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九江芳兰规划区为例,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方法获取小区划工区的覆盖层厚度,并查明周边隐伏断裂位置及特征。结合钻孔资料对比解译,对地震小区划工作提供基础地震地质信息,同时为该区的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参数at/b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综合at/b值与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u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老河口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以及断裂活动性判断,丹江断裂的震级上限为MS6.0,并利用泊松模型方法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古生代隐伏基底分布特征及对金属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深部构造与大陆块体边缘成矿作用成为区域成矿学及成矿预测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对南秦岭古生代盆地隐伏基底分布与矿床分布空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成矿带的矿床分布,与隐伏基底分布有关,特别是受隐伏基底边缘控制明显,或位于隐伏基底内部深大断裂附近。隐伏基底的边缘,也即基底与沉积盆地的转换部位,属地球化学边界,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剧烈,物质来源丰富,容易形成最佳的控矿地质条件组合;隐伏基底边缘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急变带,对寻找大中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小三高二绝招”的工作方法,通过静校正、多域多方法联合噪音衰减和精细的速度分析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间剖面,揭示苏码头断裂的展布位置、构造形态及变形样式等。结果表明,区域构造以冲起式为主,在反冲断层与逆冲断层之间形成冲起构造或逆冲三角构造,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楔状特征。通过地震测线的断层走向以NE为主,倾向以SE为主,部分断层倾向为NW。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房县拉分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秦岭新生代房县盆地是北西向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东南端拉分盆地。论述了该盆地边界断裂、盆地结构和3期盆地发育演化特征。估算盆地的最大扩张量为2.73km,主控边界断裂的走滑位错量为3.57km,并分析了盆地主要储能结构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汤西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南段由2条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组成,主断层下降盘汤阴地堑内新近系沉积明显增厚,结合探槽结果认为,汤西断裂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7.
分别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和测氡定位隐伏断裂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对其各自在测试和解释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前景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垣断陷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跨长垣断陷完成了一条长度49 km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和一条长度7 km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根据获得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区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垣断陷是一个东深、西浅的箕状断陷;黄河断裂为西倾的铲形正断层,其浅部错断了埋深约190 m的第四纪地层,其下部错断了多组反射地层和盆地基底,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长垣断裂浅部错断了新近纪地层的底界,向下延伸至基底之下,属前第四纪断裂。本文研究成果为新乡市及其邻区的活动构造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倾向南东,为龙泉山西坡断裂的分支,上断点止于全新世粘土层中,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龙泉山西坡分支断裂的存在证明龙泉山在抬升过程中不断向成都盆地逆冲挤压、扩展,其在龙泉山中段的存在证明龙门山构造应力具有非均匀性,而这种持续的构造变形所引起的地震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吴忠地区崇兴断裂精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宁夏吴忠地区东部隐伏断层的位置、空间展布以及内部构造特征,在可能存在崇兴断层的位置布设了几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测线。结果表明,崇兴断层为走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的正断层。浅层反射地震测线控制的崇兴断层延伸长度约12 km,断层倾角较陡,近于直立,南部的WJQ测线上的断点FP1揭示该断层可分辨上断点错断了第四系底界面TQ,而向北的SJDD测线上的断点FP5和WJZ测线上的断点FP6揭示,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界面T02,反映该断层活动性具有北段相对强而南段相对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原理,通过设定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对浅层活断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同时结合实际资料,讨论适合于浅层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采集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小道距、小炮距以及适合于地震主频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浅层地震资料,有利于提高隐伏活断层上断点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采取以地震反射法为主、高密度电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手段探测礼县-罗家堡断裂盐官至礼县段,总结断裂在该区域的波阻抗及电性方面的异常响应特征,尤其是高密度电法表现出“低阻背景、高阻条带”的典型异常标志,使得高密度电法在复杂地形追踪断裂成为可能。根据物探成果,明确断裂带的浅部空间组合模式,并给出断裂展布的精确位置,对断裂带的浅部构造特点及分布形成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厘定太原盆地中部潜在的发震断层情况,对田庄断裂实施了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1)田庄断裂可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内均发育北、南支断裂,其中北支断裂为主断裂;2)除断裂西端及中-东段转折部位断面呈近似“N”形结构外,其余断面均呈“Y”形;3)西段断裂带宽度最小,东段断裂带宽度最大。利用年代学测试方法结合钻孔剖面确定断裂的活动年代及滑动速率,断裂中段的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9.3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9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15 mm/a;断裂西段及东段的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中-东段转折部位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7.4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7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61 mm/a。基于浅层地震揭示的基岩破裂长度,采用地震矩方法对田庄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确定断裂的最大潜在震级及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5.
地震时间剖面可以对地质目标进行精细刻画,但由于变质岩、侵入岩地区存在地质体不规则、地质界线间波阻抗差异不明显、断裂构造倾角高陡等特征,导致地震原始资料具有波场复杂、干扰波发育、资料信噪比低等特点.为获得客观反应实际地质情况的沂沭断裂带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对研究区原始地震资料细致分析,针对各种干扰波的不同特性特征,分别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