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末次冰期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的情景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云  钱永甫  张耀存 《大气科学》1998,22(3):283-293
用一嵌套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中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和对内外因作用的机制分析,探讨了以末次冰期为背景的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大气环流和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异常等中尺度强迫影响区域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大尺度强迫和区域内局地的中尺度强迫通过不同的热力和动力学过程影响大气运动状况和区域气候的变化。末次冰期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全球大气环流背景的变化是形成冰期和现代区域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气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自然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大气运动是极其多种多样的.在时、空尺度上以及在形态和性质上都有很大差别.大体上说可以分为全球规模的和行星尺度的运动——即所谓大气环流、大尺度天气系统、涡旋、波动、对流以及边界层湍流.我们这里只讲关于前三者的一些问题. 一、大气环流和大尺度运动的动力学 1.在引力和旋转力场中流体运动的一般特点简言之,大气运动是由地球吸收太阳辐射能所推动的.然而它又是在地球重力场和旋转力场作用之下.  相似文献   

3.
一、一般情况在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验(FGGE)期间全球试验观测资料的汇总工作已经结束,这些资料提供了过去从来没有的、最完全的大气情况,它给从事旨在改进天气预报及了解气候的气象学家提供了一个不平常的资料库。全球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1) 获得对大气运动的更好的了解,以便发展更加逼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2) 估计天气系统可预报性的基本界限; (3) 为制作大气环流大尺度特点的业务数值预报设计一个最优的综合的气象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程的尺度理论,推动了大气中大尺度环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新途径;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特别是东亚季风)产生和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从而奠定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基础,开辟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5.
1引言从宏观上讲,全球大气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运动。大气内部在各个纬带、各种尺度、各种频率的运动形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按照大气动力学能量串级理论和能量频散原理,大尺度运动系统既可向小尺度系统转移能量,也可从小尺度系统获得能量。这样,各种尺度运动系统就会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大气环流形势的持续异常或急剧变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或异常。从预报的角度讲,不同时效的预报要侧重考察相应长度的天气过程和长于预报时效的大型环流系统。天气尺度系统是短期预报的主要对象。而…  相似文献   

6.
2009年新疆一次入冬转折性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NCEP全球再分析网格资料(1。×1。),对2009年11月5—11日新疆一次入冬转折性天气过程进行天气总结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脊和深厚的西西伯利亚超长波槽的稳定维持、发展,不断增强的北风带引导极地冷空气向南爆发是本次天气主要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冷空气主要来自于极地和西西伯利亚大陆,水汽来自于西南方向上的中亚地区,冷暖空气在北疆北部快速集中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暴雪天气区动力结构清晰,散度场遵循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经典配置;暴雪区整层大气都为垂直速度上升区,有强烈的上升运动;高空急流耦合的次级环流和中低层的低空急流加强了暴雪区的上升运动,强降雪落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北侧。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大尺度大气环流表示方法的数学变换,提出了三维分解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处理热带和中高纬度的环流,并依此对垂直环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环流以季节变化为主,亚洲季风区是全球垂直环流季节变化的强信号区,年际变化的强信号区位于热带中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在FGGE期间(1979年),全球大气探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这些探测资料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大气运动最完整的图象,FGGE还大大推动了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的发展,十年之后回顾一下我们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和评述一下大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的现状,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朱福康 《气象》1982,8(2):44-44
1979年季风试验是在大西洋热带试验(GATE)之后进行的,而且与第一期全球大气试验(FGGE)同时举行。这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FGGE的全球观测系统同时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全球尺度的观测资料。 通过1978—1979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的野外观测试验,不仅将对季风大气环流的行星尺度、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的三维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将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年振荡有较好的描述。 在这次试验前后,举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讨论会,现简介如下。 一、季风动力学国际会议 这是1977年12月5—9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反映了试验前的研究情况。会议论文集现已以《季风动力学》为题出版,其内容包括下述五个部分:1.热带大气的大尺度气候学;2.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的夏季风;3.夏季风时期印  相似文献   

10.
李麦村  罗哲贤 《大气科学》1985,9(4):423-427
Charney和Devore首先论述了高低指数环流型的多平衡态特征。在相同的外部强迫下,由于大尺度大气运动的非线性,能够激发出两类截然不同的环流形态,这是大气环流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固有属性。对此,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一般限于中高纬度高低指数环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多时间尺度方法分析热带大气的大尺度运动,得到了三个阶段的运动性质。结果表明,热带大尺度大气运动与中纬度大尺度大气运动一样,具有双适应现象,即第一阶段由于重力波频散,产生了地转适应;第二阶段由于长波频散,产生了位涡适应。 同时指出,运动的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可以统一为位势涡度适应过程,这是一种非线性过程,而地转适应是位涡适应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在历史上气象学家们一直倾向于从空间和时间尺度有很大差别的两个观点出发来研究大气动力学。在试图解释最接近人们生活环境的地面上的细微运动特征方面,他们发展了微气象学,来处理空间尺度为几米和时间尺度大约一分钟的大气动力学问题。同样,为了预报大气中天气形势的发展,气象学家们对空间尺度为一千公里以上和时间尺度为一周的大尺度动力学的运动特征给以极大的关注。尽管“大尺度”气象学和“小尺度”气象学包含了许多大气过程,但仍然有大量重要的天气现象,它们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居于这二者之间。我们对这些中间尺度的认识是逐渐的,这倒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要获得那些与它们有关的观测资料是困难的。然而,近年来由于对城市环境和强风暴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流函数能够等价描述副高三维空间几何图像的优势,以500 hPa水平型环流流函数的零等值线为客观标准,给出了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及西伸脊点指数的新定义,并以2018年夏季副高的短期结构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为例,验证了本文新定义副高指数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水平型环流流函数新定义的副高指数,不仅从形态上准确刻画了副高的大尺度涡旋环流特征,而且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为进一步利用新指数开展副高异常演变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4.

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云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云的观测,对于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云的观测记录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少观测员为了记录简便,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记录,常把云状记录简单化,普通化。根据日常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为《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主要刊登: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后汛期多雨和少雨的年际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广东省86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向上长波辐射通量ULWRF和海温等资料,采用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1970 ~ 2007年广东省后汛期7~9月降水的年际变化异常以及时空特征.EOF方法分析得出第一类雨型是广东省后汛期一致多雨或少雨型.大尺度环流场的变异引起纬向排列的环流异常分布,使得副热带...  相似文献   

17.
<正>《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热带气象学报》为双月刊,正文为大16开144页,逢2、4、6、8、10、12月的月底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随着大尺度过程研究和大尺度中、短期数值预报不断取得进展,气候变化及甚短时天气的研究已列入了议事日程,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是由于大气系统本身具有从湍流微团到超长波这样宽广的尺度谱,即包含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而且各种不同尺度系统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此,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必然要包括对气候规律和短时规律(中小尺度系统规律)的研究。其次,人们对中尺度天气的重视还由于它们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如果说猛烈的中尺度系统如台风、飑线、雨团等常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那么,看来是微弱、平常的中尺度环流如海陆风环流、城市环流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据Pielke的估计,美国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鹤书  晁淑懿 《气象》1981,7(8):42-44
中期天气预报不仅要预报大型环流形势场,更重要的是预报具体天气的变化趋势,例如寒潮、台风、降水等。一般来说,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演变和调整,是形成这些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大气运动中热量、动量和水汽的交换,经纬向环流的循环变化是不停息的进行着,然而大气运动状态变化的差异却又是十分明显的,在一些情况下大气运动出现剧烈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