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煤层自燃是煤炭资源的主要危害之一,它对煤层破坏作用巨大,导致自燃煤层周围煤炭资源的开采困难和贬值,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影响.利用GPS RTK技术测定平庄煤田火区1∶2 000地形图,确定火区位置,用物探、遥感和遥测等新技术进行煤火监测,火区灾害防治和矿区环境保护,火区灭火工程、矿井安全生产和矿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  相似文献   

2.
煤层自燃是中国北方煤田中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它不但烧掉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实践证明,利用遥感影像判别火区位置、圈定火区范围和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为灭火工程提供信息,是一项经济和社会意义很大的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其影像特征(含与煤层自燃有关的热异常影像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从图像上分析和提取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征时,需要考虑遥感图像类型、成像时间、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岩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地表辐射温度与上述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煤层自燃是中国北方煤田中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它不但烧掉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实践证明,利用遥感影像判别火区位置、圈定火区范围和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为灭火工程提供信息,是一项经济和社会意义很大的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其影像特征(含与煤层自燃有关的热异常影像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从图像上分析和提取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征时,需要考虑遥感图像类型、成像时间、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岩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地表辐射温度与上述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煤田火区遥感四层空间探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自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自燃向不同方向扩大或缩小,其热场随着燃烧过程而发生空间变化。本文在研究煤田煤层自燃现象及其火区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宁夏汝箕沟地区的四层空间遥感探测试验,总结了不同平台遥感方法的探测效果,提出了利用遥感方法实现地下煤田火区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以可见光黑白航空像片为主要信息源,对陕西神府煤田新民烧变区进行了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圈定了该区烧变岩分布范围及煤层自燃边界线。文中着重介绍了遥感调查煤层烧变区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成果。调查区为煤层自燃死火区。调查首先从烧变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划分了烧变岩的宏观类型,确定了烧变岩的主要形成时代,探讨了烧变岩的形成机理;第二,根据掌握资料选取已知区,研究烧变岩及煤层自燃边界线的影像特征,建立初步解译标志;第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煤层自燃边界线的遥感调查,并对解译标志进行补充、修改与完善。在调查中,解译与调绘相结合,遥感与地面调查方法相结合,最终圈定了区内各煤层的自燃边界线,并经钻孔验证,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北方煤层自燃的特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研建了为组织、实施煤矿灭火服务的煤层自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CFMIS),提出和确定了符合煤炭生产、管理和灭火部门实际需要的系统硬件配置,介绍了CFMIS的软件组成、数据内容、应用模型,阐明了该系统总体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疆拜城地区煤田煤层自燃的陆地卫星遥感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彦光  张志 《国土资源遥感》2004,15(1):36-39,82
利用TM图像,结合区域实测、地质和区域能源分布资料,分析了煤田煤层自燃的光谱特征,对煤田地火燃烧区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拜城地区TM图像进行线性变换、边界增强、波段运算、多波段假彩色合成等增强处理,识别并提取影像中煤田煤层自燃引起的地表热信息、地表植被异常和岩石烧变信息等,通过分析达到探测煤田火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矿资料复杂,矿山数据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采用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详细设计了山西煤矿信息管理系统的C/S模式、功能结构及数据库E-R模型。基于SQL Server 2008 R2、MapGIS K9开发环境及MFC框架,利用多文档技术、消息传递机制和FTP服务器技术,实现了煤矿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有效组织、可视化预览、图层管理、自定义统计分析、文件上传下载以及专题制图等功能。系统已投入实际应用,实践表明可大大提高煤矿数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19日,山西省阳城县梁庄煤矿召开股东大会。原梁庄煤矿、台底煤矿重新组合为"山西阳城梁庄煤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股份总额为5306万元。两个原来由乡集体管理的企业,整合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有科学管理制度的现代企业。这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的一个缩影。请看—  相似文献   

10.
张崇安  邢向荣 《三晋测绘》2003,10(3):25-26,30
介绍了山西省地方煤矿的矿区控制、地面工业广场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地质和储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及其煤炭资源的GIS信息库建立。阐述了CPS、全站仪和CIS在矿山测量和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煤田自燃一直是煤矿生产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检测因煤火导致地面温度异常的地区,采用两种不同的遥感反演温度算法(单窗算法、基于影像的算法),使用ETM+数据并通过阈值分割法提取2010年乌尊布拉克煤田火区的温度。结果表明,两种遥感反演算法得到的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反演结果符合要求。据此对地下煤火的变化类型进行判断,并确定煤火的生成状况,从而为煤田火灾防治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地下煤火分布广泛,屡治不止,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中国是世界上煤火灾害最严重的国家,80%的煤层有自燃倾向。煤田隐蔽火源的快速、全面、及时、精准探测是实现防灭火及生态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多源遥感极具应用潜力,但需穿透地表、深入地下,存在诸多瓶颈。将煤田隐蔽火源多源遥感探测问题抽象为同源(同一地下自燃火源)、多象(地表形成的多种异常现象)、多像(多源遥感拍摄的包括多种地表异常信息的影像)关键节点及同源多象-象像映射-源象传递-多像识源研究链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煤田隐蔽火源多源遥感探测的技术瓶颈,给合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米泉、宝安等火区隐蔽火源探测实际,给出在极化时序InSAR火区形变探测、时空温度阈值法火区圈定、多源卫星遥感火区联合识别、无人机火区监测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效果,展望了地下煤火多源天空地井协同感知认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测绘科技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测绘档案管理方法和机制相对落后于测绘科技的发展,制约着山西省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综合考虑这一特点和山西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现状的特殊性要求,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对档案成果资料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用一种独特的设计思路来指导系统的设计,并对其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概要描述,为山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管理和应用,提供方便、高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助力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保障服务,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传统测量和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本摸清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分布情况,其总面积为6500 km^(2),与山西省矿区及采空区分布高度重叠;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及草地为主;土地损毁以轻、中度为主。受采煤沉陷的影响,拟搬迁村庄1221个,仍有400多个村庄未搬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煤集团的需求,该文提出了C/S和B/S的混合架构模式系统设计方案。采用Silverlight技术和ArcEngine二次开发平台,实现了供矿区普通管理者使用的矿区采动影响分析系统及为领导服务的矿区信息系统网站为一体的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矿区资源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也可通过等值线、采动影响线和剖面图预测开采沉陷,利用多个模型评估建筑物损坏等级并将信息发布,实现了通过浏览器的查询和管理。该系统覆盖了全部的平顶山矿区,并以GIS平台替代了传统的MIS模式对矿区的管理,既增加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矿区地质环境、人民财产安全,同时促进矿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测绘成果空间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阐述了山西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的数据现状,研究和探讨了山西省测绘成果空间数据库系统技术设计、具体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Visual Basic和MapInfo集成开发技术开发了C/S模式的基于GIS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建立了耕地信息数据库和包括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辅助分析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4个模块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耕地资源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可满足对土地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要求,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摸清煤炭资源储量家底、客观评价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为目标,以井田、勘查区为核查单元,煤炭矿区为统计单元进行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本文论述了基于B/S的煤矿储量核查信息系统数据库是如何设计的。  相似文献   

19.
汪云甲 《测绘学报》2017,46(10):1705-1716
矿区资源开发致使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监测和分析矿区生态环境各种典型信号和异常已成为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地表形变与沉降、地下煤火与煤矸石山自燃及其他生态要素监测等方面讨论了矿区生态扰动监测研究进展,进行了国内外进展比较及发展趋势展望。由于采动沉陷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高度动态性,单一监测手段难以奏效,将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和矿山物联网相结合,发展矿区生态扰动多源多尺度空天地协同监测与智能感知体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