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根据断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莒县至昌邑之间安丘-莒县断裂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活动断裂,与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和古地震探槽等多方法手段,重点开展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安丘—莒县断裂南段在浅部由2支高倾角兼有挤压逆冲分量的断层组成,其中一支出露地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分量,是全新世活动断层,而另一支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3.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在宿迁市地区开展的断层活动性鉴定工作成果,对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次发现的多个断裂剖面及宿迁地区的断层活动性鉴定成果都表明安丘-莒县断裂的南马陵山—宿迁段在全新世中期发生过1次古地震事件;而后陈村探槽表明该断裂重岗山段无全新世活动迹象。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总体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特征,局部地区则以走滑正断为主。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活动,在全新世也有明显活动,其地震活动具强度大、频度低的特点,其活动性总体自北向南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也是1668年郯城M8 1/2地震的发震断层。前人对郯城地震的地表破裂向S终止的位置存在多种观点,对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也存在较大争议。文中通过在重岗山西侧和宿迁合欢路北侧开展的探槽开挖工作,发现了该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并对其最新活动时间进行了探讨。重岗山西侧后陈村探槽和宿迁合欢路北侧探槽都表明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在全新世有过明显活动,推测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为(4. 853±0. 012)~(2. 92±0. 3) ka BP。最新活动性质以走滑逆冲为主,剖面上获得的最大断错量为1m。未发现1668年郯城M81/2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到达江苏段的明确证据。  相似文献   

5.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和边界构造带,其鲁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古地震序列是地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准确评价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地表地貌现象明显且有强震记录的山东段,而江苏段则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有关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范围和古地震序列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以及古地震探槽等多层次综合方法,重点开展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分布和古地震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时期,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主要活动断层,且江苏全段该断层都是全新世活动断层.通过对比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南北安丘-莒县断裂的断层地貌和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并结合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在第四纪没有活动过等证据,推测该断层在全新世时期并不是区域阻碍破裂的断层.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两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限定在(6.2±0.3)-(13.4±0.7)ka B.P.之间,而事件Ⅱ限定在(2.5±0.1)ka B.P.到现今,全新世两次古地震间隔较长.基于构造类比法,安丘-莒县断裂具有深部孕震的构造特点,是区域未来强震的潜在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由5条分支断层组成,并于更新世强烈活动,其中安丘-莒县断裂持续活动至全新世,是1668年郯城■级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文中采用古地震探槽方法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并采用14C测年方法确定古地震的时间。结合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时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共有3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3 000a以来、距今约6 000a和11 000a,垂直同震位移均约1m。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在安丘-莒县断裂新沂段山前出露区存在地表破裂的迹象,在隐伏区表现为大量喷砂冒水现象,在探槽揭露的晚全新世地层中有密集的裂缝和砂脉。  相似文献   

