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56例食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CT强化峰值参数间进行对照,研究其相关性,为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6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时期病灶的CT平扫值、增强峰值;VEGF在正常食管粘膜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VEGF的表达增强可能是鳞状细胞癌恶性度增高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标志,CT扫描增强幅度与食管癌中VEGF表达强弱无关。结论:VEGF的表达增强可能是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标志,CT扫描中病灶增强幅度不能反应肿瘤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未固结断层变形产物一般是断层新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对它的研究对于阐明构造的活动性和运动变形机理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其尚未固结,给采样(不破坏原结构)及薄片磨制带来很大困难。为此,笔者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走访有关学者,在此基础上反复实验和摸索,总结出如下方法: 1.样品的采集:未固结断层产物往往以断层泥为主(以下即以断层泥为例)。取样不得法就会破坏原结构。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适度大小的铝盒(为便于透气,盒的底部先打几个孔),用锤子敲入断层泥中,盒的底部标注样品产状,然后用平铲从盒口处切下样盒,顶部封腊以防失水或搬运等使结构破坏,再存放阴凉处准备固化。  相似文献   

3.
提要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富营养水体磷化氢的释放可能在引起湖泊水华暴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株土壤杆菌降解菲的代谢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分离自大庆油田驱油水中的一株高效降解菲的土壤杆菌Phx1代谢菲的途径.Phx1在牛肉膏蛋白胨(BP)培养基、Luria-Bertani(LB)培养基和无机盐(MS)培养基中均可以在24h内将100μg/mL的菲几乎降解殆尽,且BP和LB培养基对菌体的生长以及菲的降解是有益的.对Phx1在MS培养基中降解菲1,3,7d产物分别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第1d的降解产物中检测到了1-羟基-2-萘甲酸(1H2N)和1-萘酚(NOL),到第3d时只发现NOL,第7d时NOL也消失了,而NOL是菲的细菌经典代谢途中所没有的,并发现此物质在降解产物中有大量的积累;对其不同时间降解产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验证了GC-MS的结果,并首次发现菲降解中由邻苯二甲酸(OPA)产生邻苯二酚(CAT)的新现象;进一步以OPA为底物接种Phx1,结果在其降解产物中也检测到CAT,从而推断Phx1降解菲的途径不完全相同于目前已有的报道,可能是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Py-GC-MS和甲基化-Py-GC-MS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部分烃源岩干酪根的分子结构.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三叠系干酪根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正构烷烃/1-烯, 具逐渐降低的碳数分布特征, 甲基化-热解的主要产物为正构饱和脂肪酸甲酯, 具有明显的C16和C18碳数优势, 表明主要的母质来源可能是浮游藻类类脂物. 三叠系干酪根热解产物中含有较丰富的C20~C26脂肪酸和C15~C25正构烷烃/1-烯, 可能指示了三叠系和奥陶系干酪根母源中藻类种属上的差异. 上奥陶统干酪根TAC1-1的甲基化-热解产物中检出了少量的甲氧基苯羧酸甲酯类化合物, 为塔里木盆地苔藓类陆生植物最早出现于上奥陶统提供了分子证据. 奥陶系干酪根热解产物中的藿烯、17β(H)-三降藿烷、17β(H), 21α(H)-30-降莫烷和17β(H)-莫烷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三叠系干酪根, 17α(H)-三降藿烷和17α(H)-30-降藿烷高于三叠系干酪根, 三叠系干酪根热解产物中检出了姥鲛-1-烯, 这些结果较一致地反映了奥陶系和三叠系干酪根在结构和成熟度上的差异. 甲基化-Py-GC-MS和Py-GC-MS可较全面地反映地质大分子的结构并可用于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化学风化调控全球表生物质循环及气候长期演化,但受沉积物粒径和再旋回等因素干扰,基于沉积物全岩地球化学组成的风化指标存在多解性,影响化学风化信号提取以及对风化过程和机制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分析长江入海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及锂同位素(δ7Li)组成,应用质量平衡模型定量提取当前大陆风化信号.研究揭示,长江口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流域基岩的侵蚀(比例60%),当前风化产物不超过40%;粗粒表层沉积物中未风化火成岩碎屑含量占63~84%,当前风化产物仅占4~18%;而细粒悬浮物主要源自流域剥蚀的页岩(占52~66%),当前风化产物约占21~40%.对比沉积物不同组分比例与化学蚀变指数(CIA)和δ7Li值发现,大河流域的表生风化信号传递过程复杂,未风化火成岩岩屑含量越高,沉积物风化程度越低;受继承性风化产物(如页岩)的影响, CIA值越高或δ7Li值越低并不代表沉积物中当前风化产物越多,但细粒沉积物更适合用来示踪流域风化过程.本研究深化了对沉积物化学风化指标包括Li同位素组成的解读,对大河流域的风化过程和物质循环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震场和源地壳形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世海 《地震》1995,(3):199-207
文中用实测资料和构造物理学观点论证了华北中、强地震前孕震形变场(断层活动系统)的存在和它的运动学与力学机制,并用有限元法加以检验;讨论了形变场、源前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前兆特征;给出了可操作的剪切破裂指标S(t),用断层滑动速度和剪切应变速度较好地表达了某地的地震破裂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华北形变场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周期性(约12年)。  相似文献   

8.
