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土力学》2014,(1):292
<正>会议背景和宗旨2008年11月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1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岩土本构理论研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0年12月批准成立了"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8月"专业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第1次工作会议,2013年5月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学术交流会。鉴于第1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已有5年和近年我国不少学者在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有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4年5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第2届全国岩土本构理  相似文献   

2.
刘恩龙 《岩土力学》2015,(5):1238-1238
第三届岩土本构关系高层论坛于2015年3月28~29日在四川大学召开。该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利水电学院承办。专委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教授,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仰平教授,副主任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赵成刚教授、同济大学黄茂松教授、上海大学孙德安教授、浙江大学陈仁朋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许唯临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赵兴权教授、马建林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吴礼舟教授参会,会议邀请了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何思明研究员,四川大学张建海教授、陈群教授参加报告交流。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部分师生共11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3.
岩土本构模型的数学基础与广义位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华  李广信 《岩土力学》2002,23(5):531-535
对于种类繁多的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认识其数学基础及假设以及相关的物理意义是深刻理解和正确使用它们的基础。在本文中,揭示了目前在岩土工程中现有的不同类型的本构模型的数学基础和假设及其联系;指出了其基本的问题是其中应力(应变)或者其增量是否为一有势场的梯度矢量。同时涉及到应力与应变及其增量的主轴是否相同;有势场的梯度矢量的旋度是否为零;刚度(柔度)矩阵是否对称及其秩是否为1等。还提出了广义位势理论:可以用唯一的势函数,也可以任意设立2个或者3个其梯度矢量线性无关的势函数,用它们的梯度矢量表示应力(应变)或者其增量及塑性应变增量,用简单的试验确定参数。对于具有极其复杂力学性质的岩土材料,广义位势理论为建立统一的岩土理论模型提供了基础。关 键 词:岩土本构模型;有势场;广义位势理论  相似文献   

4.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6):781-781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大会于2006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讨岩土工程理论、实践探索、工程  相似文献   

5.
郑颖人 《岩土力学》1995,16(1):84-90
本文论述了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一些发展动向,介绍了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及国内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砂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对国内较少涉及的动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作者的理解体会作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7.
8.
《岩土力学》2005,26(1):32-32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于 2004 年 11 月 8-10 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 99 个单位的近 200 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组织委员会主席王建华教授主持,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白世伟研究员致开幕词。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刚教授致欢迎词。孙钧院士作为嘉宾代表讲话。大会特邀孙钧、葛修润、沈珠江、郑颖人四位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岩石动力学的若干课…  相似文献   

9.
岩石损伤本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格森(Gerson)本构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微观应变向宏观应变的转化因子,推出了一套损伤本构理论,建立了实际损伤模型,详细写出了叠代步骤,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一些发展动向,介绍了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及国内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膨胀岩土体湿度本构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在膨胀性岩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膨胀岩土体中的水分分布随空间和时间而改变。文中引入折减吸力,通过分析提出膨胀屈服面的概念,并给出相应函数表达形式及硬化规律。从非饱和渗流出发,推导体积可变时的中力分布控制方程,并建立膨胀岩土体湿度应力场理论的耦合方程。  相似文献   

12.
《岩土力学》2007,28(12):2516-2516
"第一届国际岩土安全与风险研讨会(ISGSR 2007)"于2007年10月18-19日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第一届国际岩土安全与风险研讨会(ISGSR 2007)"由同济大学承办,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代尔夫特岩土研究中心、美国工程师学会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灾害中心、结构安全联合委员会、挪威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欧洲结构规范技术委员会共同协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1、为岩土工程设计规范或指南的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2、强化岩土工程的安全理念,提升风险管理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3、推进岩土工程经济、技术和结构安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孔亮 《岩土力学》2010,31(Z2):1-6
首先简要介绍颗粒物质力学与模拟岩土材料本构特性的热力学方法,其次对力链及其对应的强弱网络的形成、力学特性与能量耗散特点与机制进行深入地分析,随后在Collins提出的土体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强弱网络结构的应力应变特征,引入合理的假设,探讨建立符合热力学原理的宏细观结合的岩土本构模型的思路与步骤  相似文献   

14.
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的神经网络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静  冯夏庭  王靖涛  盛谦 《岩土力学》2004,25(6):896-900
基于多种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加载、卸载和再加载过程的三轴排水试验数据,研究了三种应力路径对屈服面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路径对砂土的本构模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土的弹塑性神经网络模型,对相应路径下的本构关系进行了学习。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具体应力路径下的本构关系,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具有方便、容错性强的特点,对岩土力学快速、高效数值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这种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中,笔者并没有使用塑性势函数,这在目前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建模中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岩土力学》2004,25(11):1794-1794
为配合2005年8月26~28日在北京由中国力学学会举办的“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CCTAM2005)”,按照本次力学学术大会筹办方案,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决定同步召开第七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后的首次学术会议,围绕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战略,同时体现中国力学学会  相似文献   

16.
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龚晓南 《岩土力学》2011,32(2):321-325
首先,介绍了笔者对我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并讨论分析了岩土本构理论发展现状,提出对岩土本构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最后对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中的地位作了分析。分析表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结果是岩土工程师在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进行综合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求解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岩土的工程实用本构方程;建立多个工程实用本构方程结合积累大量工程经验才能促使数值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由用于定性分析转变到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岩土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通式——P.Perzyna方程出发,研制了岩土工程围岩流变本构模型辨识用有限元计算程序EVP2D,并将其和均匀设计(UD)法结合,获得了用于ANN辨识模型训练用的具有丰富本构信息的全局性输入输出有效数据。尔后,设计了基于实际监测位移数据辨识围岩流变本构模型参数的ANN模型,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中研制了辨识用相关程序CYJBS3.M。有关实例验证,从待辨识参数向量UD设计、训练数据的有限元计算获取、ANN模型的训练和辨识这一整体计算过程的实现,表明了UD-FEM-ANN本构模型辨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12,(8):2252
会议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4)环境岩土工程;(5)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欢迎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撰稿、参加会议。时间:2013年10月25日-27日地点:江苏南京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协办单位:《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岩土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詹云刚  袁凡凡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7,28(12):2619-2623
提出了基于Euler向后积分的自适应子增量本构积分算法,推导了相应的一致切线模量矩阵;通过引入伪屈服函数(塑性势函数),提出了对屈服面角点应力区进行两个方向应力投射的本构积分算法,使超出屈服面的试应力收敛到角点;推导了两个投射方向的一致切线模量矩阵;采用赋小值方法解决0应力屈服的问题。用上述方法编制了基于D-P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模型ABAQUS-UMAT子程序,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