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方法,对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浆提供了形成高砷煤和周围金属元素矿化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高砷煤的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中子活化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某些地球化学特征。高砷煤严格受构造(褶皱和断层)、地层(二叠系龙潭组)、沉积相(海陆交互相)的控制,分布于平行北斜长轴的断层两侧,愈靠近断层面砷的含量愈高。砷在煤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即使同一煤层变化也极大。在时空关系与元素组合上高砷煤与区内卡林型金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以往研究,选取了2个砷含量差异较大的样品,利用连续浸取实验,结合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等离子原子吸收光谱(ICP-AES)、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分析,经低温灰化(L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50%以上的砷不能被NH4Ac、HCl、HF和HNO3等无机试剂提取出来,结合以往的研究认为砷主要以高价有机砷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宏  聂爱国 《贵州地质》2006,23(2):109-113
通过分析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索高砷煤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从而揭示了高砷煤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高砷煤与非高砷煤在微量元素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金、汞、铊矿石与龙潭煤系中的砷具有同源性,龙潭煤系页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由天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砷污染,并由此导致人和动物的砷中毒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报导,而高砷煤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曾有发现。但黔西南地区农村家庭由于使用高砷煤而造成的砷污染,并导致大面积人群爆发性砷中毒却鲜为人知。该区自1976年发生877人砷中毒之后,1990年12月再次发生因使用高砷煤而引起的大规模慢性砷中毒,兴仁县交乐等三个乡的1907户9202人调查,发现慢性砷中毒病人1548例(其中肝肿大占10%,部分患肝腹水、皮肤癌等),死亡42人。  相似文献   

