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谱h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建文  石树中 《地震学报》2004,26(1):94-101
在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根据概率法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一致概率反应谱,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常常不一致,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异.一致概率反应谱低于相应的规范反应谱时,可能会产生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低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问题.本文利用理想简化的潜在震源,对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设计反应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较为普遍的主要受直下型地震和近震潜源影响的地区,在长周期部分,一致概率谱总体小于规范谱.规范谱长周期部分值得深入研究,且应尽可能与区划工作的概率法相结合.由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将长周期部分降至规范谱(一般工民建)之下宜慎重.   相似文献   

2.
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对城镇危险性估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3,25(6):615-620
着重研究了由于统计时段选取不唯一性产生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 对全国310个地级市以上城镇地震危险性估计的影响;并绘出中国大陆分区50年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烈度平均变化值和峰值加速度平均相对变化值示意图,为实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王健  吴宣  张晓东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04,26(4):347-354
定量处理了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Ⅶ 度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图象,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6个密集区.在每一密集区内分析了1970年以来ML2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密集区内历史地震情况,将地震活动分为3种类型.定性讨论了局部地壳介质状态与地震的关系,并解释了地震活动3种类型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强震重复有限性的问题;探讨了山西地震带中长期尺度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5):525-532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巴基斯坦地方地震台网的检测能力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Bungum和Husebye的方法,分析了地方地震台网的检测能力和可靠性.用标准的计算机定位程序重新测定了地震位置.根据25年的地震记录,分别由震级-频度关系导出的50%、90%和100%的累积检测率估计了检测水平.对台网内地震,相应于100%检测率的震级下限为ML=1.7.用台网内固定的实际震源,研究了台网对震源位置的测定精度.对网内地震,震中测定误差小于4 km.最后讨论了台网连续工作时可能会遇到的影响检测能力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潘华  黄玮琼 《地震学报》2003,25(2):199-204
用3个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并讨论了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局部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场点通常位于地震统计区边界,以及不同方案震级上限变化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翟文杰  吴戈  韩绍欣 《地震学报》2004,26(3):334-339
历史地震资料是进行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地震事件的认识水平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们对地震的描述,只是在人类发明了地震记录仪后,才能有比较完善的地震目录产生.在此之前,对地震参数的确定,只能依据地震发生时,在地面上所造成的地震遗迹和文字史料来综合确定,用地震烈度表来衡量该地震事件的地震强度,给出历史地震的地震参数.  相似文献   

8.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学报》2002,24(6):569-578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的应用前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并对模型结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bem>值应用于地震趋势预测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忠良 《地震学报》2001,23(5):548-551
在地震趋势的估计中,使用b值和使用Hurst指数是两种常用的方法.本文从地震序列的分形几何的角度,指出这两种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分数布朗运动的角度看,b>3/4与b<3/4的地震序列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数据假设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的叠加,并同时认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分别满足不同参数的二维泊松过程.通过引入N阶距离概念,将叠加的二维泊松过程转化为一维的混合密度函数,在对距离阶数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最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混合密度分解,以达到提取地震丛集模式的效果.文中将该算法应用于我国西南地区松潘及龙陵主震前丛集地震的提取,并与C值的时间扫描结合,深化了这两次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tisdefinitelystipulatedin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ProtectingagainstandMitigatingEarthquakeDisastersthattheseismicsafetyevaluationmustbemadeformajorprojects(includinglifelineprojects)and,accordingtotheresultsobtained,the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sshouldb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seismicsafetyevaluationhasbeenrecog-nizedgradually,butthetopicontheeffectofsafetyevaluationhasnotbeenreferredmuch.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mostpeopleapprovethesocialeffectofsafetyevaluatio…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158个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讨论了不同的超越概率下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场地条件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结果对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取值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得到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Ka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值,大震水准下更为突出。因此,如在北京地区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调整系数,可能会低估北京地区中硬场地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最后指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明显具有区域性,应根据详细的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结果,合理地确定场地地震动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际钻孔和土工试验资料,在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三种地震动输入情形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了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Ⅱ类场地土层的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场地效应放大因子为1.37,若使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认定的系数(1.25)将低估研究区域内的场地放大效应。50年超越概率2%情形即"工程结构抗倒塌水准"的平均场地放大效应因子为1.35。这些结果有益于为研究区域提供更为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同时发现,实际工程中使用单一变量或有限的几个变量去控制场地放大效应会有很大的离散,因此重大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不可被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及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本文简单回顾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变迁与发展过程,探讨了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分析了相关技术方法的发展与更新趋势。文中重点讨论了不同的地震影响量之间概率水平的一致性问题,同时对在设防水准的选取、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考虑、地震动衰减笑系的获取、地震动时程合成中的参数匹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非线性处理、设计地震动确定等方面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对这些问题处理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震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大型企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采用随机地震荷载输入动三轴进行了黄土震陷试验,探讨了该场地黄土在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并对该场地地基未来可能发生的震陷灾害进行了评价,为工程地基抗震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相似文献   

18.
在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根据概率法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一致概率反应谱,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常常不一致,特别是在长周期部分,一致概率谱一般均低于相应的规范谱。为解决地震安全性评价得到的一致概率谱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一致概率谱和规范谱,针对一致概率谱标定得到的衰减指数γ较规范谱明显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致概率谱衰减指数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南地区多年来积累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成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强大的空间信息表达能力,使在MapInfo平台上构建西南地区区域地震构造图数据库成为可能。文中使用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分开设计的方法,采用多个层次、多种基本类型、多表关联的数据库格式,在MapInfo平台上构建了西南地区区域地震构造图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Along-line engineering site refers to the one that is linearly distributed such as the oil or gaspipelines,water conveyance pipeline,railways and high-grade highways,etc.The Chinese Code for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Site,GB177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