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尤溪梅仙矿床闪锌矿中黄铜矿交生体的交代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兵  顾连兴 《地质论评》1999,45(1):15-18
福建尤溪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闪锌矿经50%HNO3浸蚀后发现,微米级的黄铜矿交生体呈乳滴状,棒条状,蠕虫状等沿闪锌矿解理面,双晶面和颗粒边界,裂隙等处分布,并且黄铜矿交生体所占体积均在5%以上,因上闪锌矿中有限的Cu的溶解度使出溶无法解释黄鲷矿交生体的成因,交生体的结构特征以其与黄铜矿脉的关系暗示其可能是交代成因。而对横切黄铜矿乳滴的电子探针分析中铁含量特征的研究,证实梅仙矿区闪锌矿中的黄铜矿交  相似文献   

2.
顾连兴  周兵  张文兰 《矿床地质》1998,17(Z4):675-678
矿石结构和电子探针成分研究表明,福建梅仙铅锌矿区闪锌矿中的黄铜矿产生体,除了形成高度分散的乳滴外,还呈棒条状、蠕虫状和叶片状沿闪锌矿的解理和双晶界面分布。这种交生体除了部分可能是出溶产物外,主要应是黄铜矿交代闪锌矿的产物。交代过程中由溶液带入的不仅有铜,而且还有铁。当交代热液前锋在硫化物矿床中不断向前推进时,锌和铅不断深解而铜不断沉淀,于是先存的硫化物矿体便不断受到带状提炼。因带状提炼而发生再活化转移的锌和铅,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便重新沉淀,从而在梅仙矿区上方形成了贫铜的锌-铅矿体。  相似文献   

3.
闪锌矿交代黄铜矿形成的“黄铜矿病毒”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用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研究了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的出溶过程,测定了闪锌矿、黄铜矿在300 ̄700℃之间的相互溶解度的固溶体出溶时闪锌矿在黄铜矿中的黄铜矿在闪锌矿中的扩散系数;推导了出溶物厚度与过饱和度,生长温度及生长时间的关系;并依此计算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分离结构形成的持续时间,探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作用温度的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出溶结构的特点,叙述了测定固溶体分解速度的原理、依据和方法。该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在含有氨基酸的热卤水中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健  韩蔚田 《矿床地质》1992,11(2):188-194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井矿床中产出一种奇特的闪锌矿斑点结构,闪锌矿斑点包裹于黄铁矿中,通过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该闪锌矿斑点属罕见的富铜闪锌矿,ω(Cu)为3.87%—6.99%,平均5.37%,其成因与在黄铜矿中的闪锌矿斑点一样,是高温下出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根据氨基酸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继铅、锌、铜在含有中性及酸性氨基酸热卤水中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后,作者对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在含有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热卤水中的溶解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碱性氨基酸的热卤水中,从90~210℃的温度范围内,铅与锌的溶解量均从增到减,铅于150℃时达最大值(约4×10~(-6));锌于120℃时达最大值(约800×~(-6));铜的溶解量则于90℃时即达最大值(约80×10~(-6)),其后随温度升高而呈锐减趋势。这说明铅、锌、铜与氨基酸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和氨基酸的种类直接相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我国几个不同成因矿床闪锌矿的化学成分、晶胞参数和物理性质,如硬度、密度、反射率、吸收边能量、磁化率等的特征;根据闪锌矿的内部电子结构和微量元素的晶体化学特征讨论了成分、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这些标型特征在矿床成因和地质找矿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凤凰县茶田汞矿床汞闪锌矿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沛之  刘振云 《湖南地质》1992,11(3):221-224
汞闪锌矿在湖南系首次发现,它是闪锌矿中富汞的变种,含汞达19.48%。主要粉晶数据:3. 15(10),1.922(9),1.64(7),1.25(5),1.11(5)。此外,本文还从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反射光谱,颜色指数,化学成份,红外光谱特征等对该矿物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是我国所发现的汞闪锌矿中含汞最高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产于河北大湾锌矿床中的硫锰矿,探讨了硫锰矿与闪锌矿的成因关系。由实验结果而认为大湾硫锰矿是从深色高锰闪锌矿中出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富乐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东南部,其闪锌矿中Cd含量居全国前列。单矿物常量分析表明闪锌矿内w(Fe)低,平均0.23%。微量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显示,微量元素w(B)主要为Cd 16 183×10-6,Cu 1 514×10-6;Ni 414×10-6;As215×10-6;Se 163×10-6;Ge 135×10-6;Ga 86×10-6;Sb 35×10-6;Ag 16×10-6,其次为Cr,Co,Mn,Ba,Ti,Sr,Mo等,其含量一般1×10-6~10×10-6。Cd与Cu,Ag,Sb,As,Ni等呈正相关。闪锌矿的颜色由这些微量元素共同引起,Ni使闪锌矿呈紫色,Cu使闪锌矿呈红色,Ga使闪锌矿呈黄色。Cd不影响闪锌矿颜色,Cd之所以在深色闪锌矿中相对富集,是因为Cd与引起闪锌矿颜色改变的这些微量元素含量正相关,它们同步进入闪锌矿的晶格。Fe因为含量过低,对闪锌矿颜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朱如凯 《矿物学报》1996,16(3):245-252
本文主要根据XRD分析和IR光谱分析的有关参数,对山西境内产部晚古生代煤系夹矸高岭岩的矿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高岭石矿物结晶度与其显微结构有关,隐晶质高岭岩比碎屑团粒状和蠕虫状高岭岩结晶指数高。高岭石的无序度主要反映于(a,b)面上的随机层错,同时与样品中低缺陷相的比率有关。动荡的水介质环境可能导致其无序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底苏和大梁子铅锌矿床闪锌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认为底苏、大梁子铅锌矿床属沉积改造层控矿床,其成矿温度为中低温。  相似文献   