6.
7.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成因。高砷煤的形成,受岩浆岩、岩性、岩相古地理以及地质构造等诸多控矿因素的制约。高砷煤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层形成、龙潭煤系形成、含矿热液形成以及沉积-改造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高砷煤开发现状与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兴仁县是典型的高砷煤矿区,经化验,该区煤中砷含量普遍偏高,最大可达21 000mg/kg,为Ⅱ型的高砷矿区;水体和土壤砷含量亦高,土壤中砷的最高含量为234.141mg/kg,最低含量5.279mg/kg,平均值37.735mg/kg;水中砷的含量相对较低,最高含量为0.004 3mg/L,平均值为0.000 5mg/L;河流沉积物中砷的最高含量为219.140mg/kg,最低值为20.676mg/kg,平均值为60.700mg/kg。分析认为土壤中砷与受矿业活动影响的灌溉水体有关,矿业开采已造成了当地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煤中砷的含量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中国西南云、贵、川、渝三省一市各主要含煤时代的主要煤层和各煤类煤中砷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与国内外的资料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认为西南各省中以云南省砷含量最高,各成煤时代以寒武纪老地层中的石煤含量最高,而各煤种中以石煤和褐煤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高砷煤中砷赋存状态的XAFS和铁的Moessbauer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XAFS)和铁的穆斯堡尔谱(Moessbauer)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和铁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砷煤中的砷主要以高价砷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以As2O3、砷黄铁矿、砷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除1个样品中的铁全部以顺磁性针铁矿或超顺磁性的针铁矿的形式存在外,其它样品中的Fe主要是黄铁矿中的Fe,约占全铁的60%一91%;其次是黄铁钾矾中的Fe,约占全铁的9%一40%。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含煤洼地中新的稀土和金—铂族元素矿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中北部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中北部存在着高砷煤并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对这些地区的煤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子探针(EMPA)、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低温灰化(LTA)、X射线衍射(XRD)、X光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连续淋滤实验分析,综合研究了这些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不同煤中砷具有不同的赋存状态。在部分样品中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而在其它样品中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除了黄铁矿和毒砂外,SEM-EDX结合LTA和XRD发现硫酸盐、粘土也不同程度含有砷。XAFS显示煤中的砷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连续淋滤实验表明在样品ZJ-1中超过50%的砷不能被淋滤出来,而在另外两个样品(ZJ-8和RH-5B)中绝大部分的砷被淋滤出来。综合分析表明一些煤中以+5价存在的砷主要与有机质结合。煤中如此高的砷及其主要与有机质结合的现象是很罕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青海贵德盆地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集21组水样,进行了常规化学组分、砷及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高砷低温地热水的水温由于受到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岩浆余热通过基底隐伏断裂供给的影响,达到16.3 ~68.5℃,远高于盆地多年平均气温,其砷含量在10.4 ~ 35.4μg/L,主要赋存于新近系贵德群承压自流水中;(2)盆地高砷地热水的pH较高,均大于8.2,氧化还原电位显示负值,为还原环境,水化学类型复杂,占主导的阳离子是(Na++K+)和Ca2,阴离子是HCO3-;(3)高砷地热水δ18O和δD的范围分别为-10.90‰ ~-12.32‰和-70.1‰~-84.4‰,氘盈余(d)值为12.78‰~15.02‰,说明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4)相较于内蒙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和云南腾冲地区高砷高温地下水,贵德盆地高砷低温地热水也赋存于碱性还原环境,但TDS较低,水化学类型不同,这与当地的地质背景有关;(5)盆地的地热异常不仅促进了地下水中砷水平和垂直迁移,与高温伴生的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也加剧了地热水中砷的释放,最终导致水中砷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研究了贵州织金煤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30号煤层中伴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煤层中有高含量的脉状石英(9.4%),其δ^30Si、δ^18O值分别为0.6%。和15.4‰,表明脉状石英来源于硅质低温热液流体;脉状石英是煤中高含量Fe(2.31%)、Cu(356μg/g)、U(8μg/g)、Pd(2.1μg/g)、Pt(2.43μg/g)和Ir(0.006μg/g)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XAFS)和铁的穆斯堡尔谱(Mossbauer)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和铁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砷煤中的砷主要以高价砷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以As2O3、砷黄铁矿、砷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除1个样品中的铁全部以顺磁性针铁矿或超顺磁性的针铁矿的形式存在外,其它样品中的Fe主要是黄铁矿中的Fe,约占全铁的60%~91%;其次是黄铁钾矾中的Fe,约占全铁的9%~40%.  相似文献   

16.
鸡西煤的无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 (XAFS)和铁的穆斯堡尔谱 (M ssbauer)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和铁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高砷煤中的砷主要以高价砷的形式存在 ,也有少量以As2 O3 、砷黄铁矿、砷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除 1个样品中的铁全部以顺磁性针铁矿或超顺磁性的针铁矿的形式存在外 ,其它样品中的Fe主要是黄铁矿中的Fe,约占全铁的 6 0 %~ 91% ;其次是黄铁钾矾中的Fe ,约占全铁的 9%~ 4 0 %。  相似文献   

18.
贵州赋存于沉积碉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低温开放体系中经复杂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形成。在综合研究该类矿床地质地地正规化地球化学,矿床组合和元素组合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方案,总结出元素迁移富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部煤层中若干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迁移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不仅影响煤的加工利用,而且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本文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贵州西部晚二叠世主采煤层中的有害微量元素As,F,Hg,Pt,Cd等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及其迁移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湘中南地区煤变质与地质构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伟尔 《地质论评》2000,46(1):64-70
对耒阳一临武径向构造带内的白沙含煤向斜用计算机计算镜质组反射率椭球确定了古构造应力场方向,发现其工变质分带没有联系。笔者还将研究区中的其他几个向斜工的变质程度与构造形迹,构造复杂程度、煤受构造破坏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变质指标等值线延展方向与向斜轴不平行而呈大角度相交;受抗日 强烈的向斜陡翼的煤变质程度并不高于受挤压相对弱的缓倾斜翼;祁阳山字型构造中煤变质指标等值线延展方向穿切前弧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