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天山北缘乌什塔拉地区东泉戈壁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镁铁质包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 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 305±1 Ma。岩石富碱(K2O + Na2O=7.58%~ 8.44%),富钾(K2O/Na2O=1.09~1.33),高 Mg(# 51.6~58.5), A/CNK 为 0.92~1.00 之间,属于准铝质高 Mg# 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 亏损重稀土(HREE)、高场强元素(Nb,P,Ti),强烈亏损 Y(10.17×10-6~14.84×10-6)及 Yb(1.054×10-6~1.374×10-6), 弱—无的负 Eu 异常(0.60~0.99),总体表明东泉戈壁岩体为壳 - 幔岩浆混合成因,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东泉戈壁岩体的侵位表明在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挤压环境中,由于幔 源岩浆的底侵作用,使得下地壳底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指示南天山晚古生代残余海盆的闭合。 东泉戈壁壳 - 幔岩浆混合型花岗岩的确立表明晚石炭世南天山地区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东乌旗狠麦温都尔地区发育了大量的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307.0±1.9 Ma和299.7±5.3 Ma,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要岩石的SiO2含量为65.65%~71.86%,具富碱(K2O+Na2O为9.59%~9.90%)、富钾(K2O/Na2O为1.00~1.73)的特点,准铝质(A/CNK为0.96~1.00),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Sr、P、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为82.60×10-6~177.58×10-6,(La/Yb)N为4.13~15.37,配分曲线模式略微右倾,δEu为0.44~0.87,中等-弱负铕异常,具岛弧或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岩石具块状构造、晶洞构造特征显示为后碰撞花岗岩。综上所述,认为狠麦温都尔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可能为后碰撞早期伸展阶段的产物,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作用有关,这一认识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3.
湖南牛角界钨矿区花岗岩体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南段。岩体主要由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钨矿化与细粒、中细粒花岗岩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碱[ω(Na2O+K2O)=7.58~8.23wt%)],富钾(K2O/Na2O=1.41~1.56),A/CNK=1.45~1.55,属过铝质高钾“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66.29×10^-6~107.78×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4.59~8.51,呈右倾型。δEu含量为0.13~0.48,远小于1,显示明显的负异常。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中,岩石富集K、W、Ba、Cs、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Nb、Ta、P、Zr、Yb等高场强元素。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环境,并且对牛角界钨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萨果花岗岩位于冈底斯西段中、南亚带交界位置,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总体上富Si,K,贫Mg,Ca,w(Si O2)=64.84%~70.1%,w(K2O)/w(Na2O)=1.21~1.75,A/CNK=0.99~1.2,w(Al2O3)介于14.48%~15.52%,属过铝质岩石,稀土总量(ΣREE)变化范围为256.1×10~(-6)~428.8×10~(-6),LREE/HREE>10,轻稀土富集,δEu=0.77~0.85,弱的铕负异常。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而Ba、U和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石学特征表明岩石总体上具岛弧花岗岩特征,仅少数岩石显示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区域花岗岩浆演化和构造环境等地质背景,推断萨果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向同碰撞的过渡环境。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8.6±1.5)Ma。萨果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表明印亚大陆碰撞起始时间晚于88.6 Ma。  相似文献   

5.
