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曹卫星 《地球》2020,(3):1-1
山水林田湖草是-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的田,就是耕地资源。耕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作为自然要素,土地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来源;作为经济要素,其开发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生态要素,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和宜居环境。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可供利用的优质耕地资源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正你了解人类的摇篮"地球"吗?从太空上看,她是银河系里一颗明亮的蓝宝石,是太阳系中的生命之舟;她养育了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还有70亿的人类,是她养育着的子民。我们生活在神奇的蓝色星球——"地球"上,她的身世,你知道有多少?  相似文献   

3.
姚鹏飞 《地球》2014,(4):1-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  相似文献   

4.
段雯娟 《地球》2013,(4):44-47
正提到"湿地"这个名词,可能大家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它常常与"绿色的世界"、"鸟的天堂"联系在一起。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为无数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很多珍稀物种在这儿生活和繁殖;同时它也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赋予湿地"地球之肾"或"自然之肾"这一美称,并不是因为以上  相似文献   

5.
40年前,《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自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祖先的倾心之作,以一种升华的方式真正进入人们视野,在"世界遗产"的名头与轨迹中,完成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流转。自1972年《公约》施行之始,  相似文献   

6.
《地球》2021,(4)
正解密"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据统计,全世界超过10亿人以湿地为生,全球40%的物种在湿地中繁衍、栖息,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李金贵 《地球》2011,(4):123-124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也是衣食之源。然而,直到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人类才由此展开了一场对自然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工业机械开始开采挖掘出地底下的“宝贝”,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和动力。这些“宝贝”就是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3)
正蜜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珍贵宝物,它历经数千万年形成,其间饱经沧桑,又令它增添了无数瑰丽的色彩。蜜蜡即密腊,是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的琥珀,简单来说就是树木脂液化石。蜜蜡的质地脂润,色彩缤纷,用途广泛,价值超卓,与其他自然宝石一样,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20,(5)
正毫无疑问,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探索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的一部分。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有一些就是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当我们对这些成语进行仔细解析时,你会发现很多成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自然现象真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3)
正蜜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珍贵宝物,它历经数千万年形成,其间饱经沧桑,又令它增添了无数瑰丽的色彩。蜜蜡即密腊,是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的琥珀,简单来说就是树木脂液化石。蜜蜡的质地脂润,色彩缤纷,用途广泛,价值超卓,与其他自然宝石一样,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誉。大家都知道,现今的海洋是蔚蓝色的。可是,你知道历史上海洋曾是"绿  相似文献   

12.
读者沙龙     
《地球》2012,(7):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 :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人类生命之源、立命之本。早在《诗经》中,反映农耕文明的诗篇不胜枚举。周朝始祖弃,作为第一位农艺师标榜史册,周也随之开创了中国农业史繁荣之地先河,"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技术经验。来信节选  相似文献   

13.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风雨的故乡。回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面向海洋"开启了人类近现代文明的新篇章,从"地理大发现"到经济全球化,从"耕海牧渔"到"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从"舟楫之便"到"极地、深海科学考察",近500年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时至今日,海洋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各国对海洋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4.
闫玉奎 《地球》2011,(4):125-127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目前,全世界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的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水资源又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长江的故事,它可以是诗人吟咏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也可以是江豚、扬子鳄、中华鲟这些比人类都古老许多的动物,或者,仅仅是书里面的那条"母亲河",但也有人说,长江,只不过是我家门口的一条小河流……对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而言,长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从"野性长江"到"人类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80  相似文献   

16.
流体地球科学研究在人类认知地球、认知自然方面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流体地球科学研究中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灾异文化是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支柱 ,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共识之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8)
<正>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从广义概念上,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  相似文献   

18.
生死罗布泊     
李秋香 《地球》2012,(7):36-37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几乎寸草不生,夏季气温可达七十度、湿度近乎为零,地貌地形复杂,无路,无地图,无参照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自然条件最恶劣、最贫困的地区,有"死亡之海"之称。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中国地质工作者历尽艰难,生死置之度外,找到了当时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稀缺资源钾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灾异文化与流体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好民  陈彪 《地震地质》2001,23(1):111-115
流体地球科学研究在人类认知地球、认知自然方面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流体地球科学研究中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灾异文化是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支住,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共识之。  相似文献   

20.
董得红 《地球》2021,(2):40-45
提起可可西里,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里是“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更让世人惊叹的是,那里是无人区,海拔在4600米以上,那里的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人类无法长期生存。那里却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白唇鹿和棕熊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