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全球共商减灾大事2015年3月14日,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仙台市曾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过日本东北大地震的重灾区。18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7千多人出席了本届十年一次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防灾是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12)
正10月17日至20日,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人居三")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举行。与其平行的第十一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XI)表彰了2016"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简称"飒飒奖"),马来西亚威省市长拿督麦慕娜·谢里夫、北京大学教授其鲁、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函、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主席王曼郦荣膺"全球人居环境杰出贡献奖"。本届"飒飒奖"共表彰6个类别共25个奖项。据  相似文献   

3.
蓝颖春 《地球》2014,(7):54-57
6月23日,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大会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15年后发展议程,包括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旨在商讨及确定一系列目标与指标,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成功实现。来自各国政府、商界及民间的1200多名代表讨论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保护、绿色经济融资等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1)
正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隆重举行,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超过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本次气候大会的开幕式。此次大会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6)
<正>要全人类联合起来做一件事,有多难?看联合国气候大会就知道了。解决任何一个跨国界的全球问题并非一件易事,需要的是各国的合作,包括"马拉松式"的气候谈判也是一场气候机制的合作。5月11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ACT 2015联盟和清华大学主办的"通向巴黎之路—ACT2015气候谈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围绕2015气候谈判协议的内容设计而进行的,是与众多国家的利益相关方举办的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9,(6):37-39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改为5月22日。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11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访问清华大学并做客"清华论坛",作了题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青年人,你准备好了吗?"主题报告。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院士贺克斌主持。报告从全球环境治理的良好前景出发,探讨青年的需求,鼓励年轻一代在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应对新的挑战,发挥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28至29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全球立法者组织(GLOBE)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开幕并举行多场次活动,世界各国代表及社会各界七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第42届大会第二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由87个会员国提交的关于“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提案(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目的在于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减轻全球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计划的酝酿过程、宗旨、目标和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8,(7)
正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做"荒漠化"。按联合国多次关于荒漠化定义的讨论,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定义是:"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9,(4)
正"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7,(6)
<正>4月27日~5月1日,备受瞩目的 2017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会以"天·工·开·悟"为主题,寓意关注未来,着眼现在,在拥抱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无人车等前沿领域的同时,关注如环境、医疗健康、乐、移动支付、教育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者平台,此次大会邀请到了众多重量级嘉宾共襄盛举。大会聚集了不少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们,更有  相似文献   

13.
段雯娟 《地球》2014,(6):14-17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建华 《地球》2011,(1):54-55
2010年12月11日凌晨,墨西哥坎昆,经过近两周的紧张磋商,原定于10日闭幕的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画上了句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抗议、解释、再抗议、再解释,如此循环折腾中,坎昆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决议。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1)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12月24日上午举行"巴黎归来谈气变"中外媒体见面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介绍了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情况,并介绍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巴黎协定》:动员全球各方应对气候变化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巴黎协定》,以及对今后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产生什么积极影响时,解振华说,《巴黎协定》是一个全面、均衡、有效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各个国家和所有缔约方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90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在日本横滨市和鹿儿岛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国际大会。这次大会是由“国际减灾十年”日本推进本部等主办,并得到了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联合国救灾署(UNDRO)、联合国开发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B)、国际粮农组织(FAO)、国际气象组织(WMO)、国际技术协会联合会(UITA)及红十字会新月会联合会(LRCRCS)等十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来自上述国际组织、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有9位中国代表。大会发言总共87人次,包括59个专题报告和28个评述性发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7)
<正>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上午,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联合国驻华系统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通州区政府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率联合国驻华系统工作人员参加活动,马尔代夫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蒙古国驻华大使冈呼雅格、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李智勇等也应联合国驻华系统之邀前来助兴。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张洁清副主任、北京市环保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1)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今天,我们齐聚巴黎,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这表明,恐怖主义阻挡不了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借此机会,我愿向法国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同时对奥朗德总统和法国政府为这次大会召开所作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  相似文献   

19.
全球灾害信息网 (theGlobalDisasterInformationNetwork ,GDIN)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独立组织 ,由国家、团体和社会各界(包括非政府组织、工业、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对共享灾害信息感兴趣的国际组织 )的专业人员组成。GDIN下一次大会将于 2 0 0 3年 1 1月 4~ 7日在华盛顿召开 ,目的在于帮助灾害管理人员探索开发和共享灾害信息的新方法。大会研讨的内容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应急电信 ;传染性疾病 ;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 ;灾害管理人员的需求 ;信息管理 ;研究进展 ;灾害恢复教育 ;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等。欲知详…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3):61
<正>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