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钟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河南省汲县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四川地质调查所工作.1940~1945年赴美留学,在堪萨斯大学及明尼苏大学地质系学习石油地质学及矿床学.194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解放后于1950年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担  相似文献   

2.
李璞 《地质科学》1959,2(3):96-97
雅庫特金刚石区总的地質情况 1.在雅庫特原生金刚石矿床发现以前,世界上主要的金刚石資源的来源是南菲。1940年全世界金刚石产量是1,400万克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年产量略有下减,約1,100万克拉。1945年全世界产量增加到2,040万克拉。1956年全世界产量为2,160万克拉,可是大部分的产品都被帝國主义國家,尤其是美國,所壟断。在1941年到1944年間苏联在烏拉尔西坡也从事金剛石的开采(砂矿),但产量很小。  相似文献   

3.
李承三,号继五,河北省涉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2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28~1931年任两广调查所技助和北洋大学助教,并曾兼任中山大学助教.1931年8月至1936年7月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地质系,师承哈森·施蒂勒教授(Hans·Stille),研究大地构造学,获博士学位.1936年秋返国后到1940年先后任中央大学教授和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特约研究员.1940~1947年任中国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兼自然地  相似文献   

4.
董方元 1940年生,河北高阳入。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6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工作至今,1981年~1985年任本院深圳分院主任工程师、副主任,1985年~1986年赴中东伊拉克承担工程设计,1986年任北京总院副总建筑  相似文献   

5.
川西“西康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西康群》原称“西康系”,是谭锡畴、李春昱于1930年在甘孜地区作地质调查时创立的名称。它是一套厚度巨大、岩性单调、构造复杂的黑色、灰色板岩、变质砂岩夹部分灰色薄层灰岩组成的砂、泥复理石。广泛展布于雪山草地,延伸到巴颜喀拉山脉和可可西里山脉。 谭、李在雅江西俄洛附近釆到植物化石Podozamites sp.,确定“西康系”的地质时代为侏罗纪。李承三(1940)归入“志留泥盆系”,黄汲清(1945、1954)归入“古生界”,李则新  相似文献   

6.
高之杕,山西省长子县人,中国铀矿勘查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负责人之一。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组后,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和新疆地质调查所任职。1945~1949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讲授构造地质学,任  相似文献   

7.
龚德顺 1923年生。1945年6月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1949年2月起,先后在华北公路运输总局建筑公司、中央设计公司、中央建筑工程部设计院、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工作,1978年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局副总建筑师,1982年~1985年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  相似文献   

8.
自从1860年在俄罗斯的Palygorsk发现坡缕石以来,直至1940年方由Bradley(1940)首先给出了坡缕石的晶体结构模型,并推测其空间群可能为C32h-C2/m.  相似文献   

9.
赵逊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29日零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12月3日上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200余人到八宝山送别。赵逊先生1940年11月12日生于四川达县。1966年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1966年8月~1981年10月在广西地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世界上先进的岩芯钻探,主要是使用金刚石钻头伴同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各种岩石,间或配用冲击回转钻具,加快钻进速度,统称金刚石岩芯钻探.所用金刚石钻头,有天然金刚石钻头和人造金刚石钻头.后者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然金刚石钻头应用于钻探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2年瑞典制造出第一个天然金刚石钻头,这是用手工铆镶的大颗粒天然金刚石钻头,金刚石粒度为1~2颗/克拉.这样的钻头一直延用了七十多年.由于大颗粒天然金刚石产量有限,价值昂贵,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936至1937年,开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造表镶天然金刚石钻头,金刚石粒度小到135~47颗/克拉.1940至1945年间,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研究采用小于46目的细粒廉价天然金刚石制造孕镶金刚石钻头.随着工业的发展,天然金刚石越来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解决金刚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台湾省有着较长的油气开发史.1861年在苗栗地区首次发现油藏.其后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宝岛的50年(1895~1945)中,岛上大量油气资源被掠夺,低估的数字是;原油约1.9亿升,天然气约10亿立方米!1946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台湾石油勘查处”.1947~1949两年中,“勘查处”主要工作只是整理资料和维修老设备,以维持原有的油气生产水平.1949年,岛上油气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塔什干水文地质站的工作地区内,从前分布着大片的沼泽地,生长着高大的藘茟,不能种植任何农作物,人烟稀少。所以人们把这里称做“饥饿草原”。为了开拓荒地,排水潜溉,1923~1937年在塔什干地区就进行了地下水和气象的观测工作(这时只有一个鑽孔和一个工程师)。1940年苏联地质保矿部在这里开始了水文地质研究工  相似文献   