义敦岛弧带晚中生代侵入岩体目前仍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其成因也存在争论。作者首次在岛弧带中段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对其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成因及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3±1 Ma(MSWD=0.5),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碱和铁、贫钙和镁特征,Si O2含量为72.94%~74.98%,K2O+Na2O=7.56%~8.08%,铝饱和指数A/CNK=1.06~1.10,属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和Sr。REE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3~0.25),总体呈较陡右倾的LREE富集和HREE相对亏损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其为铝质A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εHf(t)=–2.7~0.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925~1095 Ma。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揭示夏塞岩体为软流圈地幔与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成因,并经历了斜长石、正长石和褐帘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夏塞花岗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李平  刘红旭  丁波  田明明 《中国地质》2018,45(4):720-739
西天山造山带内琼博拉地区的长条状岩体位于伊犁盆地南缘,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为厘定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机制,本文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琼博拉地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30.5±2.2)Ma、(339.7±2.2)Ma、(351.2±3.0)Ma,为早中石炭世花岗岩,比伊犁盆地511矿床含矿砂体的U-Pb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8±26Ma)老,表明该二长花岗岩体可能是该含矿砂体的一部分物质来源。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该二长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SiO_2(70.15%~73.38%)含量高,碱质(K_2O+Na_2O含量为6.32%~7.88%)含量较高,A/CNK(0.82~1.03)较高,表明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2)LREE(50.19×10~(-6)~87.92×10~(-6))相对富集,HREE(9.44×10~(-6)~12.08×10~(-6))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δEu为0.71~0.97);(3)富集Rb、Th、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P和Ti等高场强元素;(4)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为0.7050~0.7082,143Nd/144Nd值为0.512217~0.512254,ε_(Nd)(t)为0.3~1.0,Nd模式年龄为1010~1098 Ma。二长花岗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岩石是由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地壳重熔形成的硅铝质岩浆混染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的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限定扬子板块北缘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事件的准确时间及和探讨岩石成因,本文对出露于四川省南江县光雾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光雾山地区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36.3Ma±8.3Ma,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具有高w(SiO2)(72.68%~78.10%),w(K2O)(4.26%~5.32%),w(Na2O)(1.68%~3.38%),相对富钾(K2O/Na2O=1.12~2.54),高碱(w(Na2O+K2O)=7.64%~8.99%),低P2O5含量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9~1.49,光雾山花岗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有明显Eu负异常,δEu为0.48~0.73。光雾山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K,Nd,Sm元素富集,Ba,Nb,Ta,Sr,P,Ti元素亏损的特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光雾山钾长花岗岩主要以粘土岩部分熔融为主及少部分含粘土的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可能来源于本区结晶基底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后河岩群和褶皱基底中-新元古界火地亚群中深变质岩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产物,为壳源成因类型,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光雾山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是新元古界时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岛弧形成构造演化过程中使区域地壳不断加厚和地壳深融作用的响应。扬子陆块北缘南江地区约836Ma同碰撞岛弧型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在约836Ma时为Rodinia超大陆汇聚形成阶段,此时期该区Rodinia超大陆尚未进入大陆裂解阶段。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四班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内部发育细粒闪长质包体。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03±3Ma和291±3Ma,属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四班花岗质岩石高硅(67.9~77.5 wt%)、富碱(K_2O+Na_2O=7.55~10.79 w%)、相对高铝(Al_2O_3=12.05~16.33 wt%),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等),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四班花岗质岩石内部发育的闪长质微粒包体及花岗岩与其伴生的基性岩的"一锅粥"现象,表明四班花岗质岩石具有岩浆混合成因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也支持上述观点。四班岩体显示后碰撞岩浆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后碰撞阶段岩石圈地幔拆沉减薄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杨莉  陈文  张斌  尹继元  孙敬博  李洁  喻顺  杨静  袁霞 《地质通报》2016,35(1):152-166
额尔宾山花岗岩岩体位于南天山晚古生代侵入岩带,对该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296.1±1.8Ma的年龄,为早二叠世。岩石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Si O2含量为66.96%~67.3%,富碱(Na2O+K2O=7.53%~7.97%),K2O/Na2O1(1.15~1.2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Al2O3为15.56%~15.62%,Al2O3K2O+Na2O+Ca O,属于过铝型。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La/Yb)N=27.03~30.62)、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LREE/HREE)=18.2~20.1)、具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δEu=0.64~0.68)。微量元素判别结果显示,其具有I-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初步认定该岩体可能形成于南天山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换时期,据此可以推测南天山洋盆闭合时限至少应该在早二叠世以前。  相似文献   

10.
