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引洮灌溉工程概况及相关的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鸿学  马明 《甘肃地质》1997,(Z1):90-94,100
0年代,甘肃省决定实施引洮灌溉工程,其中以在洮河九甸峡修建水库、防洪发电并自流引洮到干旱地区为最优方案。该工程地域辽阔,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工程引水线路长,选择了以隧洞为主体、以明渠和渡槽相连接的线路方案。总干渠引水线路长185.63km、隧洞41座、渡槽19座、暗渠16座、明渠总长17.01km。引洮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期尽快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丑永魁  张翔 《探矿工程》2018,45(5):77-80
引洮工程是甘肃省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是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重点解决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缺水问题。该项目行政区划上涉及卓尼、临洮、渭源、定西、陇西和榆中等6县,工程涉及范围跨西秦岭山地、陇西黄土高原和马衔山—兴隆山山地3大地貌单元,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与现场调查,对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泥石流进行了评估,结合供水工程主要为线性工程和泥石流分布特点,将其评估范围向渠道两侧适度扩展,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白晔 《地下水》2014,(5):180-181
分析引红济石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特点,结合监理工程过程中对相关施工问题的处理方案,提出该工程地质条件下有效对策,对类似的小断面、长引水隧洞处理同类工程地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波  杨斌  杜发  滕汉仁  胥溢 《甘肃地质》2017,26(3):78-83
白龙江引水工程为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位于白龙江迭部县代古寺至舟曲县憨班乡河段,终点为庆阳市西峰区。规划引水线路途径岷县申都乡,为了解该规划段工程地质条件,特在此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工作,以期查明该路段地下水富水构造带分布、围岩的完整性以及穿越地下水储水构造带的分布位置等隧洞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岷县申都地区地层含水较丰富,引水隧洞围岩等级相对较低,断裂、岩溶发育,岩石较破碎、软弱,应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该引水工程涉及区钻孔岩心伽玛照射量率测量和区域伽玛照射量率调查以及岩石、土壤、底泥以及地表水、地下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U、226Ra、Th、40K及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表明,工程涉及区属于天然放射性低背景区,地表及地下水水质较好,能满足引水工程的要求,该引水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地区水资源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玫 《水文》1998,(5):30-3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参见附图),现阶段研究的范围是指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下称三条河流)上游到毗邻的黄河上游黄河源到玛曲河段的调水工程涉及地区。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程2900~450...  相似文献   

7.
"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怡  毛新伟  徐卫东 《水文》2006,26(1):92-94
引江济太是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的一项重要调水工程。本文应用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量和质的影响,说明了引江济太工程有效增加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的供给,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用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提出了需加强引水期水资源量质监测,并建议研究增加新的调水线路,扩大引江济太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秦巴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 秦巴地区地壳稳定性程度较高, 适合兴建大型引水工程。   相似文献   

9.
前言洱海引水工程是云南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的灌溉工程。引水工程主要包括三个隧道,卽引洱济宾(宾川)、引洱济巍(巍山)及引洱济邓(邓川)隧道,其中引洱济宾隧道全长5.7公里,为全国目前最长的引水隧道。三个引水工程共灌溉种植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及稻谷面积达50万余亩,除灌溉外尚利用水头落差进行发电。洱海引水工程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愿望,但在解放前旧社会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实现。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该工程选綫会作了初测,并拟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末进行施工。但当省委提出二年基本水利化宏伟号召之后,该引水工程即决定提前在1958年施工。由于时间紧迫,采用了“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方针,虽然隧道工程地質条件复杂,技术设备缺乏,但人民羣众发挥了冲天的干劲,经过短短的时间,至目前勘察设计已基本就楮,施工也已全面展开,全力保证引水工程在明年第一季度完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区引水至黄河源头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与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由于引水枢纽坝址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我们依据附近孜水文站实测资料,采用一些非确定性的数理统计模型来计算温波引水坝址的设计年径流量,并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计算成果基本反映了温波引水坝址径流变化的客观情况,从而为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水文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3)
某引水枢纽工程其主要任务是为灌区提供可靠的引水保证,并改善灌区的引水条件,以满足灌区灌溉用水的需要,确保规划水平年灌区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对该工程进行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来论证工程在财务上和国民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TBM施工隧洞围岩分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TBM施工隧洞中的围岩分类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TBM施工实例和一些现场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指出TBM施工条件下的隧洞围岩分类应针对围岩的可钻掘性,充分考虑影响TBM掘进效率的主要工程地质因素,提出了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围岩稳定性基本分级的基础上,依据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耐磨性和岩体的完整性将TBM施工条件下的隧洞围岩分为A(好)、B(一般)、C(差)3个级别的围岩分类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TBM施工段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松青  李万逵  崔东 《岩土力学》2006,27(Z2):615-620
新疆长距离引水工程通过区的各种地质现象极为丰富和复杂,除常规的地质问题以外,各地段的工程地质现象和地质体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质体、地质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乌伦古河南岸引水工程中遇到了常规的地质问题以外,还有软岩隧洞、“500”水库大坝下的软基和沙漠风积沙等各种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和不良地质体、地质现象,经过仔细地工程地质勘测工作,该庞大的引水工程体系目前已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但仍有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如盐胀、冻胀等,在今后的工程运行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水电隧洞工程地质灾害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剑  白宜诚 《矿产与地质》2006,20(4):560-563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构造、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勘测,具有勘探深度大与分辨率高的特点,从而为水电隧洞工程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通过在吉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勘测中对地质灾害准确预报的实例说明,该系统是在特殊景观条件下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玫  张玮 《水文》2002,22(4):32-36,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16.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主要地质灾害及其工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的地表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工程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秦巴山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秦巴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对引水工程的影响,初步揭示:(1)秦巴山区浅表层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成群带分布、规模大小差异明显;(2)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构造地貌、高陡边坡、斜坡结构和易滑地层组合,主要诱发因素为局部集中强降雨和线性工程(主要是公路)切坡及河流冲蚀作用;(3)地表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引水设施施工安全、施工便道、主要场地(水库和渡槽)等的安全,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贾新平  姜宾 《地下水》2005,27(5):336-338,38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18.
引大入秦工程是由大通河向甘肃中部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跨流域引水的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建成通水后,对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促进秦王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工程在设计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水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化。在收集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引大灌区和周边可能的供水范围作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即引大工程供水区,根据供水区的供需水现状和用水发展趋势,采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中的最优化技术,建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为目标、以供需水量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确定近期和远期供水区的水资源在各子区不同用水部门间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为富余水源寻找出路,这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乃康 《探矿工程》1993,(4):32-32,54
某电站属国家重点工程,引水发电Ⅰ号隧道全长10km,断面为直径8.7m的圆断面,该工程需要钢筋笼砼衬砌加固,砼衬厚0.5m。为此,要求钻凿大量锚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引水坝址年径流计算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砻江引水入黄工程引水坝址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确定引水工程规模的基本依据之一.按现有实测水文资料,经多途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规划阶段各引水坝址年径流量采用成果.据此,初步讨论了引水区气候变动和干早化趋势发展对年径流量计算成果及引水工程投资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