面对复杂、多样化的三维世界,现有的三维GIS模型面临着兼容性差、表达类型不足、数据表达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多用途(户),尤其是海量对象,GIS空间管理、查询与分析的需求.本文根据人类认知思维特征,整合并拓展了与人类认知方式一致的离散表达方式(包括离散面(DCS)、离散体(DB)等),提出并集成了函数、映射两种新的结构类型,构建灵活开放、可扩展性强的泛知识化表达模型(UKRM),实现多种表示方式(包括边界表达B-rep、构造实体几何CSG、参数/函数等)的异质性归一化表达,从而极大提高了GIS对海量、复杂、多样化三维世界的表达能力,实现了GIS数据的重用,并建立了静态GIS向动态GIS拓展的接口.初步应用试验表明,无论规则还是非规则几何体,UKRM模型表达简洁、高效,优于现有构模方式(如IFC,City GML).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人口、建筑、绿地、道路、疏散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等各类影响因素,提出了街区疏散能力综合评价指数CEIEC,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各因素权重,对街区避震疏散能力进行了量化表达,能够给出各研究单元的避震疏散能力的相对水平,从而对城市社区避震疏散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本方法有利于揭示城市内避震疏散的薄弱环节,对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工作,尤其对城市防灾规划的编制具有明显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标成分单一、同温、平面非黑体的热辐射方向性完全由该目标的复介电常数及表面粗糙度所决定的比辐射率方向性所决定,其表达式为Lλ(θk,T)=ελ(θk)Lbλ(T).论证了对于遥感中经常遇到的非均一、非同温、几何结构复杂的开放体系,其比辐射率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表达,它精确地描述了体系内部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使开放复杂体系的热辐射方向性及结构特征可借助矩阵形式而得到完整的表达.矩阵表达的优点是:(i)对开放复杂目标体系有效比辐射率形成的物理机制表达得十分简明、完美;(ii)由多角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原理和方法变得十分简单明了;(iii)开放复杂体系的热辐射方向性规律与均质、同温、平面非黑体热辐射方向性规律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用矩阵表达,而后者仅用一个比辐射率矢量ελ(θk)表示之.事实上经典物理学中公式Lλ(θk,T)=ελ(θk)Lbλ(T)也只是矩阵表示法的一个特例.因此矩阵表示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描述热辐射方向性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用Re-Os同位素方法对广西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石进行了成矿年代测试, 获得(982±21) Ma(2σ)年龄数据. 证明这些铜镍矿床及与其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与赣东北蛇绿岩在同一时期出现, 为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对接及其之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通过对982 Ma铜镍硫化物矿石的γOs计算和Re/Os对比研究, 表明贯入型块状矿石具有低γOs (-15.6 ~ -8.2)和低Re/Os比值(0.32 ~ 0.43)特点; 底部熔离型矿石的γOs为-27.9 ~-7.3和Re/Os比值为5.36 ~11.24, 表明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及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源于Re亏损地幔, 在侵入过程中混染有一定地壳组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系列温和的化学降解法(碱性水解、断醚、断硫和四氧化钌氧化)对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烃源岩的干酪根进行连续的选择性化学降解, 并对不同降解产物进行色谱质谱分析. 结果显示化学降解可以从不可溶的干酪根中释放出大量色质可检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其中碱性水解产物主要以正构烷烃、脂肪酸和脂肪醇为主; 噻吩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醚键结合在该干酪根结构中的; 断C-S和S-S键得到的产物包括脂肪酸、脂肪醇和一些具高碳数的正构烷烃; 四氧化钌氧化产物则以一元脂肪酸和α, ω -二元脂肪酸为主. 主要降解产物的分布特征表明形成该干酪根的有机质主要以菌藻类来源为主, 后期可能通过硫键和其它方式结合进了少量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 本研究为深入探讨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古沉积环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表达地震趋势和地震预报的术语有两大类:“长期地震趋势预报”和“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又分为三类:“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长期预报这一类尚未再细分,但可把“监测”(watch)和“预测”(forcast)这两个术语看成与“长期预报”有相似的含义。