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3月15日20点52分,云南省普洱县磨黑、勐先之问,发生了一次6.8级(M_s)地震。据云南省台网测定,震中位置是北纬23°08′,东经101°15′。宏观震中在勐先北东的小坝子附近(北纬23°05′30″,东经101°12′30″),极震区民房遭到9度破坏,山坡产生了一些次生地裂缝,公路局部地段曾因滑坡而短时受阻。9度区面积1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第 1 期创刊词从大陆地壳动力学观点试论我国地震的成因和机制……..-…………………………………………………………罗焕炎(1)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邓起东等(11)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张裕明等(23)纵贯中国东部的一条新的巨型构造带…………………………………………………………………………………刘行松(29)北京地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1 979年(I卷)第期创刊词从大陆地壳动力学观点试论我国地震的成因和机制·····································································……罗焕炎(1)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邓起东等(11)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总结磨黑6.8级地震详细震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震区穿斗木构架房的柱脚移动和架体歪斜方向加以统计分析,勾绘出位移方向图和无柱脚移动的区界。另外还扼要地叙述了边坡裂缝所反映的地面运动问题。作者将考察获得的等震线图、地表破坏等值线图、柱脚位移零值线图加以对比,指出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震区地面运动状况,说明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作顺时针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5.
严大华 《地震学报》1986,8(4):412-420
以余山地磁台为参考台,对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后的4月25日和8月13日两个磁暴事件进行非稳态技术处理,并从中提取周期为56,34和21分钟的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台际转换函数作地震前后的变化检验,发现周期为21分钟的最大电磁感应主轴的转换函数数值|Tu|和方向,在溧阳地震震中距150km内的台站上,有不同程度的变化:|Tu|变化在溧阳台最大,为0.190;变化在常熟台最大,为31.这些结果如从地质构造背景上来考察,会得到合理的解释.此外,转换函数的方向在地震前后所显示的显著变化,也为转换函数作为地震的可能前兆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1979年3月2日固镇5.0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79年3月2日固镇5.0级地震的主震参数、震前的地震活动以及地震序列的特征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在震中附近区域存在小震活动的空区。空区形成后,小震的频度、b值、应变释放等参量出现了异常变化。一定区域的波速比在震前也有异常显示。同时,临震前于空区的边缘发生了一组具有某些临震信息的地震。文中也对余震序列的概况作了介绍,指出该序列具有机制稳定、b值较低等与一般余震序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震烈度评定是探讨许多地震问题的基础和起点。迄今为止地震烈度尚未有公认明确的物理定量标准,仍然处于一种粗糙的宏观描述阶段。近十来年,在我国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由于城乡建设了大量各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现行烈度表中找不到适当的对应关系,使震后烈度评定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致使争议纷纷。  相似文献   

8.
1979年普洱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79年3月15日普洱6.8级地震当天,在距离微观震中仅6.4km的磨黑镇,现场安装的陶瓷偏角磁变仪的磁系出现了异常大幅度摆动的事件,笔者从陶瓷偏角磁变仪的观测原理和地震当日的地磁场活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次异常事件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震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1979年7月9日江苏省溧阳6级地震的震害经济损失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引言、溧阳地震区概况、溧阳地震震害经济损失情况、溧阳减轻地震灾害的做法、对诸如怎样认识、统计、衡量和减轻震害经济损失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以及结语。  相似文献   

10.
1974年5月11日,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区位于金沙江下游南岸的山地中。 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震区大地测量资料,根据破裂与应变的关系,确立这次地震震源破裂属于逆冲型。依据烈度衰减和余震分布特征建立了矩形滑动断层模式参数,并应用曼辛哈(Mansinha)和斯迈利(smylie)给出的倾斜、有限滑动断层位移场的精确解析表达式,求得平均倾向滑距。结果是:断层走向N6°W,倾向N84°E,倾角60°,断面长20公里,宽30公里;断面顶部距地表深度2.5公里;平均倾向滑距2.8米,地震矩5.4×1026达因·厘米;应力降51巴;释放的应变能下限1.2×1023尔格。 作者还扼要地讨论了P波节面解和这次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并解释了一些宏观地震现象。  相似文献   

