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HHT的地震信号自动去噪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希尔伯特-黄模态分解的特点,结合STA/LTA算法自动识别信号模态与噪音模态,提出了基于HHT的模态分解-STA/LTA的地震信号自动去噪算法.该方法不需分析信号的频谱特征,可在时域自动实现信号的高通、低通、带通滤波.对江苏如东海 M s2.9、江苏盐城滨海 M s3.8、江苏句容 M s3.7等地震信号作自动去噪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小波阈值去噪算法中阈值估计不足的问题,在推导出高频信号中噪声影响幅度按1/2的规律逐渐减小后,提出一种新小波阈值估计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去噪处理。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均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软阈值法存在的恒定偏差,进一步提高去噪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小波阈值去噪分析的不足,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根据小波系数在各尺度上的相关性,提出基于Lip指数阈值寻优的新方法;2)用构造的新小波阈值函数处理小波系数,克服了软阈值的高阶不可导和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且计算方便。最后使用新方法对一组离散变形数据进行去噪处理,验证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数据早已广泛应用于植被观测、生态环境和全球气象变化等研究领域,但即使EVI时间序列数据已经经过严格的预处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噪声。因此,本文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重构EVI时间序列数据,减少EVI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噪声,尤其是一些由大气云层和冰雪覆盖产生的噪声。新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图论,利用拉普拉斯矩阵的关系对EVI中选定的邻域窗口的像元权重进行赋值,得到中心像元的拟合。新方法已应用于2016—2018年的MODIS MOD13A1产品,并与S-G滤波法、谐波函数法、双逻辑斯蒂拟合法和非对称高斯函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和林地中,新方法留一验证测试的绝对差值最小,相较于其他方法效果较优;在拟合不同植被类型的EVI时间序列数据时,图论邻点方法呈现出更好的细节拟合曲线;其在5类植被类型中的RMSE值分别为200.59、46.58、63.48、165.47和40.95,在5种方法中均为最小值,在获取高保真和高质量的EVI时间序列数据方面优势更明显有效。本文的方法研究可以给植被遥感时序数据的去噪和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固体潮观测数据特征量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应用于固体潮观测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模态分量从频域上以及从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上与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经验模态分解可以将固体潮观测数据完整地分离成5种特征量:潮汐观测高频信号、半日波信号、周日波信号、潮汐观测低频信号和观测数据的长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用输入信号自相关函数集求近似冲激响应的方法,并作出误差评价。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存在信号与噪声模态混叠及直接将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归入高频噪声造成真实信号被“湮没”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该方法将经EMD得到的第2个IMF分量至分界IMF分量进行重构,对重构信号进行下一次EMD,获取其中的“真实”信号,多次重复此操作,最后将所有获得的低频信号累加,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利用2种模拟数据和1种GPS实测高程数据进行实验,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降噪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EMD方法较传统EMD方法降噪效果更佳,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JCZ系列超宽频带地震仪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有效去噪,探讨小波阈值法在不同地震数据中去噪的实际效果.首先介绍小波法的基本理论与去噪标准,探讨不同小波基的选取、不同分解、重建尺度与阈值的选取及处理方式对小波阈值法最终去噪效果产生的影响;使用控制变量法,选取武汉水院地震台的记录数据,探讨如何获得较好的去噪效果.为了比...  相似文献   

10.
一种复杂背景下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脸特征提取是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主动轮廓模型方法(Activecontourmodel,也称Snakes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特征提取、图像分割等技术中。常规Snakes方法应用于人脸特征提取鲁棒性不强,并且精度不高。对常规Snakes方法进行了改进,其改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针对人脸肤色的特点改造了Snakes能量函数的图像能量项,用以提高算法的精度;2)基于人脸五官形状特点,增加了一个新的能量项———形状限定能量项,以期获得更好的鲁棒性。最后,对改进前后的Snakes方法进行了实验仿真与比较、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nakes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并能准确收敛到人脸特征处。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点,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把加入噪声的仿真信号分解成几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一个趋势项,在分解过程中采用两种方法处理端点效应问题,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端点问题,然后对每个分量分别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并重构出最后的预测结果。与不经EMD处理直接运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及真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预测,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HHT????????????????????????????÷?????С??????????????о?????ν?HHT????????????????????????????????С?  相似文献   

13.
?????С???????????????????LS-SVM??????????μ???????????????????μ????????н???С???????????C-C??????????????????????????????????????????????????????????????????LS-SVM??????н?????????BP??????????????????????????????????????С???????LS-SVM????????????????????н??????Ч????  相似文献   

14.
???????????????????GPS??????????????????????????????CORS???????????????????????????????????????????????????????????????о??????????????????????????????????????????????????????????????????????????????????????????????????????壻??????????????????????????????????????????????????????????????????????????????????????  相似文献   

15.
����С��������LSSVM�Ļ��±���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С????????LSSVM????????±???????????????С???任???????????з?????в???????????????????????????????к???????з??????LSSVM????????????????????????????????С????????LSSVM????±????????????????GM(1,1)??AR??????LSSVM??????  相似文献   

16.
GPS基线快速计算与跟踪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GPS最终解的滞后时间,及时跟踪地壳形变的动态,利用提取的GPS长期运动背景外推GPS每日最终解;同时以松弛解H文件中的协方差矩阵为约束条件,对松弛解H文件中的坐标进行7参数转换,得到ITRF2000框架下的GPS当日坐标;用外推的GPS当日解、GPS最终解和H文件分别计算基线长,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为了从大量的基线中找出变化幅度较大的基线,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方法对活动地块内基线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GPS基线的动态跟踪与监视。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