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臧敬 《地球》2012,(4):129-131
2012年3月21日,世界第40个国际森林日如期而至。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5000万年来,地球上形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到了三分之一,它们是80%的陆地生物的家园。森林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年的森林日以"保护地球之肺——森林"为主题,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呼吁全球共同肩负起这一人类重要使命。然而,人类是如何对待森林家园  相似文献   

2.
拯救森林     
袁立明 《地球》2011,(4):128-130
2011年是国际森林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承载生命的摇篮,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灾害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森林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高山不冻湖,在天山北麓。唐代称它为“热海”、“咸海”或“大清池”,是当时通往西域的交通线所经之地。玄奘曾云:“清池亦云热海,见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伊塞克”在吉尔吉斯语中意为“暖湖’,湖面终年不冻。湖长178公里,最宽处60公里,深668米,平均深度278米,蓄水量1738立方公里,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236平方公里,湖水的透明度超过12米。温和干燥的湖区气候,明净的湖水,清新的高山空气,疗效卓著的的泥浴和矿泉,南国的骄阳和葱郁的森林,适于人们疗养,这里的休养区占地达2.3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海拔超过1200米的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之  相似文献   

4.
天下称奇的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多火山国家之一,但现代火山(有历史记载的火山)仅有10余座。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最著名的现代火山景观之一,其火山景观素有天下称奇的天然火山博物馆之美称。这里以山奇、石美、水秀、泉甜、泥怪著称于世,火山喷发遗迹方圆70km^2,珠链般的五大连池湖,环绕着火山熔岩分布,湖光山色把这座北国小城打扮得分外妖娆。每年迎来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疗养旅游,已成我国著名的火山景观旅游疗养城市。  相似文献   

5.
《地球》2021,(4)
正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时,需要考虑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性,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增汇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立明 《地球》2019,(9):70-72
从森林里穿行而过,沿路看自然美景,这样的旅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钟爱。8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决定在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3条线路推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国家步道是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自然区域,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9)
<正>8月16日,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成果发布会在贵州兴义举行。会上发布了《国际山地旅游健康宣言》。《宣言》认为,健康是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和美好愿景。以山地环境为载体,以山地运动、疗养、探险、科考、教育、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山地旅游,是促进人类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人类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涡度相关的森林碳交换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碳交换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校验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评价和预测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作用的基础.近10a来,涡度相关(EC)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圈的能量和物质交换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整合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及各区域通量观测网络中森林站点已发表的EC测定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碳交换组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总生态系统呼吸(TER)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从全球尺度看,森林NEP具有明显的纬度格局,受TER和GPP联合控制,其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暖温带森林〉寒温带和热带雨林〉北方森林和亚高山森林.在气候因素中,年均温(MAT)对森林碳交换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sAP)的作用.随MAT升高,GPP呈线性增加,而TER则呈指数式上升,从而使NEP在MAT超出20℃的阈值之后开始下降.SAP小于1500mm时,GPP,TER和NEP的变异性很大,但均呈现随SAP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森林碳交换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因时间尺度而异.NEP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主要是由于气候波动和碳交换组分对环境变化响应的不同步性引起的.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碳交换具有明显的林龄效应.随森林的发育进程,一般表现为:森林采伐初期为碳源,当相对林龄(即实际林龄与轮伐期年龄的比值)达到0.3左右时由碳源转变为碳汇,近熟林或成熟林的碳汇强度达到最大.这一格局与叶面积指数和相应的GPP变化相关.研究结果突出了碳交换组分的时空动态在森林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全球碳平衡研究中除了考虑森林类型之外还应兼顾森林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和林龄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气象公园是指以气象旅游资源为主体,包括气象景观资源、气候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具有观赏游览、休闲养生、保健疗养、文化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特定的空间地域。不久前,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开展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工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步道是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自然区域,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欧美国家近百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国家步道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国家林业局近日决定,以大山系、大林区为基础,推动一批国家森林步道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推动我国的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自然体验需求,国家林业局近日决定,以大山系、大林区为基础,推动了一批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联合多方力量,逐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经营服务水平。第一批5条国家森林步道公布,它们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罗霄山和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这5条线路位于我国华北、中部、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总长度上万公里,单条步道上千公里,跨越众多名山大川、不同气候带和典型植被类型,串联起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森林冠层和森林边界层大涡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采用各向异性湍流动能闭合方案和3阶Runge Kutta时间积分方案的大涡模式中,引入由森林冠层粗糙元造成的动量拖曳项、热量输入项和TKE耗散项,以模拟森林冠层和森林边界层的气象场. 通过中性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不同叶面积指数算例的模拟分析及与已有观测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建大涡模式对森林冠层和森林边界层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进一步研究表明:不稳定层结条件下较稠密的森林冠层中特有的Kinking & Pairing湍涡结构与森林边界层中湍流的大涡运动相互作用,形成了森林冠层附近的温度斜坡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4)
<正>如今现代都市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疏远,人们眼中只有钢筋水泥,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大自然。我们总是容易舍本逐末,忽视眼前的那抹绿色,忘却了林木丛生对于我们的生存健康来说是何等重要。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来临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学术机构合作,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首次绘制出中国原始森林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现有原始森林面积为1576.68万公顷,占中国森林面积的7.59%。  相似文献   

14.
段雯娟 《地球》2014,(7):16-19
森林资源清查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在于为编制林业区划、规划、计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资源档案以及确定森林利用方案和森林采伐限额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结构、数量、质量和分布,掌握资源消长变化的规律,客观反映自然、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提交准确的森林资源调查材料、图面材料、统计资料和调查报告等。  相似文献   

15.
森林冠层上下湍流谱结构和耗散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新型三维超声风速 /温度仪 ,根据在长白山原始森林冠层上下两个高度上测量的湍流资料 ,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和分析了森林冠层上下湍流谱的结构、局地各向同性和耗散率 .结果表明 ,在惯性副区 ,归一化湍流谱遵从 - 23的指数规律 ;在森林冠层上 ,尽管谱的形状与均匀表面的一致 ,但是 ,大气湍流是非各向同性的 ;而在森林冠层内则是近似各向同性的 ;森林冠层上下湍流能量和热量耗散率比典型草原和牧场的结果大 ,揭示了森林粗糙表面在湍流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扰动和对大涡的破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11)
<正>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可是,长久以来,很多人的观念中森林只是木材的提供地,说起森林效益最先想到就是"砍树"。"砍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一直是森林资源利用的主流。现在,随着生态旅游观念的普及,"看树"这种新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慢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臧敬 《地球》2012,(4):128-131
2012年3月21日,世界第40个国际森林日如期而至。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十流失。5000万年来,地球上形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到了三分之一,它们是80%的陆地生物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自然里徒步穿行,一路看原生态的风景,途中还能免费享用国家建设的基础设施。这样的旅行方式,是不是令人向往?这样的旅行方式,很快就能成为现实。2017年1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公布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分别是秦岭国家森林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和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徒步者可沿自然小径、古道,欣赏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美景,体验荒野,在行走中亲身感受自然荒野之美、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2)
正专家简介:沈国舫,现年83岁,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嘉善县。林学及生态学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9,(4)
正"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