11.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4):375-377
据云南数字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上半年云南省共记录到 3级以上地震 5 5次 (不含余震 ) :其中 3~ 3 9级地震 44次、 4~ 4 9级 5次、 5~ 5 9级 5次。 2 0 0 1年上半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历史上少见的中强震连发 (表 1 )。表 1 云南地区 2 0 0 1年上半年 5级地震目录编号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年月日农历时分秒北纬东经地名 震源深度震级ML MS精度12 0 0 1 2 19廿七 2 3-5 1-362 1°2 6′ 10 2°5 0′老挝 10km 5 2 42 2 0 0 1 2 2 0廿八 0 3-0 2 -5 12 1°2 2′ 10 2°5 4′老挝 8km 5 432 0 0 1 3 12十八 16-5 7…  相似文献   

12.
1974年云南省昭通地震破裂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4年5月11日,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区位于金沙江下游南岸的山地中。 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震区大地测量资料,根据破裂与应变的关系,确立这次地震震源破裂属于逆冲型。依据烈度衰减和余震分布特征建立了矩形滑动断层模式参数,并应用曼辛哈(Mansinha)和斯迈利(smylie)给出的倾斜、有限滑动断层位移场的精确解析表达式,求得平均倾向滑距。结果是:断层走向N6°W,倾向N84°E,倾角60°,断面长20公里,宽30公里;断面顶部距地表深度2.5公里;平均倾向滑距2.8米,地震矩5.4×1026达因·厘米;应力降51巴;释放的应变能下限1.2×1023尔格。 作者还扼要地讨论了P波节面解和这次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并解释了一些宏观地震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观场调查资料及近几年来地震地质工作成果,讨论了德都地震的影响场特征.并分析了发生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德都地震从宏观上看基本上是原地重复发生的.因此影响场表现出统一的机制.即以北北东向破裂为主又有东西向因而具双向破裂的特点:地震发生在差异性活动的两大块体的过渡地带,受东西向讷漠尔河深断裂和北东向孙吴地堑共同控制而发生文中还给出了四次地震的宏观地震参数最后还就应力场火山与地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汇刊》1979年7月31日第60卷3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1979年地震较少》的报道,概述了1979年上半年的地震活动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溧阳6级地震震源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茅山活动断裂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研究了主震与若干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应用零矢量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面的走向。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是在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沿着茅山断裂带东支发生了右行走滑错动兼有正断层性质的倾滑分量。根据对余震的观测可知,溧阳地震的震源体积与b值均偏小。运用Wyss方法及Gibo Wicz经验公式粗略估算了溧阳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与视应力。同时,根据野外地质观察指出,该地区之所以在最近五年来重复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可能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断裂带的左行错动引起北东向茅山断裂带闭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很大,存在着不同的烈度衰减关系。本文根据鞍山市区域地震地质资料,采用我国东北部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与国家标准第四代区划图,以地表峰值加速度来代替地震烈度,然后以ArcGIS为平台,二次开发对鞍山市的设定地震影响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促进地震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我省地震科学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经省委决定,于四月廿日至卅日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地震工作及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新时期的总任务,检查总结了过去一年中我省的地震工作,对  相似文献   

18.
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烈度衰减关系一般是由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拟合得到,但基于历史震例进行统计回归所得到的椭圆衰减模型往往不能够反映大地震时的地震衰减特点。尝试提出一种基于点源模型改进的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引入地表破裂尺度对原有烈度衰减模型进行长轴上的修正,以期达到生成结果与强震实际烈度相拟合的目的,并可实现极震区震害的快速评估和计算。  相似文献   

19.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南川县陈家场(今南坪镇)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和1975年《四川地震目录》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七度,震级5 1/2级。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在1980年第4期《考古与文物》上撰文,提出“1854年陈家场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20.
1979年3月29日10时01分32秒在新疆库车东北发生了6.0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阿克苏到库尔勒广大地区,震中区有轻微破坏,一人轻微受伤。震前有一定程度的予报,震后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对此次地震作概要介绍並对有关问题作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