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流动SLR首次取得观测成果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介绍了流动SLR系统TROS建成后在北京,乌鲁木齐,拉萨3个站的观测情况。这是流动卫星光测距系统在我国首次正式运行,开创了SLR流动观测的先例,实现了我国SLR领域多年来的愿望。对乌鲁木齐和世界屋脊城市拉萨观测的实现有其重要意义,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对TROS的建站和观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通渭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钻孔设计、布极方式、观测方式、技术措施及测试指标进行系统总结,用形态法及均方差法对原地面观测系统和新建井下观测系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映震能力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井下观测系统能够抑制地表电磁干扰,信噪比和数据的离散度较地面观测系统有明显提升,对其附近地震有一定的响应;可抑制因气象因素引起的浅地表地电阻率变化,提高数据稳定性,缓解地电观测用地与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的矛盾,是地震电磁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流动重力测量的布局、复测周期以及观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地震系统重力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现行布局、调整复测周期、提高观测技术以及改善观测条件的具体意见。指出: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信息,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布局的优化和复测周期的调整上。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目前GPS观测数据邮递的数据传递方式,研究用公用电话网进行GPS观测数据传递的传输技术。通过实验以及联调证明此项传输技术不仅传输速度高,而且传输准确,使用方便,系统功能强,还可服务于工程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地震前兆监测等需数据通信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提出用半导体激光发射器结合位敏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和利用光学测角仪进行倾角观测的方法解决拱坝变形观测问题。对激光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算法推导、精度评定。在白山拱坝的实践表明:本系统精度高,自动化效果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固体潮观测的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取潮汐观测中的线应变及与孕震系统失稳过程密切相关的面应变和剪切应变作为研究的信息,探讨了这些参数在澜沧-耿马、天祝-景泰、大同-阳高等地震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地震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原理及方法、观测系统的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并在受地铁干扰严重的江宁台进行实验观测。初步观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观测结果与直流观测结果相当,能满足台站实际观测需求,同时达到抗干扰目的。证明采用交流供电方法进行地电阻率观测,能够在较强干扰背景下获取较高的信噪比,很好地抑制城市地铁、轻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8.
沉降监测是对变形监测体进行定期的观测,然后应用平差和数理统计理论,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在简要叙述了沉降监测的基本原理上,给出了沉降监测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结构,并对各模块的功能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观测系统逼真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观测系统保真度概念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对观测系统满足逼真度要求为什么必须为一线性不变系统的原理作了分析,指出观测系统的单位脉冲时间响应函数(权系数)和传递函数与输入的大小及其性质无关,并完全表征了系统的特性,从时域和频域对观测系统的权系数与传递函数的特征进行的分析表明:对于一个物理可实现的观测系统,不可能为一理想线性时不变系统,仅能要求在规定的通频带内和允许的观测精度范围内其传递函数近似为一平坦直线时,其相位滞后近似等于0或与频率成正比,就能满足观测的逼真度。最后对观测系统的格值及其标定进行讨论,以水平摆为例,从其动力学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推导出理论格值,以说明一种优良的观测系统,不但要给出格值人工标定的方法,同时也要给出理论格值公式,并要经受住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青岛台体应变短周期(小于128 min)气压系数2018-01出现阶变,通过对观测系统、台站周边施工情况、监测环境等逐项现场核实,排除观测系统、周边施工的影响。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回归分析发现,钻孔水位的气压系数与体应变气压系数同步阶变,结合台站钻孔施工当天体应变钻孔水位变化、体应变趋势变化、其他相邻台站水位气压系数变化等数据认为,台站钻孔施工是导致体应变气压系数变化的原因,并定性分析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低频信号的精确采集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和NI采集卡,构建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和高采样率的固体潮采集观测系统。通过对比采集观测及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精度较高,准确性好,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可以作为固体潮及长周期形变仪器的通用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高性能机械式力平衡加速度计为主,24位数据采集、动态范围大于或等于90 dB的工业级MEMS烈度观测系统为辅,温州珊溪水库区域高密度烈度台网的建设完成使区域内强震动观测系统实现高密度、数字化、网络化覆盖,提高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地震观测动态范围。该台网充分利用MEMS烈度计成本低、易扩充、好管理、组网灵活方便的特点,其在浙江省地震监测中的首次成功应用将推动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成都基地)5种新型野外地震观测手段:高精度氢实验观测、电磁监测实验卫星三频信标系统地面接收站、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高精度光纤应变场检测仪实验观测和冷原子绝对重力仪实验观测.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全国23个国家测震台站和17个实验台站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数据,研究特定尺度(限定频带内)的背景噪声特性,分析利用分形方法监测台站观测系统运行状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分形方法具有较强的时域性,定量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基本不受观测系统参数约束,可用于台站观测系统运行状态检测,减少正常记录瞬间中断和引入人为干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机载三维成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新型机载三维成像系统的产生环境、原理、技术结构、特色及应用领域 ,介绍了飞行检测、应用飞行所取得的成果。为实现高效遥感对地观测体系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YRY�����Ӧ�������ݲɼ��ĸ߾���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RY????????????????????????6λ???????????????24λ??-????ADC ADS1201?????????????????·??????????????Χ??????????????????????????????????????????????????????????????????????????????Ч????  相似文献   

17.
工频干扰相对高速采集系统内的信号频段极窄,时域内工频陷波需要很好的衰减特性,传统IIR、FIR等时域方法设计需要非常高的阶数,软硬件实现较为困难。以高采样率地震电磁辐射脉冲观测系统为例,结合系统核心处理器TMS320C6416的特点,选择频域滤波算法,并对此算法加以改进,使之能够实现信号的完美重构并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理论证明该算法原理简单、耗时少,能够有效抑制地震电磁脉冲工频干扰,仿真结果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ǵĺ��¿���ϵ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Ч????????????????????????????????????????????????????????????????????????????????????????????????????????????????????????????迹????÷???????????????????????????????????????????????????????????????????????0.000 1?棬?????С??0.000 1?档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013~2014年使用A10/028和FG5/214两台绝对重力仪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中绝对重力观测的情况,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台绝对重力仪观测结果精度及较差都在5 μGal以内,满足高精度重力基准建设的技术要求;A10/028具有一定的野外观测适应性,FG5/214对重力细微变化信号的捕获具有优势,两台绝对重力仪同期观测对于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