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以下几方面比较研究了<<1993年船舶优先要权和抵押权国际公约>>与我国<<海商法>>的有关规定,船舶优先权的性质、船舶优先权项目,其他船舶优先公,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关于航旗的暂行更换,认为,我国<<海商法>>内容与1993年公约内容是接轨的,我国应该尽早签署,加入公约。  相似文献   

2.
《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的控制与管理公约(草案)》生效为时不远,为做好履约准备,开展了对船舶压载水管理现状的调研.文章从《压载水公约》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至今没加入该公约的原因、我国目前可采取的最有效的压载水管理措施、压载水处理设备的性能要求4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阐述.并归纳结论:①做好沿海环境监测工作,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基础资料;②应尽快实施对到港船舶压载水置换标准;③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保证我们在履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3.
美国法院海事管辖权的范围由下述3种标志划定: 1 与船舶的联系 典型的海事请求权都是与船舶相联系的,如海上优先权和船舶优先抵押权都附着于船舶之上;责任限制只适用于船舶所有人或船舶先租人,等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部门科技人员的英语水平,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编写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读本》和《英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词汇》将于今年四季度分别由海洋出版社和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印刷出版。《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读本》全书共25课,包括造船与海洋工程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全面,各课选自于近年出版的大百科全书或比较权威的专著,内容比较严密而新颖,每课除列出该课内名词术语及其译文外,还补充若干与该课内容相关的名词术语及其中英对照,以扩大读者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的能力,对每课中比较疑难之句一一提出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自学,而且加强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关于船舶压载水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的控制与管理公约(草案)》生效为时不远,为做好履约准备,开展了对船舶压载水管理现状的调研。本报告从压载水对海洋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对压载水排放控制的现状、压载水更换操作、压载水处理设备研制与认证及公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质译丛》2014,(2):77-77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于1985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406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2076/U),自创刊以来,在促进船舶科研发展和推动造船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3年11月8~12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第十六次《1972伦敦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缔约国协商大会(1992年前简称为伦敦倾废公约,现改为《72伦敦公约》)。作为缔约国,我国派出了7人代表团参加了本次大会。此次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四项决议,对公约的附件进行了重大修改。会议的讨论内容体现了各个缔约国的不同立场、利益和冲突,可以说本次会议标志着公约新时期的开始,反映出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某些看来不可逆转的趋势。《72伦敦公约》是全球两个世界性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公约之一,另一个是《1973防止…  相似文献   

8.
渔船管理是渔业产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船舶适航性是渔船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我国现阶段渔业产业中出现的船舶事故频发,其中很多是不适航导致的。文章从我国渔业监管现状出发,结合《渔业法》及其相关法律对影响船舶适航行为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分析违法行为构成要件,发现依然存在处罚手段单一、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原因,从完善对相关违法行为的认定,加强行政监管,丰富处罚方式,提高行政处罚标准等措施出发提出完善建议,从而减少渔业安全事故,推动我国渔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梳理相关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推动我国进一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依法解决海洋争端,文章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介绍群岛制度的谈判历史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群岛制度建设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对群岛问题的实质性讨论和群岛制度的初步形成始于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经谈判和博弈,群岛国和群岛基线等内容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群岛国和非群岛国多通过国内立法行使和充实其群岛权利,推动群岛制度的发展,其中大洋群岛的权利是重要领域和趋势;我国应在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加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及其规则制定,在充分考量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国内立法,构建群岛制度。  相似文献   

10.
经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将正式加入《伦敦倾废公约》。为了更好地了解公约的情况,现将公约介绍如下。一、公约产生的背景从五十年代起,随着世界海上贸易和运输的飞建发展,船舶溢油和排油所造成的污染开始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七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0月3~7日,第十七次(197伦敦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协商大会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我国派出由外交部、交通部、农业部和海洋局人员组成的代表团与会。根据1993年第十六次协商大会关于在3a内全面修改公约的决议,此次会议以公约的修改为中心议题进行磋商讨论,缩小了在公约修改若干问题上的分歧,取得了公约修改的重要进展,向在1996年召开特别大会全面修改公约迈出了一大步。1公约的修改历程《公约》制定于1972年,迄今已20多年,在此期间,修改工作从未间断,这大致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2月,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下,由159个国家在联合国总部签署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按有关规定,“公约”生效需得到60个国家政府的正式批准。至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成为批准“公约”的第60个国家。因而,1994年11月16  相似文献   

13.
1 修改《公约》的背景伦敦倾废公约是保护海洋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公约,它的全称是《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于1972年在伦敦召开的政府间关于海上倾倒废物公约会议上通过的,并在1992年召开的第15次协商会议上将公约简称改名为《1972年伦敦公约》。我国于1985年9月6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该公约,在同年12月14日生效正式成为公约的成员国。从1984年第8次协商会议以来,我国即参与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第十二部分)。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里着重介绍自上次国际海洋问题研究会年会以来,我国签署加入和执行国际海事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关于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的情况。一、有关我国新加入《73/78防污公约》的附则和执行情况《经1978年议定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78或《73/78防污公约》),截至1989年2月8日,加入的国家55个,都加入公约的附则Ⅰ、Ⅱ的55国的商船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80.92%;加入附则Ⅲ的37国的商船吨位占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82年4月30日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截至目前为止已有159个国家和实体签署了《公约》,并有31个国家和实体批准《公约》。我国是1982年12月10日签署《公约》的。《公约》是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通过的海洋及其资源利用的综合性法律,包括320条和9个附件,是广大与会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海洋大国经过长达九年的曲折复杂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被称为一部“综合性海洋宪章”。虽然《公约》迄今尚未最后生效(按规定6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后12个月生效),但其中很多规定已为国际公认,《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势在必行。在当前全国开展普法教育中,普及海洋法知识也是普法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为此,本刊特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座”专栏,并聘请了有关专家学者为讲座撰稿。讲座将分为13个专题。希望本讲座能对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海洋工作的同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船舶污染,无论是事故性、还是排放性的,都会给海洋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为此,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控制船舶污染的国际条约体系。 船舶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为船舶污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船舶污染已逐渐成为当代危害沿海各国居民身体健康、损害财产和资源、危害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威胁整个人类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为此,自6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步建立了一套控制船舶污染的条约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则,它包括全球框架性公约。专项国际公约和其他相关的海洋…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产生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该《公约》的整个谈判过程,对《公约》大部分条款持支持态度,但最终却没有签署《公约》,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反对《公约》第十一部分关于深海采矿的规定。1994年《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对《公约》中与深海采矿有关的部分进行了实质性修改,满足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但美国国内对《公约》还存在其他一些反对意见。目前美国国内各界支持加入《公约》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正在积极考虑加入《公约》。  相似文献   

18.
船舶压载水的转运和排放是水生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径。为保障我国海洋生态和水产养殖安全,文章基于我国航运大国地位,介绍船舶压载水排放带来的生物入侵及其相关国际标准和法律规定,并对我国船舶压载水监管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由船舶压载水引起的生物入侵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目前国际对于船舶压载水排放主要执行D-2标准,很多国家均以法律手段对船舶压载水进行监管;我国在加快船舶压载水立法的同时,应加强基础数据研究、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扩展关注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了概要评价,分析了批准《公约》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批准《公约》的利弊和时机。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4月30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法公约》规定,自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开放签字后可持续两年在公约上签字;公约也可在联合国总部签字,开放签字的截止期为1984年12月9日。1982年12月10日有119个国家和实体在公约上签字。到1984年12月9日公约的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