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毅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980-989
对地观测系统(EOS,Earth Observation System)是获取空间对地信息、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和空间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支柱。长期以来,人们就期望着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研究这种从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依赖于观测系统和观测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对地球整体的观测系统,利用空间优势,获取有关地球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数据或信息。 近50年来,世界对地观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NASA针对全球变化研究对建立长期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规划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并于90年代初实施。它包括一系列卫星、自然科学知识组成和一个数据系统,支持一系列极地轨道和低倾角卫星对地球的陆地表面、生物圈、大气和海洋进行长期观测。地球观测卫星系列是EOS计划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EOS卫星系列计划在今后的10年内陆续发射一系列的太阳轨道环境遥感卫星,构成连续15年的数据采集系统,其规模在地球观测卫星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EOS计划的基础上NASA规划了ESE战略计划,将继续发展国际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迄今为止,Terra、Aqua和Arua卫星已经发射成功,引起地球遥感科学界的瞩目,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2.
陆桂华  张宗德 《水文》1995,(4):63-64
GPS──DFS系统的开发应用陆桂华,张宗德,王卫平(河海大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1前言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开始拟定全球卫星定位网的计划,设想利用空间卫星来确定地面位置。经过方案论证(1974~1978年)和系统论证(1979...  相似文献   

3.
卫星遥感监测我国沿海水色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概要地介绍了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星水色遥感器的发展,以及我国在90年代建立的海洋水色遥感应用技术系统,包括资料接收、处理、查询、分发、试应用和辐射验证等系统,重点论述了利用我国的FY-1C卫星以及美国的SeaWiFS和AVHRR卫星资料监测我国沿海的水色环境,包括沿海水体的叶绿素和悬浮泥砂浓度的时空分布,赤潮的监测以及沿海海区流场的研究。研究表明,卫星海洋水色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海岸带区牧化管理、河口港湾工程环境评价、海洋污染环境的监测和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广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芮本善  潘蔚 《铀矿地质》1996,12(1):61-61
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众所周知,进入90年代以来,雷达遥感技术迅速发展。自1991年初前苏联的卫星ALMA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率先升空后,欧洲和日本分别把卫星ERS-1和卫星JERS一1送入空间轨道。在此期间,美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球资源技术卫星(FRTS)多光谱扫描(MSS)系统的相片,介绍入我国已有五年多时间。这项崭新的航天遥感技术资料,受到广大地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人造卫星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从空间勘测地球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这一研究活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型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卫星重891公斤,容积1立方米。卫星每天可环绕地球14圈,18天拍摄全球一次。这颗卫星携带有四种仪器:(1)三台反射束光导管摄像系统;(2)多光谱扫描仪;(3)两台宽频磁带机;(4)数据收集系统。资源卫星-1号自运转以来,已为全美国拍照了10次,所得结果加工成照片,然后供有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雷达问世以来,由于其特有的全天候、全天时成像的特点及春结地物的穿透性能,已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减灾防灾、农林、水文、地质、环境监测等方面。在90年代,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有长足发展。前苏联金刚石卫星、欧洲遥感卫星1号、日本资源卫星1号、加拿大雷达卫星、美国航天飞机等携带合成孔径雷达升入天空后,实现了对地球的周期性、长期性探测,为军用与民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为资源的勘查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GPS差分定位     
GPS定位技术自8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以来,因其具有定位精度高,有实时进行三维动态定位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海及大地测量等许多领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大量的GPS接收设备用于空中及地面部队的导航及定位,从1991年底美国国防部开始实行降低GPS定位精度的SA政策,致使定位精度由原来的误差小于15m(均方差)降低到大于  相似文献   

9.
由于美国地质学家计划钻入洋壳——莫霍尔(Mohole)计划,60年代。苏联科学家也开始设想将钻打入大陆壳.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接连打了些大洋钻孔。但都不太深.  相似文献   