13.
周健  丛林 《工程地质学报》2000,8(S1):20-22,26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干预海岸线活动加剧的必然结果,据Hansen等统计1884~198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5℃,其中1940~1965年曾下降0.2℃,1965~1980年又上升0.3℃,80年代升温迅速,是近百年来最暖的十年。所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升高与大量排放CO2,CH4,N2O等温室气体密切相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布评估报告认为到2050年全球大气平均升温1.2℃左右,2100年为2.5℃(可能变化区间为1~3.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苏联中亚中部地区乌兹别克的发展过程,以供参考、借鉴.乌兹别克地质工作发展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十月革命成功~1945年,主要是在已知区及其外围,或在条件有利、急待开发的地区,采用就矿找矿、老点新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秦岭东缘高海拔华山松树轮宽度年表,年表的可靠时段是从1911年到2005年(子样本强度大于0.8),基于此年表重建了秦岭东缘过去百年来冬半年(上年12月到当年4月)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51%。重建序列有3个温暖时段: 1938~1944年,1958~1967年和 1998~2005年; 两个冷时段: 1945~1957年和 1968~1976年。自1968年以来,温度开始上升,但温度变化幅度未表现出明显异常。秦岭东缘和华北、华中及华东邻近,本文重建的温度序列与这3个区域的温度变化在低温、高温时段对应一致,而且相关显著,都表现出自1970s以来的升温趋势。表明在秦岭东缘采用高海拔华山松重建冬半年温度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和其它国家一样,在廿、卅年代,苏联也曾使用过粗粒黑金刚石(即卡邦那多)手工镶制的钻头.由于这种金刚石稀缺昂贵,没有大量使用.1934~1936年间,苏联有色和贵金属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研制出苏联第一批单层细粒金刚石钻头样品.1945~1946年,全苏矿物资源经济和地质勘探工作研究所(?)研究设计了多层金刚石钻头结构和金属陶瓷法制做工  相似文献   

17.
东平湖沉积物 210Pb、137Cs 垂直分布及年代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平湖沉积物柱状岩芯放射性年代学研究表明: 12cm处的 137Cs比活度峰值对应于1963年人工核试验高峰,9cm和6cm处的 137Cs比活度蓄积峰可能分别与1974年的全球核素散落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有关; 210Pb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衰减,利用 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 210Pb计年的CRS模式建立了1889年以来东平湖现代沉积年代序列。根据 210Pb年代序列,计算了东平湖现代沉积速率,发现近百年来东平湖地区沉积速率有明显变化: 1889~1945年,沉积速率较高,平均达0.297g/cm2•a; 1945~1963年,沉积速率整体处于下降趋势; 1963~2000年,沉积速率比较稳定,平均约0.141g/cm2•a; 约2000年以来,沉积速率有增高趋势。通过分析认为,1945年以前东平湖较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与东平湖作为黄河水的自然滞洪区有关; 1950年代国家对东平湖的治理改造,控制了黄河水的自然倒灌,导致了东平湖沉积速率的迅速下降; 1963年以后,由于黄河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抑制了东平湖调洪功能的发挥,导致东平湖沉积速率低而稳定; 近年来,东平湖沉积速率有增大趋势,这可能与湖区人民发展围网养殖带入较多的沉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了近百年中国10个区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冰芯δ18O及树木年轮,重建了各区近400~1000年的10年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近千年来中国可能有5次冷期分别出现于1100’s~1150’s,1300’s~1390’s,1450’s~1510’s,1560’s~1690’s及1790’S~1890’S。第4次冷期主要在中国大陆中部最明显,而第5次冷期在中国南部较强。新疆、东北及闽台气温变化与中国其它部分特别是南部及西南有一定差异。如果把最后两次冷期作为中国小冰期的两次主要寒冷阶段,其30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中期中国最暖的30年(1920’S~1940’S)低0.6~0.11℃。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   总被引:95,自引:12,他引:8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了近百年中国10个区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冰芯δ18O及树木年轮,重建了各区近400~1000年的10年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近千年来中国可能有5次冷期分别出现于1100’s~1150’s,1300’s~1390’s,1450’s~1510’s,1560’s~1690’s及1790’S~1890’S。第4次冷期主要在中国大陆中部最明显,而第5次冷期在中国南部较强。新疆、东北及闽台气温变化与中国其它部分特别是南部及西南有一定差异。如果把最后两次冷期作为中国小冰期的两次主要寒冷阶段,其30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中期中国最暖的30年(1920’S~1940’S)低0.6~0.11℃。  相似文献   

20.
维尔纳茨基(B1863~1945)是苏联地球化学创始人和矿物学家.生于彼得堡一个经济学家的家庭,1885年在彼得堡大学毕业,留校任矿物陈列馆保管员,1890年任莫斯科大学矿物学讲师,1898年担任莫斯科大学矿物学与晶体学教授,1906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研究员,1912年被选为科学院院士.1915年俄罗斯建立了自然资源研究委员会(革命胜利后改为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维尔纳茨基担任该委员会的副主席,领导了矿产资源和动力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