16.
一些有机物对Ph、Zn、Cu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有机物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作者相继就中性、酸性与碱性氨基酸,以及酒石酸在铅、锌、铜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90~210℃范围内,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和碱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铅、锌、铜的活化、迁移。而酒石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只在90℃或更低时,才是铅、锌等金属活化、迁移的最佳温度条件。且无论哪种有机物在热卤水中的存在,随作用时间及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的活化、迁移明显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氨基酸或其它有机物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套地幔构造岩中特征的矿产 ,其矿石发育丰富的岩浆 -变形结构构造类型 ,对认识大洋上地幔成因及其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遵化新太古代豆荚状铬铁矿的深入研究 ,发现它们发育了丰富的岩浆结构 (豆状结构、豆壳状结构等 ) ,还保留了大量凝缩标志和旋转特征。对比分析其各种特征结构发现豆状结构是由浸染状结构逐步演化形成的 ,并且旋转和凝缩是形成豆状结构的主要机理。豆荚状铬铁矿以其独特而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 ,记录了大洋地幔深部岩浆活动(特别是扩张中心原始岩浆活动 )以及大洋岩石圈运动过程。因此 ,研究其成因机制能够为研究大洋上地幔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火焰法合成金刚石薄膜中晶体的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岩  李洵 《现代地质》1999,13(1):79-82
金刚石薄膜的结晶习性、位错、孪晶、生长方式不但是其本身的特性,同时与它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把握住沉积与晶体生长的关系,是准确地控制和获得所需性能薄膜的基础。对火焰法合成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生长方式、结晶习性、孪晶、聚晶以及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火焰法合成金刚石薄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河公伯峡古风化花岗岩石英表面结构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明  张咸恭 《现代地质》1992,6(3):347-353,T001
本文对黄河公伯峡电站古风化花岗岩中的石英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其特征表明是在典型的高能化学环境下形成的,这与现代风化花岗岩石英表表面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为鉴定古风化花岗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