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实景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实景地图的概念,讨论实景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和空间认知效果。实景地图遵循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过程,但其"亲历式"的感知过程符合人类视觉和记忆习惯。实景地图对位置认知效果较差,对方向认知效果一般,对距离、对象认知效果较好。与二维电子地图和虚拟地理环境相比,实景地图在真实性、信息量、感知度方面存在优势,而在视角和空间感方面劣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4.
5.
地图空间关系认知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获取地理空间知识的效率.地图设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新型智能化地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本文提出地图空间认知应基于数学基础进行研究的观点,并对多种地图空间认知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地图产品种类层出不穷,全息地图近年来成为焦点走进人们的视野。本文首先明确了与全息地图相近的三维地图和全景地图的概念;然后,简要阐述了传统的光学全息地图与新兴的全息位置地图的概念、原理以及几种地图产品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冠以"全息"二字地图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它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认知地图是心理学与地理学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规划、出行行为优化等方面。本文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人们对于长三角地区的认知情况及认知构建原因。运用认知地图法中的圈域图示法,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将获取的问卷数据运用ArcGIS软件数字化,Corel DRAW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生长三角认知地图与官方所给出的长三角范围的异同及其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认知地图与客观实际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社会大众认知的滞后性。文科、理工科学生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而导致认知地图的差异性。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绝大多数是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角度来构建对长三角的模糊认知。 相似文献
9.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详细地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定向运动地图,作为定向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用图者进行空间认知的手段。本文以空间认知理论为指导,从地图符号、表达内容和使用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定向地图的内容设计与表达特性。定向运动中的识图用图是一种亲历与阅读相结合的过程,用图者使用定向地图是一种基于最佳路径选择的空间认知方式,本文分析了运动状态下用户使用定向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最后给出了定向地图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地图所要表达的空间结构通常通过空间关系来建构和描述,包括距离关系、方向关系和拓扑关系。本文基于空间关系认知,从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4个量表分析了传统地图与新模式地图的空间关系分辨率的变化过程,并以路网架构图为例,对比了传统地图与新模式地图的认知效果,提出在制图中要重视认知效率和表现对象的细节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地图使用人群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地图的适人化、个性化特点逐渐被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凭借其"以用户需求和感受设计地图"的理念脱颖而出。目前,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只注重技术和应用的研究,缺少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对全息位置地图、个性化地图和增强现实地图3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扩充了其概念、内涵和特点。研究分析了3种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空间认知特点、表达内容以及表达方法,并对比分析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