该不会影响其分析结果的代表性。综合分析了资料的时空代表性,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基于ICA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比较了ICA(独立成分分析)和PCA(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差异后,借鉴PCA提取遥感蚀变信息的应用方法,应用ICA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ICA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以ICA方法替代传统的PCA方法,进行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实验.并以哈图金矿矿区为例,分别用ICA和PCA方法对ETM+影像提取羟基蚀变信息和铁染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