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深水勘探已成为寻找油气的重要领域,白云凹陷在早中新世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环境,解剖深水层序模式有利于揭示深水沉积演化规律。通过井震结合及属性分析对白云凹陷早中新世层序地层进行研究,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ZJSB1(23.8 Ma),ZJSB2(22 Ma),ZJSB3(21 Ma)。其中ZJSB1、ZJSB3为重大不整合面,ZJSB2为水道下切侵蚀面。与之对应的界面发育3套层序:ZJSQ1,ZJSQ2,ZJSQ3。由于白云凹陷构造运动及古地貌的差异性,总结了2套深水层序模式:水道—深海披覆泥层序模式与块状搬运复合体—砂质碎屑流深海扇—水道—深海泥层序模式,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前者主要受海平面的变化控制,而后者是受构造和海平面双重影响的。而同一地质时期古地貌又控制了沉积发育,高地势区发育下切水道,而低洼区发育深海披覆泥岩。因此,深水层序模式下研究深海沉积单元,对指导深水沉积和油气勘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印度扇沉积的开始被认为是发生于渐新世到早中新世,其时印度板块和阿拉伯板块碰撞。印度扇长1,500km,最大宽度960km,是阿拉伯海中最大的自然地理构造,东边界是印度大陆边缘/查戈斯-拉克代夫海脊(Chagos-Laccadive Ridge),西边界是欧文-墨里海脊(Owen-Murray Ridge),南部则是中印度海脊(Carlsberg Ridge)。印度扇主要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印度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陇县地区下古生界的沉积物特征,认为其物质响应很好地反映了该地区对构造转型所带来的环境变迁。华北板块西南缘的盆地演化先后经历了震旦纪-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和晚奥陶纪-志留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两个构造期次;前者相应形成走廊被动陆缘盆地和贺兰盆地,该时期发育从碎屑岩潮坪到浅水碳酸盐陆棚的沉积环境;后者形成走廊弧后盆地,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之间该地区开始发生强烈的凹陷,使得该海域沉积一套深水斜坡相滑塌沉积以及浊积岩。直到晚奥陶世晚期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随着海平面逐步下降,华北板块西南缘的沉积环境再次由深水相过渡至以一套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西北沙巴近海区早中新世到上新世的古沉积环境。对108SSPC作了生物地层的重新调查,并施工了竞争者并。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随着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大量获得,“弧后盆地扩张”模式和“地体拼贴”模式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东海盆地的演化,本文提出了东海盆地演化的一种新模式-“持续拉张-脉动挤压”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力源机制,认为东海盆地演化的拉张力源是中国东部地幔软流圈自西向东(或东南)的蠕动流、岩石圈本身的陆亮(厚)到洋壳(簿)的扩张力、岩石圈的局部对流引起的侧向扩张及对岩石圈底部的热侵蚀;挤压力源则是菲律宾海大洋岩石圈向  相似文献   

14.
早更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形成与演化的风成沉积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陇西盆地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上厚约223 m的断岘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进行分析,该剖面具有1.8 Ma以来完整的风成沉积旋回。主要应用砂粒百分含量(>63μm)作为指示风成物质来源区沙漠范围和气候干旱的直接指标,初步发现腾格里沙漠自1.8 Ma以来至少有2次大的扩张与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1.1和0.8 MaBP前后,表明腾格里沙漠的扩张与变化可能同全球性的冰量增加和冬季风增强以及区域性的青藏高原隆升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湖泊—沼泽相互演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广友 《海洋与湖沼》1990,21(5):485-489
本文首次讨论了沼泽湖泊化过程,并指出经典的湖泊沼泽化模式因忽视了地壳的动态条件而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考虑到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以及水位涨落等综合性的动态因素,本文建立了陆地与陆地上的沼泽与湖泊互相演化的完整模式,即:陆地—沼泽—湖泊—沼泽—陆地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North Carnarvon盆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南部,是一个自晚古生代至新生代持续沉降形成的巨型含油气盆地,其中Exmouth高地是该盆地主要的地质单元,自2008年以来发现三叠系Mungaroo组气田30个。在对Exmouth高地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时发现,该区域具有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具有大量各异的区域不整合面;断裂系统靠近外缘展布且具有一定规律;三叠系三角洲地层沉积现象特殊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利用板块运动理论,进一步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各个时期区域板块间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的分析发现,板块运动控制着这个区域的构造沉积演化,进一步控制着区域的油气成藏。通过对板块运动的研究,总结了区域油气勘探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 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大量获得,"弧后盆地扩张"模式和"地体拼贴"模式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东海盆地的演化,本文提出了东海盆地演化的一种新模式──"持续拉张-脉动挤压"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力源机制,认为东海盆地演化的拉张力源是中国东部地幔软流圈自西向东(或东南)的蠕动流、岩石圈本身的陆壳(厚)到洋壳(薄)的扩张力、岩石圈的局部对流引起的侧向扩张及对岩石圈底部的热侵蚀;挤压力源则是菲律宾海大洋岩石田向西北运动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南海形成演化综合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中最大海盆之一,这里构造运动频繁,多种构造相互叠加,其形成演化过程非常复杂.许多学者对南海的成因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弧后扩张模式、地幔上涌模式、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出模式、海底扩张模式和陆缘扩张模式.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成因模式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可以相互兼容而统一于南海的形成演化中,把多种成因模式综合起来才能更合理地解释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