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栩东 《热带地理》2012,32(1):87-93
以肇庆城区宋城墙遗址公园为例,运用中观层面的维度划分方法对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研究表明:中观层面的维度划分的运用不仅可以展示遗址的实体和历史信息,而且更能凸现遗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重大成就,强调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遗址公园的存在与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的发展.该研究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将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开发有机结合,以实现遗址及其文化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Apriori算法的单维布尔关联规则基础上,以姜寨遗址主要遗迹的属性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算法对姜寨一期文化遗迹的属性数据进行了关联挖掘分析。首先进行房屋遗迹属性的关联挖掘,然后进行土坑葬等的属性数据挖掘,找到了聚落遗址属性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为聚落考古遗址的资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开发热潮背后存在诸多隐患.该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循环经济的5R(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原则,探讨我国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引起社会对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深度思考,促进工业遗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遗址名录中80%以上的大遗址位于城郊或郊野地区,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析大遗址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实现大遗址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以秦始皇陵大遗址区为案例地,探寻资本逻辑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发现:① 资本对最优区位的选择产生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由于各村庄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保护区划的限制条件及其与已开发遗存点距离等因素存在差异,资本的选择性投入产生了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② 村庄生产方式调整是大遗址区社会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在文物保护的框架下,由于旅游开发的正外部性促进资本流动影响到村庄生产方式调整,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转变的过程。③ 政府政策措施对大遗址区资本的引导控制是外部影响因素。大遗址的文物脆弱性决定了展示利用过程中必须保证政府的强干预性,村庄生产方式转变可能产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因此需要政府权力的介入,进一步导致了村庄生产方式调整。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一个动态演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政府有效管理、市场与村庄社区合理介入才能保障大遗址区乡村合理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2012,(1):35-35
花岗石在地表分布很广泛,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天然岩石之一。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古代开发利用花岗石的遗迹,如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印度的寺庙圣窟、古罗马的斗兽场等。中华民族对花岗石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在山西省怀仁鹅毛口石器制作场遗址,有遗迹表明当时人们已在河谷谷坡上开采裸露的花岗石(煌斑岩、凝灰岩)来制作石器。  相似文献   

6.
陶慧  刘家明 《地理研究》2014,33(9):1758-1767
地质公园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课题。为区别于地质公园中的地质和植物等自然景观,将地质公园中的所有人工景观统称为硬质景观。硬质景观作为连接旅游者与所在地域环境的重要纽带,是地质公园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地域形象的载体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针对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硬质景观建设中忽视地域特色差异性,呈现出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问题,借鉴《园冶》景观设计的“境域联想、融题于形、物为人用”等理念,从地域性影响要素、地域性设计理念和硬质景观载体解构三个方面,构建了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框架。地质公园所在地域的地脉、文脉和技术环境通过科普内容、景观符号以及以人为本等方式融入到硬质景观的设计中,并以硬质景观载体展现出来。地脉确立硬质景观的科学性,决定着硬质景观的科普内涵;文脉则通过符号化的要素传递历史文化内涵;技术环境从技术手段上凸显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性关怀。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地域性美学表达载体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更是多维度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解构提炼出“尺度、色彩、质感”三种载体,以彰显地域性差异,杜绝在区域差异很大的公园之内,出现外形、色彩、质地基本一样的景观形态,强化了公园建设的独特性与价值体验。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界碑牌示系统设计为实证,展示了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的应用价值,为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特色化设计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该文分析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 ,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 ,指出进行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工程 ,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地震遗迹景观研究经历了地震事件识别、概念创新、分类体系重构、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过程.对地震遗迹景观的研究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对其科学价值的讨论上,而是在交叉学科的指导下,将研究的视角延伸至基于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层面.前期研究对地震遗迹景观分类体系存在较大争议.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龙门山地震遗迹景观类型划分为案例,尝试构建地震遗迹景观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案,以期为地震遗迹景观的保护以及高烈度山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意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TDI)研究中对旅游目的地意象内涵的争论仍未休止.造成当前研究中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目的地意象这一抽象概念的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方法不尽合理.现有研究普遍采纳的一维连续体理论虽有助于对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的理解,但在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的操作化使用方面仍显不足.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基本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文脉属性、地脉属性及功能属性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结构,这一耦合结构更加清晰地界定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属性维度,从而为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应用提供更合理的操作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明 《热带地理》2014,34(3):414-421
大宝山矿历史悠久,矿业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大宝山矿的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矿业开发史籍的基本特征,对主要矿业遗迹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要矿业遗迹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主要矿业遗迹景观资源有珍稀级5处、重要级7处,呈现出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特色突出等特点,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游览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矿山工业旅游的潜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