“短期预报”分成“警戒”(alart)和“临震警戒”(imminent alart)两类。地震预报的分门别类的依据是各自的时间尺度。地震趋势或发震概率的表述,由于方法多样,故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则用文字叙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以鲫鱼(Carassiusauratus)作为实验动物,运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暴露时期,1mg/L2-硝基-4’-羟基二苯胺对鲫鱼肝脏和脑组织应激蛋白HSF70诱导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应激蛋白HSP70对2-硝基-4’-羟基二苯胺非常敏感.在鲫鱼暴露2d后,脑组织中HSP7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表达(p<0.05);在鱼体暴露7d后,肝脏组织中HSPT0与对照组有显著的诱导表达(p<0.05);随着暴露天数的增加,肝脏组织和脑组织HSP70表达也显著增加,且存在着较好的时间-效应关系.可考虑将应激蛋白HSP70作为2-硝基-4’-羟基二苯胺污染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用地震波(特别是长周期地震波,如地震面波、自由振荡波等)的传播特征来研究地球内部的Q值分布是全面深入了解地球介质的物理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讨论各类地震波所表达的Q值的不同含义及相互关系、Q值模型、地幔面波的物理频散与Q值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时技术和3D WebGIS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对地震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地震信息系统(基于GIS)动态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地震信息表达与真实三维环境表达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实时技术和GIS,设计和实现基于三维Web GIS的地震综合发布信息系统。该系统改进GIS对动态地震信息的处理模式,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表征动态地震信息,为地震信息服务提供一种快速、直观形象表达地震综合信息的方法,在大地震震情分析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志新  余育和 《湖泊科学》2008,20(5):669-674
以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单细胞单基因PCR扩增及单细胞全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在原生动物中的应用.经过不断探索和优化条件后,试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在40例单细胞单基因(SSU rDNA基因全序列)PCR的一次性扩增中,新鲜细胞和经过中性红染色的细胞都获得了100%的成功率,室温下酒精(95%)保存一周的细胞获得了82.5%的成功率.在单细胞全基因组PCR扩增中,采用高效高保真的phi29 DNA聚合酶结合随机引物(Random Primer)进行扩增,获得了丰富且质量较高的PCR产物.以全基因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对四个常用的基因位点(TEF1、SSU rRNA、18S-ITS1-5.8S、a-tubulin)进行扩增,均成功获得相应的基因片断.  相似文献   

18.
用地震活动度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方法,对山西省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地震资料,通过S值空间扫描计算,绘制了山西省地震活动度等值线图。定量地表达了山西省地震活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PSHA)的目的是表现场点处所有地震动的发生频率。其基本假设是用真实存在的危险性曲线来表达场点处任一地震动振幅的超越频率。在程序上,PSHA依赖于对地震活动与地面运动模型相结合的完整且准确的描述,并采用标准概率方法去评估危险性曲线。改进输入参数和识别并解决观测数据与估算危险性之间的差异,可以实现对危险性曲线的改进。然而,这种差异并不能否定危险性曲线的存在或者用于估算该曲线的概率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地磁与空间物理资料的组织和相关坐标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磁与空间物理学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中,无论是观测资料和实验数据,还是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都需要组织在一定的坐标框架中,或者用一定的函数(函数系)来表达.坐标系或函数系的选择对于合理描述资料和发现自然规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综述了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20多种坐标系,着重探索这些坐标系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相互联系,追踪它们的发展演化轨迹,从而加深对资料组织和坐标系选择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