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4.
“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的,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K=8和9的强大的地磁场扰动称之为大磁暴。1991年是太阳活动高值年,当刚刚进入多暴的季节(春秋季)时,3月24日就迎来了强烈的K=9的大磁暴。这次大磁暴是继1982年7月13日、1989年3月13日等大磁暴以后,出现的又一次K=9的强烈磁暴。通常平均每年有30-40个磁暴,但是K=9的磁暴却不一定每年都有。磁暴起源于太阳粒子流的辐射。在太阳的活动区域喷射出带电粒子流,当粒子流向着地球前进而接近地球时,粒子流前沿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和磁场,粒子流继续向地球接近,在地磁场的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2016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以来山西省地震局月会商意见、月震情反映、周震情监视跟踪例会、紧急会商意见为依据,系统总结、整理山西盐湖M_S 4.4地震震前异常及预测过程,给出山西南部地区4级左右地震短临预测指标,并就地震预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海陆电性差异较大时空间电磁扰动导致电荷累积在海陆分界面,使不同观测台之间地磁垂直分量出现从数十秒到几小时的异常增大,即海岸效应.为了探索地电场的海岸效应,本文提出了磁暴引起感应电荷的累积计算方法,基于2015年3月17日开始的大磁暴期间地电场观测数据,估算不同时间尺度的地磁脉冲引起的表层电流矢量强度和表层电荷量.结果显示,海陆边界附近台站的表层电流矢量方向指向内陆,海岸效应的影响区域比前人数值模拟给出的范围大2倍以上;说明海陆边界带是电荷聚集的主要区域,且正电荷聚集在电阻率较高的一侧.在海湾区域的南北向海陆边界,东西向的表层电流密度和表层电荷密度大于南北向;在典型脉冲加载下,海湾区域的表层电荷累积明显大于半岛区域.本文定量描述了表层电流和电荷的海岸效应以及海湾区域电荷积累的特征,为近海区域的大地电磁数据校正、GIC估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996年3月13日阿勒泰发生6.1级地震,震中距阿勒泰市约67km,震源深度33km,震中烈度为Ⅶ度强。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破坏面积为400676m^2,山区牧业设施、部分市政设施和水利设施遭到了破坏,死亡牲畜409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961.12万元。 相似文献
17.
据加州地震安全委员会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教授于1985年3月14日在萨克拉门托的加州议会大厦的演讲,1985年3月3日智利中部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各种建筑物的破坏和强地面运动的详细记录,对加州和美国其它一些地震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博尔特教授作为地震工程研究所的特别考察小组的成员,震后在智利逗留了6天。这次发生在3月3日下午7点47分的破坏性地震造成瓦尔帕莱索周围沿海地区及首都圣地亚哥的内陆地区148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智利每10年左右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西省临汾地磁台记录的数字化FHD分钟值数据,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MS 4.4地震前后地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周期10—60 min内,YZHx和YZHy方向出现反向异常变化,YZHx和YHxHy出现准同步的“下降—转折—恢复”过程;运城MS 4.4地震前,YZHx和YHxHy处于由高转低再上升的转折点,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1年3个月。结合山西南部地区GPS基线时间序列、重力场和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变化,根据震磁机理和电磁感应理论等,更好地解释了临汾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 相似文献
19.
20.
6月25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2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主会场,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让我们努力做好这件功在当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