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早期煤化作用机制与有机质早期成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未熟和低熟油气田的发现、生物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对有机质早期转变的研究;而有机质早期转变机制的正确认识对于煤和干酪根中显微组分的成因、后期热演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早期煤化作用机制和有机质早期成烃作用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安远鹤子超铁镁质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章华 《江西地质》1993,7(3):192-203
  相似文献   

3.
行星生长理论表明天体在达到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时便发生部分熔融(Stevenson,1981),由巨型撞击角度出发形成的月球起源假说,也设定地球发生碰撞时会发生熔融或挥发(Kipp and Melosh,1987)。最近的高压相平衡实验(Tokahashi,1986;Ttoand Takahashi,1987)表明在一定的地幔成分条件下,液体与固体可以发生汇合,此可以用地球在生长过程中或稍后的熔融来加以解释。然而,微量元素分配的实验研究是明(Katz,et al,1987)模型球粒陨石值至少有一小部分镁铁榴石和钙钛矿的分镏,这些球粒陨石值被认为是上地幔中的残留亲石元素。与CI相比,超球粒陨石Mg/Si=1.12的比值(Palme and Nickel,1985)有可能反映在高压条件下,橄榄石是漂浮在深部的岩浆海中,同时,橄榄石与上地幔发生混合作用(Agee and Walker,1987),其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预警系统是保障泥石流山区人民免受财产与人身损失的一个重要保护手段,但预警系统的构成由于泥石流的类型与地质、地形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南方有效的泥石流预警系统并不一定适用于北京的泥石流类型,本文根据北京3个县区10个泥石流小流域现场调查获得的信息,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预譬需实施山洪与泥石流梯级预警的初步认识,供业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5.
6.
对于经济油藏只是形成于深部热解成因的一般假设,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源于许多指示油早期进入圈闭的地质标准,此外还来源于不能解决石油从固结沉积物中通过和运移出来的问题。石油早期就位的证据有:古构造的优先填充,储集石油对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抑制以及表明巨型重油矿床未成熟性的证据。阿萨巴斯卡“焦油砂“的未胶结、未压实性质,其中木化石的完整保存以及阿萨巴斯卡、皮斯里弗和冷湖油藏的倾斜的油-水界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早期强度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别对加有SN Ⅱ高效减水剂、氢氧化铝早强剂以及不加添加剂的水泥土进行 3d ,7d ,1 0d龄期的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研究水泥土早期强度增长规律以及添加剂对早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现代地质学出现在本世纪初,但早期的地质学文献常是不分学科的综合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何时独立出来难以确定。本文以文献标题归类法,查阅构造地质学的早期文献,虽不十分准确,却很直接简便。   相似文献   

9.
10.
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于塔阿西-红山湖缝合带北侧的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体内,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花岗岩及区域沉积建造特征表明,塔阿西-红山湖缝合带形成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西方提出了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对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t/c)图版,logRp-log(t/c)图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灾害早期预警体系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根 《地质通报》2003,22(7):527-530
阐述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及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原则,逐步形成和推行中国独特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早期预警体系,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另外,还对比了中国和国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展望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物化探综合找油方法在志丹探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胜利  郝世彦  李旦 《西北地质》2005,38(1):108-112
由于资料的限制,前人对志丹探区勘探前景评价较低,加之沟谷、梁、峁纵横的地貌特征,勘探难度较大。通过勘探早期地质物化探综合找油方法实验,笔者总结了一套适合志丹探区石油地质特点的勘探方法组合和勘探程序:油气地球化学勘探(酸解烃、吸附烃、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甲烷碳同位素、蚀变碳酸岩)→化探圈定的有利勘探区进行非地震物探(自然电位、伽玛能谱、高精度磁测、土壤测氡)→物探圈定的异常区进行电阻率测深勘探→地质物化探成果综合评价。实践证明,非地震物化探与地质研究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勘探效果,与常规油气勘探方法相比,具有勘探成本低,周期短,成功率高的特点,尤其对寻找非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华南早期新石器的14C断代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志敏 《第四纪研究》1989,9(2):123-133
14C断代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华南早期新石器的五十多个年代数据却呈现偏老的趋势,甚至还有明显的误差。由于华南的石灰岩地带属于14C断代的异常区,某些样品的层位和年代反映出一定的矛盾,所测定的陶器年代过于古老,特别是时代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也与其它地区不相平衡。因此,华南早期新石器的年代数据尚待深入验证,至少目前还不可能作为可以信赖的绝对年代。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是全国萤石矿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全省累计查明的Ca F2资源量超过2000万吨,约占全国的10.5%。萤石矿床(点)主要分布在政和—大埔断裂带西部,特别是集中分布在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及南平—宁化构造带以北的闽西北隆起带。萤石矿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断裂带中,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记述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于第7水平层的16件石制品,包括若干各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如原型手镐、原型薄刃斧、大型尖刃器、直刃砍砸器、凸刃砍砸器、长刃石刀、短刃石刀、刮削器、凿刃器等,反映出石器制作者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为了达到目标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中间过程;说明了当时的人类对工具制作的具体需求和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事实。研究证据还体现了大约200万年前华南早期人类工具类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标志着中国早期人类在当时阶段所达到的技术发展水平。龙骨坡遗址很可能是东亚早期人类文化的一个发祥地。  相似文献   

17.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地质科学》1998,33(1):125-126
最近,杜远生和冯庆来等(1997)根据河南省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认为桐柏乃至大别一线三叠纪早期仍有较大规模的古海洋,华北和扬子板块最终碰撞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安徽省石台县沟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并对采集到的文化遗物作了分类与描述,遗物中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共存,并含有独具特色的石网坠。石制品大部分(76%)以砾石为原料制成,这类遗址在皖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英国区域规划先行者阿伯克隆比的生平及主要学术思想和实践,对英国早期区域规划"伦敦郡规划"、"大伦敦规划"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大伦敦规划"的缺陷,并提出英国新城思想和区域规划理论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风水地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寒武纪早期大气-海洋氧含量与生命大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早期(541~510Ma)地球环境与这一时期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球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寒武纪早期大气-海洋氧含量与这一时期生命辐射之间关系的3种假说:大气-海洋的氧含量增加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导致了大气-海洋氧化以及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种假说均有相应的支持证据,但也存在与寒武纪早期海洋化学记录、与现代海洋观察不符和上述假说均未考虑寒武纪早期生命演化所展示的时空差异性等问题。在上述3种假说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寒武纪构造活动、陆源输入、海洋化学和生命演化等最新资料的综合讨论和分析表明: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与生命辐射之间很可能是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关系,而非简单的单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