拉萨地体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较为广泛;本次研究的曲龙寺岩体为其中的一个岩体,针对岩体所取的十件样品的测试分析发现,在岩性上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4.3 Ma±1.6 Ma,说明其形成于早侏罗世。在岩石化学上曲龙寺岩体具有富w(SiO_2)(71.99%~74.03%),w(K2O)(4.80%~5.74%)和w(Na2O)(3.49%~4.42%),贫w(CaO)(0.12%~0.68%),w(TiO2)(0.05%~0.08%)以及w(Al2O3)(14.20%~15.04%)的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A/CNK=1.05~1.19)。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ΣLREE/ΣHREE=2.54~4.87),Eu负异常相当明显(δEu=0.06~0.10),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特征。微量元素显示,该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等),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Rb和Th而言亏损Ba。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其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并且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也都位于A型花岗岩区。综合分析认为曲龙寺岩体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加之南向深俯冲于南拉萨地体下部的松多洋壳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幔源、壳源物质混合后再经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达茂旗阿拉格敖包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对区内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较低的w(SiO2)(68.71%~70.53%)和较高的w(Al2O3)(13.82%~14.42%),贫碱(w(Na2O+K2O)=5.69%~6.37%)、富钠贫钾(Na2O/K2O=6.29~9.40)的特点,A/CNK值为0.98~1.26,显示铝弱饱和;岩石稀土总量较低(89.2×10-6~132.94×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2.75~4.57],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REE,亏损Ba,Ta,Nb,Sr,P,Ti等高场元素;属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钾I型花岗岩。分析表明,英云闪长岩总体经历了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源区为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同时混有地壳物质;构造环境为内陆造山环境,指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已完全闭合,英云闪长岩是在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下,地幔上涌与地壳中具有洋壳性质的岩石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岛弧花岗岩性质,为滞后型岩浆岩,代表了岩浆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藏北冈底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广泛;扎独顶岩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分布广泛,呈岩基型式产出,在岩性上属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扎独顶岩体具有富Si O2(70.05%~74.97%)和K2O(4.09%~5.35%),贫Ca O(0.93%~2.19%)、Ti O2(0.22%~0.52%)和Al2O3(12.81%~14.24%)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偏高(∑REE=199.36×10-6~247.91×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5.82~6.88),Eu负异常明显(δEu=0.30~0.45),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Rb、Th、K、Zr和Hf,亏损Nb、Ta、Sr、Ba、P和Ti,(Zr+Nb+Ce+Y)平均值为427.63。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28~838°C)表明岩浆形成温度高。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扎独顶岩体为A型花岗岩。扎独顶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3.8±1.0)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位于碰撞后的A2型花岗岩区,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与壳源熔体部分熔融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马昭雄  张彤  黄波  汤晶  杨蕻 《地质通报》2018,37(7):1202-1212
对出露于冈底斯中带偏西部错龙错地区原划为早白垩世的粗粒巨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粗粒巨斑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12.6±2.7Ma,属晚三叠世。岩石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高SiO_2、K_2O的特征。Al_2O_3含量为13.18%~16.2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6~1.33(平均值为1.11),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在182.99×10~(-6)~324.34×10~(-6)之间,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值变化于0.38~0.57之间,具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K、Rb、Th和相对亏损Ba、Nb、Sr、P、Ti,具有类似造山后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该类岩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有关的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同碰撞向后碰撞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沟特岩体开展了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等研究。结果显示沟特花岗岩SiO2含量为76.41%~78.36%,Al2O3为11.72%~12.86%,A/CNK值为1.40~1.43,K2O+Na2O为7.99%~8.05%,K2O为4.8%~5.04%,Na2O为3.18%~3.47%,Na2O/K2O为0.66~0.7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里特曼组合指数σ值为1.81~2.24,碱度率AR为4.67~4.97,也表明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在微量元素方面,沟特花岗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沟特花岗岩的REE总量为115.84×10-6~153.56×10-6,LREE/HREE为7.75~9.27,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La/Yb)N值为5.24~7.73,δEu为0.27~0.35,Eu负异常;锆石U-Pb年龄为134.1±1.0Ma,属早白垩世;Hf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区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早期的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上诉特征表明沟特花岗岩是在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受俯冲组分影响而形成的壳幔混合型高分异S型花岗岩,属于燕山造山旋回的晚期。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早白垩世阳坊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含少量石英二长岩、白岗岩以及闪长质包体。本文首次报道了阳坊岩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典型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集Rb、Ba、LREE等强不相容元素,Th、U、Nb、Ta相对LREE亏损,负Eu异常较弱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石英二长岩具有高钾、相对高碱、富镁贫铁、富集Rb、Ba、LREE、Sr等强不相容元素,Sr/Y比值高,Th、U、Nb、Ta相对LREE亏损,Eu异常不明显的特点,具有类似于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adakite)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白岗岩具有明显亏损Sr、Ba、REE尤其是MREE,具明显负Eu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质包体MgO含量和Mg#值较高,具有富集K、Rb、Ba、LREE、Sr等强不相容元素,Sr/Y比值高,Th、U、Nb、Ta相对LREE亏损,无Eu异常的特点,与玻基方辉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似,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岩石。