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11):4-4
科学家通过视频技术在海水表面以下9000米的地方发现了鱼类,这种鱼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海洋中生活地点最深的鱼,人类也是首次拍到它们的生活状态。这种鱼名叫狮子鱼,科学家是通过录像,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区域深达9000米处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此前人们从未目睹过它们的在深海中生活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2.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9,(1):102-103
科学家最近发现,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可以吸附在海中的塑料上,生存五、六年的时间,最终随海流来到美国西部海岸。我们知道,生活中塑料无处不在,其实在海洋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研究表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一个蕴藏许多高效药理活性物质的巨大宝库。“向海洋要新药”已成为药学研究的新课题。生活在太平洋底的盲鳗,是一种十分奇特的鱼。它竟有4个心脏,科学家们从它身上发现了一种可以用于治疗心脏律失调的物质,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药是理想的高效强心剂。这种药剂一能增加心脏向血管输送的血量;二能降低心跳频率。有报告说,在原苏联顿河入海口淤泥中生活的盲鳗,它的心脏能分泌出一种强烈的兴奋剂。人们只要服用很少一点这种分泌物,就可以使心脏输出的血液成倍增加。从而避免心力…  相似文献   

4.
吴溪 《海洋世界》2009,(4):43-47
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这是目前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共识。科学家认为,人类目光短浅,自食恶果。“人多鱼少”的局面的确让人沮丧,但似乎也没必要为此过分担忧,没有鱼,可以吃别的,比如水母,鱿鱼。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9,(6):9-9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此,人类加快了药物开发的步伐,希望能在自然界中找到更多可以用来制药的物质。到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意识到,陆地上的微生物已经被利用得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一些海洋生物有特殊的化学特性,而这些特性是陆地生物所不具备的。比如,生活在极端海洋环境的生物有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独特的化合物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和软体动物,会对水体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被环境专家用来作为监测水质污染的“天然监测器”。大西洋里的幼鲑,在清洁的水域中生活时非常悠闲自得。可是,一旦游到含有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染物的水体中,便会进行静腮动作,产生换气的停顿,从而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因此,这种“咳嗽反应”也就成为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的一种标志。科学家利用鱼口一张一闭的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场,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与计算机相连,绘制出大量的测定关系图。根据鱼的咳嗽状态对照“关系曲线”,便可以随时掌握水质污染的…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12):9-9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毛发最初出现在哺乳动物中。毛发可为哺乳动物提供隔离和保护,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生物进化上的创新。一项新研究表明,毛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古生代的爬行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绿色变色蜥蜴的基因组中有6个编码角蛋白的基因(在哺乳动物中角蛋白与毛发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8,(10):7-7
打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人们对打鼾的不利影响也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刚刚结束的欧洲睡眠研究协会的会议上,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报道了打鼾对儿童智商发育的阻碍作用。科学家们对比了有打鼾问题的儿童和不打鼾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大脑活动的情况后发现:存在打鼾问题的儿童由于睡眠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9,(9):6-6
近日,英国考古学家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类似尼斯湖怪的生物化石。科学家进而推断这种动物2亿年前生活在在英吉利海峡中。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5):7-7
过去,科学家根据脑电图信号来读取人类的脑波,用来帮助那些身有残疾或瘫痪的人,使他们可以正常生活,脑电图信号在控制轮椅、敲击电脑键盘、玩游戏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两家公司发明了有相似功能的仪器,正准备将其投放市场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澳大利亚公司Emotiv即将发布一款可以检测人类情绪的耳机,它有16个传感器,可以指导电脑游戏中的12个不同动作。  相似文献   

11.
子衿 《海洋世界》2012,(9):55-57
在新西兰北岛的西岸水域,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海豚——毛伊海豚。它也是世界上最濒临灭绝的海豚物种。近日,科学家发现,毛伊海豚中处于繁殖期的雌海豚,仅存不足22只。这意味着,毛伊海豚或许很快就会消失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12.
寓学于乐     
《海洋世界》2004,(12):14-14
在地表附近所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通常被描述为化石燃料。大多数科学家倾向于认为这些碳氢燃料是由古植物和动物的遗体形成的,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甲烷气体也可以在并没有活体生命存在的地壳里形成。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4,(4):2-3
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9,(3):6-6
最近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南极冰川融化后产生的水并不是平均分布到全球海洋中去的,而是聚集在北美和印度洋周围。这对美国东海岸来说是个坏消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将要承受海平面突然上升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王晗 《海洋世界》2006,(3):34-35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对象是一种能制造甲烷气体的细菌。这种细菌生活在格陵兰岛足有3.2千米厚的冰层底层。这项研究能够帮助科学家去探索火星上类似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7,(9):5-5
科学家们发现,在美国纽约和葡萄牙之间低于海平面1.6千米的地方,海水从海岭问急速流过,并产生了500万瓦特的巨大能量,此现象以前只存在于海底。自此,科学家第一次记录到大西洋中脊的紊流现象,也首次证明了海岭中形成的旋涡能使大西洋暖流和冷流混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9,(8):8-8
浮游有孔虫是一种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它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专家发现,浮游有孔虫并非如人们想象得那样“随波逐流”,它们过着截然不同的双重生活,这种适应性使其历经生物大灭绝事件存活至今。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浮游生物Streptochilus globigerus和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有孔虫Bofivina variabilis的遗传信息,发现二者其实是同一物种——浮游有孔虫。研究者表示,在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8,(11):7-7
显然,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让海象为水族馆表演了。能者多劳,才华必须用在实处。现在,海象们已经成为科学家南极考察中的重要助手。科学家使用环氧基树脂,将电子传感器标签黏附于58只海象的身上。这些标签可以测量温度、压强以及盐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0,(3):11-11
动物和人类的差距究竟有多远?最近有科学家得出新的研究结论,认为海豚其实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人类。之所以会产生这样让人觉得有些异想天开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海豚所表现出的种种接近人类儿童智商的高级行为。科学家已经确认海豚拥有与人类进行沟通的天分,而且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远远超出原先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科学的迅猛发展,海洋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及交流变得日益广泛,海洋学史研究日趋深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60年代国际海洋学史组织成立,并于1966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海洋学史大会。在其后的4次会议中,与会人员不断增多,并引起了全球海洋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会议规模不断扩大,广泛探讨现代海洋学史研究中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索海洋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前沿课题。我国的许多科学家也多次参加了该会议,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青岛市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和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