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业竞争力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的运用,构建出包含旅游资源要素状况、旅游市场状况、相关产业状况、旅游企业状况、外部环境条件、政策保障与支持条件等6个基本因素和42个具体影响因子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对四川省、浙江省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与研究,认为乡村旅游产业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层次性的复合系统,乡村旅游资源以外的多种因素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旅游城市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根据城市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对应理念,构建生活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3个典型旅游城市数据,运用TOPSIS模型评价2010~2016年典型旅游城市的生活服务水平,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旅游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城市排序比较稳定,珠三角和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未达到生活服务的高水平阶段;旅游城市在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开放共享层面的评价得分逐步上升,公共服务和出行设施的评价得分下降明显,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和出行设施的增量建设不足;大多数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出行设施、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并且在出行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上的障碍度仍有增大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董文静  王昌森  张震 《地理科学》2020,40(4):628-636
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2018年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②山东省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耦合协调,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③就时序性来说,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呈现阶段性和波动性,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过渡,但尚未演化至良好耦合协调水平;④就空间异质性而论,山东省各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区域性,各市的耦合协调组合状况与其经济水平、历史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存在空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曲阜市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长春 《福建地理》2003,18(2):38-43
本文从旅游资源的类别构成和市场价值上对曲阜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旅游资源的类别构成和市场价值上对曲阜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文章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乡村是乡标兵 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材景观意象和乡材文化象。同时,在分析乡材旅游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与乡村旅游的联系,最后对我国诉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松  李燕林  戴平娟 《地理学报》2017,72(2):242-255
提升旅游竞争力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南京、武汉、成都、大连、厦门等12个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模拟仿真运算构建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上述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 旅游科技创新竞争力是影响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最关键的一级指标,其他一级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旅游经济发展竞争力、旅游发展保障竞争力、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和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② 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均衡,根据评价等级和竞争态势分为5类。第一类北京市是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标杆,5项一级指标评价值均领先于其他城市,总评价值高达0.887,评价等级AA、竞争态势“优势”;第二类南京市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评价值与北京市并列第1,旅游经济发展竞争力、旅游科技创新竞争力和旅游发展保障竞争力评价值均位列第2,总评价值0.536,明显高于除北京市外的其他智慧旅游城市,评价等级BB、竞争态势“较强”;第三类武汉、大连、成都、厦门、镇江、温州、烟台7市代表目前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普遍水平,5项一级指标评价值偏低且差距不明显,总评价值在0.3~0.4之间,评价等级B、竞争态势“一般”;第四类福州、洛阳2市绝大多数一级指标评价值较低,总评价值在0.2~0.3之间,评价等级CC、竞争态势“较弱”;第五类黄山市总评价值仅0.176,评价等级C、竞争态势“弱势”;③ 构建的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评价值的大小判断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优劣,比照指标体系寻找差距并加以完善,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将是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成  龙卓奇  樊荣荣 《地理研究》2020,39(7):1609-1624
研究在解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内涵、构建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易损性、稳定性、响应三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适应性评价模型评价重庆市江津区近11年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状态,辅以障碍度模型诊断并测算其适应性障碍因子和适应性障碍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以破解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2007—2017年江津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总体呈波动上升且不断增强趋势,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系统适应性障碍度由稳定性、响应障碍向易损性障碍转变,其关键障碍因子为化肥使用量、农膜使用量、乡村生产总耗能、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乡村环保投资额占比等;以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强化环境保护为前提降低系统易损性,拓展富硒特色农业增值空间和有效增加乡村资金、人才与技术投入提升稳定性与响应能力是增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视角,以广东肇庆市为例,使用不同城市的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绝对因素和相对因素,分析了肇庆市城市旅游竞争力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因素,提出了进行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一种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下,市政府意识到应当把旅游业作为武汉的支柱产业来抓。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新亮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交通格局、构建城乡网络,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健全管理机制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构建市场维、资源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的指标体系,评价2004—2009,2009—2014年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核心边缘理论,建立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研究发现:青岛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稳居第一,烟台市、济南市紧随其后,其余城市的排名变化不大;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可采取协同发展策略,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次级城市重在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边缘城市以特色策略为主,生态位扩充策略为辅,扩大生态位,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650个乡村休闲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整体表现为“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分布模式,且各邻域乡村休闲旅游地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整体乡村休闲旅游地特征空间尺度为118.36 km,各类型乡村休闲旅游地特征空间尺度表现出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其中历史遗存类区位布局的空间范围最大;其次是民俗文化类和聚落建筑类,两者较为接近,但前者的集聚强度高于后者;自然景观类和产业融合类受自身数量及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空间分布的范围相对较小。同时,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各类型乡村休闲旅游地集聚程度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景区辐射作为供给因素,是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布局发展的基础;人口经济、客源市场作为需求因素,是影响布局的关键;政策支持、发展规划是管理因素,为布局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创新因素驱动乡村休闲旅游的转型与升级。供给、需求、管理、创新4个维度共同调节,影响乡村休闲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赵书虹  白梦 《地理科学》2020,40(11):1878-1888
在构建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典型案例地,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等分析2009—2018年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①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相关系数大于0.8,回归系数为正,两者显著正相关,存在较强的耦合协调关系。②整体上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但各州市二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③除接待服务和政策环境因素外,自然环境、旅游交通等正向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影响程度"旅游交通与接待服务>人力资本>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策环境>旅游宣传"。④针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同类型,研究提出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交通便利性和加强旅游宣传等促进旅游旅游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a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越  候娟娟 《地理科学》2016,36(11):1706-1714
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 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把握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性,通过问卷调查,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11项公共因子,按其对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自然吸引物、资源与环境维护、社会灾难、目的地可进入性与知名度、目的地经营管理、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发展保障因素、目的地组织及其相关政策、目的地基础设施、人文吸引物、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明显受到生态环境制约;2山东省基础环境质量较好,对旅游、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停滞在初级协调的较低水平上;3 2004—2012年,山东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区域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即在整体上是上升的,耦合协调水平自西向东逐级上升,在空间上形成三级阶梯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自然、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为旅游资源的赋存和开发提供条件,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也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力量.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云南省16个州市旅游资源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①尽管云南87.50%的州市旅游资源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