阳坊岩体的闪长质包体起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石英二长岩是幔源岩浆与下地壳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下地壳富钾基性岩的部分熔融过程,而白岗岩是上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表明燕山西段在早白垩世晚期具有高地温梯度。地质证据和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判别图解均显示阳坊岩体形成于造山带崩塌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上其木干岩体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上其木干,区域上沿乔拉克克-苏盖特-阿加尔东断裂呈NW-SE向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为66.06%~75.13%,Al_2O_3含量为12.45%~14.78%,(K_2O+Na_2O)平均含量为8.82%,K_2O/Na_2O均值为1.25,铝指数A/CNK(0.89~0.98)1.1,属高钾偏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中等(∑REE=231×10~(-6)~404×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平滑右倾型,δEu平均为0.17,具有明显的Eu亏损;明显富集相容元素Ni、Co、Cr、V,不相容元素Rb、Th以及高场强元素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相对亏损Nb和Ta元素。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5.4±1.9 Ma(MSWD=6.0),认为岩体属于晚三叠世早期的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显示岩石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的张性环境,标志着西昆仑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早期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为后碰撞环境向板内伸展环境的过渡,同时也标志着古特提斯洋在该区晚三叠世早期恰好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77.2±0.7)Ma,以正的锆石εHf(t)(6.8~14.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cDM)(865~655 Ma),属于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长花岗岩以高钾[w(K)=3.63%~4.95%,K2O/Na2O=0.91~1.47]、富碱[w(K2O+Na2O)=7.52%~9.16%]、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6~1.15)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2×10-6~193.20×10-6),(La/Yb)N为3.91~23.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呈弱负铕异常(δEu为0.34~1.17);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为865~655 Ma前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8.
茶庵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岩体的主要岩性为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茶庵岩体w(SiO2)为73.22%~75.29%,w(K_2O)为4.11%~4.74%,w(Na_2O)为3.68%~4.34%,w(Al_2 O_3)为13.90%~15.31%,具有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ACNK=1.03~1.17)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22.02×10-6~84.18×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Eu的负异常,岩体富集Rb、U、Hf和Y,亏损Ba、Nb、Ta和Ti,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鲁浩  刘欢  万鹏  薄军委  李金涛  孙景耀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7-67040027
碎石沟花岗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木孜塔格地区,是该地区几个主要花岗岩体之一。为了查明该岩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及形成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木孜塔格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东昆仑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背景,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岩石学特征表明,碎石沟花岗岩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在岩体边部可见少量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高硅(SiO2=67.54 %~71.56 %)、高碱(Na2O=3.08%~4.50%、K2O=3.05%~4.20%)、富铝的特点(Al2O3=14.26%~16.58%),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较高(126.31×10-6~160.13×10-6),总体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配分模式,具有Eu的弱负异常(δEu=0.68~0.85);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Hf、Sr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 I 型花岗岩的特征。本次研究获得碎石沟岩体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 Pb年龄为208.0±1.1 Ma(MSWD=1.0),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碎石沟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其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20.
鲁浩  刘欢  万鹏  薄军委  李金涛  孙景耀 《地质论评》2021,67(6):1679-1696
碎石沟花岗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木孜塔格地区,是该地区几个主要花岗岩体之一。为了查明该岩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及形成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木孜塔格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东昆仑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背景,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石学特征表明,碎石沟花岗岩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在岩体边部可见少量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高硅(SiO2=67.54 %~71.56 %)、高碱(Na2O=3.08%~4.50%、K2O=3.05%~4.20%)、富铝的特点(Al2O3=14.26%~16.58%),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较高(126.31×10-6~160.13×10-6),总体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配分模式,具有Eu的弱负异常(δEu=0.68~0.85);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Hf、Sr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 I 型花岗岩的特征。本次研究获得碎石沟岩体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 Pb年龄为208.0±1.1 Ma(MSWD=1.0),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碎石沟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其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