10.
选用美国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数据融合系统对中国风云(FY)和海洋(HY)卫星在我国东部海域SST反演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该融合系统能够协调区域大气和下垫面海洋要素的时空特征,协调不同要素间的特征状态及匹配规律,生成适合多要素诊断计算的区域规范化数据。针对该系统没有现成的卫星SST反演数据输入接口,对船舶站SST反演数据接口进行了数值调整;依据FY卫星及HY卫星SST数据的不同特点,尤其是随卫星轨道发生的不同时空变化,在输入卫星反演数据至LAPS系统之前,进行了多项预处理,包括对卫星反演数据异常值的判别与剔除、海陆边界要素异常梯度的鉴别与去除、不同卫星轨道坐标系网格要素的规范化处理、平滑去噪音等。经多项验证,预处理后的FY和HY卫星监测反演数据更有利于LAPS系统资料融合效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再经LAPS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和各项验证,融合场既能保持卫星SST精细化的时空特征描述,也弥补了卫星资料非区域全覆盖的局限。将SST融合场对寒潮与冷空气过程中的东部海域海气影响进行热动力物理量时空变化诊断应用,对海面SST和感热通量的中尺度强度演变、南北空间变化差异均给出了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1.
赵群 《铀矿地质》2001,17(4):252-254
“3S”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简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3S”的结合也日趋紧密 ,并且在海洋、工业、农业、地质、城市规划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全球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始于 70年代 ,由美国政府组织研制 ,90年代全部建成。这一系统主要由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 3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由 2 4颗卫星组成 ,卫星轨道平均高度为 2 0 2 0 0km。由于卫星在空间合理的分布 ,保障了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至少可同时观测到 4颗卫星 ,因此 ,GPS定位系统具有全天…  相似文献   

12.
2 国外遥感卫星简介2 .2 俄罗斯 (前苏联、独联体 )俄罗斯 (前苏联、独联体国家 )是世界上发射遥感卫星最早 ,拥有很强空间遥感技术实力的国家之一。前苏联在上世纪 70年代中期即开始发射可回收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和“流星 -自然”系列数据传输型实验性遥感卫星。从 1989年 5月起将商用遥感卫星命名为“资源 -F”(RESURS -F)。俄罗斯(前苏联、独联体 )到目前为止发射了多个系列 ,多颗遥感卫星。2 .2 .1 资源 -F(RESURS -F)1979年 9月发射的C112 7是首颗资源 -F卫星。首颗命名的资源 -F卫星是于 1989年 5月 2 5日发射的。较老的F …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的Offiee of Space and Te rretrial Application,最近公布了关于利用地球资源观测卫星(Land sat)—3号反速光导摄像管(RBV)相机,对全世界大陆区进行系统摄像计划。地球资源观测卫星装有多谱扫描仪(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和反速光导摄像管(RBV=Return Beam Vidicon)两种传感器(Sensor)。这次公布的计划是利用后者短时期内,系统地拍摄全世界大陆区域的计划。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反速光导摄像管(Land sat—3RBV)是具有可见近红外(0.505—0.750μm),地上分辨能力为40m,观测宽度为185km  相似文献   

14.
地球系统科学—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一 《地质论评》1989,35(6):574-577
80年代初期,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SCU)提出筹组90年代新的国际科学规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主要研究全球变化。世界各地科技组织都在积极筹备和提出计划方案。美国和加拿大是这一计划的主要发起国家,并在国内从组织上、经济上积极推行和实施这一计划。最近,美国的科学家正式提出了“地球系统科学”并对它作了较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04,24(4):211-211
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遥感中心为推动和发展我省高分辨率“IKONOS”卫星数据的应用工作,邀请北京现代天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中韩合资)专家洪元杓、关秀元两位博士于2004年9月7日在成都西藏饭店讲课,并进行技术交流。主要内容有:美国IKONOS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和IKONOS第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国外资料,对代表欧美遥感技术水平的美国八十年代遥感系统和法国SPOT卫星作简要介绍,以期读者了解欧美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NASA八十年代的遥感系统NASA八十年代遥感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发展试验新的传感器技术,以获得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波段中更高的空间和波谱分辨率,并探索微波和多波段近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此外,还将努力改善用于地壳研究的卫星地球重力测量和成图技术.1.陆地卫星4号(Landsat4)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1):I0001-I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8.
卫星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遥感是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的各种遥感技术系统的统称。主要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包括气象卫星、资源(陆地)卫星、海洋卫星和雷达卫星等。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2):F0001-F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0.
次生生物气特征、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生生物气是煤层气的一种成因与资源类型。煤层气是煤炭形成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并储集在煤层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首先将煤层气作为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试验,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煤层气能源产业。美国煤层气的资源量约为11万亿m^3以上,煤层气产量从1983年的1.7亿m^3,到1991年增加到88.6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