7.
安丘-莒县断裂(F_5)为郯庐断裂带中段东地堑内最新活动断裂。近年来,F_5江苏段研究成果丰硕,发现不同地段普遍存在全新世活动性,运动方式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主。以往研究未讨论过F_5在淮河以南安徽境内的延伸情况以及进一步的活动性问题。文中选取与F_5江苏段线性影像特征延伸一致的淮河南岸郯庐紫阳山段作为突破口,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紫阳山段线性构造地貌特征清晰,断层发育于浮山至紫阳山一线的中生代红色砂岩隆起边缘缓坡,为安丘-莒县断裂(F_5)过淮河后的南延部分;2)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黏土层,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黑色黏土层受断层活动影响沿断面灌入、填充,形成黑色断层条带及黑土充填楔,表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达全新世早期;3)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第四纪以来存在至少3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推测年代为第四纪早、中期,第2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20.10~13.46ka BP,第3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10.15±0.05)~(8.16±0.05)ka BP。上述研究成果弥补了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认识的不足,为安徽省的地震监测和震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青峰岭断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古老而今仍在活动的巨型断裂带,它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对区域构造、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和地震活动等有重要控制作用.其总体走向北北东,一般由2~4条或更多近于平行延伸的断层组成宽达10~40 km的断裂带,切穿中国东部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绵延2 400 km以上(方仲景等,1986).1668年7月25日8.5级强烈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中昌邑-大店断层(F1)上,造成了北起莒县南至郯城130 km的地震破裂带(李家灵等,1994;晁洪太等,1995).古地震研究表明,昌邑-大店断层(F1)上,全新世以来共发现了3次、震级相等于8级的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发生在距今3 500 a,重复间隔约为3 500 a(林伟凡,高维明,1987).安丘-莒县断裂(F5)没有参与1668年地震地表破裂,它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层(郑朗荪等,1988;高维明等,1988;晁洪太等,1994),且被怀疑是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地震断层(晁洪太等,1994).青峰岭断层段是安丘-莒县断裂的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活动强烈,但未发现全新世中晚期活动的证据(宋方敏等,2005).本研究通过对莒县青峰岭地震断层陡坎的考察,用探槽开挖、古地震标志(Yeats,1996;Anthony et al,2003;Klinger et al,2003;邓起东等,1984)识别、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和确定古地震年代的逐次限定的方法(毛凤英,张培震,1995),确定了青峰岭地震断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年代和破裂参数,突破了郯庐断裂带中段北部没有强烈地震的认识,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北部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最新活动的断层分布于潍坊至嘉山一带, 而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重要活动断裂之一。 基于地质考察、 高密度电法探测和钻孔联合剖面, 对安丘—莒县断裂小店—大店段断层活动证据及断层泥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地质考察发现紫红色砂砾岩逆冲到全新世耕植土上方, 两者之间发育断层泥带, 断层泥内含少量角砾岩, 为全新世活动逆断层。 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表明断层通过位置电阻率差异明显。 钻孔联合剖面揭露的地层: 全新世耕植土、 全风化砂质泥岩、 强风化砂质泥岩、 碎裂岩、 断层泥带及中风化砂质泥岩。 钻孔K1和K2揭露深灰色断层泥带, 倾向西, 倾角约为74°, 厚度约为13.9 m, 与南侧出露的断层泥带产状相协调。 工作区范围内, 发育多处褶皱、 破碎带和断层泥带, 断层表现为全新世逆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10.
计昊旻  李安  张世民 《地震地质》2021,43(3):471-487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明显的断裂段,曾发生70BC安丘7级地震,对该地震的同震位错量和该断裂的长期活动习性开展研究,有助于理解郯庐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然而一直以来,安丘—莒县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并不理想,没有很好的同震位移量证据.文中利用高分辨率的无人机SfM摄影测量技术提取了大量冲沟的右旋水平位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安宁河断裂中断层泥七类SEM微结构类型,揭示了微结构类型的组合方式。首次应用微结构组合特征,讨论了断层粘滑与稳滑的两种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基震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黄土地基的震陷量预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地基地震沉陷特性与场地条件、基础形式、土动力特性等因素的相关关系,为黄土地基基础的抗震增稳设计与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潘海生 《华南地震》1994,14(2):44-48
新丰江地震目录数据库录入了1960—1969年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目录共计31300条。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震中位置由直角座标转换为用经纬度表示,具有地震目录检索和统计2大功能,并针对新丰江地震的分区研制了专用软件模块。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增加了软接口,为系统的扩充和拓展打下了基楚。  相似文献   

16.
水系分维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岗  王海 《地震研究》1990,13(4):389-395
本文运用分数维几何学,研究了河流水系分维与地壳里向运动、活动断裂格局及运动学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地壳垂向运动控制大型河流主干的总体形态;2)活动断裂格局复杂、水平运动强烈的地区,水系分维值高;3)走滑断裂较斜滑断裂对水系发育的控制强烈,而后者主要起到对水系的分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9.
南北地震带北段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桂培  李渭娟 《地震学报》1990,12(2):176-185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均衡假设,进行均衡补偿归算.编制莫氏界面图和11均衡异常图.根据地壳构造特征,划分六个地壳构造区.对天水-文县间立交构造格架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山西的一些断陷盆地是华北地震区内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在详细研究每个6级以上地震的震中部位、烈度等震线特点、时间序列特征、发震构造走向后得出:在同一盆地内,6级以上地震原地重复发生,而且震级相近,时间间隔较短,发震构造走向正交或斜交,发震构造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