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不久前,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2019全球热点观察"活动,对未来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列出2019年全球和中国在环境和发展领域的几大关键问题,并邀请多位专家发言,一起交流中国快速城镇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何建坤:应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需要全球共同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4)
<正>3月1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联合举办"‘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017全球热点观察"活动,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列出了2017年全球环境和发展的几大关键问题,交流"新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的角色与贡献,同时就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2017中国环境经济与政策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展开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一年,各地极端天气肆虐、碳排放持续上升。2018年全球环境趋势是否得以改善?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舞台上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全球环境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于1月26日在北京举办"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全球意义:2018全球热点观察"研讨活动,邀请清华大学、环保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世界银行等部委和机构的知名中外专家学者,共同交流中国经济转型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并展望和探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7,(5)
<正>4月6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揭晓。《地球》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巴黎气候协定》正式生效"位居十大环境热点首位,标志着全球环境治理迈入新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全球环境十大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地表风速呈现减弱趋势,即所谓的全球"地表静化"现象.然而,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地表风速在2010年前后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呈现增大的趋势.那么,中国区域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基于1971~2019年地表风速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地表风速长期趋势的转折性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平均年地表风速在2014年左右出现了转折性增强趋势,即中国的"地表静化"可能在2014年终止了,随后地表风速进入了显著的增强阶段.但是,这种转折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例如,在中国东北、新疆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其年和季节地表风速分别在2013/2014年、1993/1994年和2000年左右出现了转折性增强趋势;但在华北以西地区,仅有秋冬季地表风速在2007年左右出现了转折性增强趋势;中国南方仅有秋季地表风速在2012年左右出现了转折性增强趋势.而"地表静化"在中国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华北和新疆东部地区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9,(6):47-47
6月12日至14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19)及同期举办的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举办,主办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近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副秘书长滕建礼介绍了相关筹备情况及精彩内容,副秘书长燕中凯发布了《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2008~2017》、环保产业信用平台、2019第五届"环保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发布大赛活动预告。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12)
正不久前在天津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全球矿业企业的高层共同分析了全球发展的趋势,探讨了中国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分享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论坛由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主持。矿业回暖还需时日在论坛上,中国铝业公司党组成员刘祥民介绍说,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减速,2016年世界经济复苏也不如预期,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矿  相似文献   

8.
平潭宣言     
《地球》2017,(10)
<正>2017年9月21日,以"蓝色经济·生态海岛"为主题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在福建平潭召开,共有来自4大洲12个岛屿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各国代表呼吁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框架、亚太经合组织等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中不断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了《平潭宣言》。我们,中国和安提瓜和巴布达、佛得角、斐济、  相似文献   

9.
正地表覆盖及其变化反映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地表水热和物质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地理世情监测、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和关键参量.以往国外研制的全球地表覆盖信息产品空间分辨率较粗(最高为300m),难以有效反映全球范围内地表覆盖的详细空间格局及转换规律,远不能满足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应用需求.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沿海地区地势低平, 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 是中国自然灾害高风险区. 21世纪, 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区域地面沉降叠加所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加快趋势, 将加剧中国沿海地区土地淹没、风暴潮和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矛盾, 并影响城市抗灾功能、沿海地区建筑物安全及生态资源. 为此,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 必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对地下水资源优化采灌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 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和防汛工程设计标准及城市抗灾能力, 对相对海平面上升进行战略和政策研究及预报预警, 以有效实现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资源和环境持续利用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12)
正10月17日至20日,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人居三")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举行。与其平行的第十一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XI)表彰了2016"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简称"飒飒奖"),马来西亚威省市长拿督麦慕娜·谢里夫、北京大学教授其鲁、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函、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主席王曼郦荣膺"全球人居环境杰出贡献奖"。本届"飒飒奖"共表彰6个类别共25个奖项。据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10)
正"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迄今已举办18届,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本届大会是走向成熟的‘成年礼’。"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幕式上这样表示。9月23日至25日,以"秉持新理念、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举行。作为亚洲最大的矿业盛会和全球四大矿业大会之一,本次大会围绕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产勘查开发形势、矿业与金融资本市场、绿色矿山等议题进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10)
正9月23日至25日,以"秉持新理念、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举行。作为亚洲最大的矿业盛会和全球四大矿业大会之一,本次大会围绕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产勘查开发形势、矿业与金融资本市场、绿色矿山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重点聚焦"一带一路"、国内外矿业合作、矿业市场转型策略、绿色矿山建设、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下矿业发展的机遇与政策等话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11)
正10月18日,2016第六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在北京隆重召开,活动以"能源的清洁利用与清洁能源的发展新机遇"为主题,旨在为中国及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解决方案。共同营造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和谐发展氛围。活动邀请了政府官员、国内外能源界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就"传统能源如何顺应能源大变革时代""经济转型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发力""能源企业如何发力国际化与互联网"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最佳实践展开交流与对话。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出席活动并致辞。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4)
<正>在国际定义里,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耗资近一亿美元的巴林世贸中心是全球第一座利用风能作为电力来源的摩天大楼,堪称"绿色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9)
<正>今年10月,以"传承文明,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将于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由住建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会将围绕"传承文明,共创未来"这一主题,讨论全球视野下的农耕文明保护、农耕文明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中国行动、传统村落与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技术、新思路等议题。同时,将倡导建立持续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5,(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和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正在进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竞争挑战,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7)
正2016是中国的"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到底有哪些重点问题,有哪些特点?绿色发展规划会对全球的环境问题或者环境发展问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不久前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凤凰国际智库联合主办的"展望十三五:2016全球热点观察"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展望了中国"十三五"创新绿色发展。"十二五"综合治理达到过去十五年最好首先是新的理念。胡鞍钢讲到: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全球变化水文学是全球变化研究与水文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全球变化水文学综合水文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研究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陆地水循环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其核心目标是理解陆地水循环演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及其影响与反馈.随着地球演化进入人类主导的新地质时代——"人类世",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人类用水活动等因素影响下,陆地水循环系统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水文过程呈现非稳态特征,对水文学的更新与发展提出了新需求(Abbott等, 2019).在此背景下,全球变化水文学(Global Change Hydrology)应运而生,试图厘清水循环变化的自然波动和人类"印记",以更好地理解水循环变化,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亦称蓝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的一条新的科学途径.蓝碳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贝藻等的养殖产量,增加可移出的碳汇,是近海蓝碳开发的一部分.而微型生物蓝碳、溶解有机碳(主要指惰性溶解有机碳)、颗粒碳的沉积等都是养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往被遗漏的碳汇部分.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近海养殖环境的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科学评估近海养殖碳汇功能,不仅可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并可能在未来碳市场中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