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焕杰 《地质论评》1964,22(1):75-76
一、概述该区位于山西地台沁水盆地的西部。在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纪片麻岩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在本区出露的有奥陶纪灰岩和假整合在它上面的煤系地层,后者有:中石炭统本溪群,厚5.40—30.70米,夹有1—3层灰岩;上石炭统太原群,厚49.00—100.37米,含有3—4层灰岩,可分为  相似文献   

2.
1934年高振西、熊永先、高平等曾详细研究我国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奠定了震旦纪地层的分层基础。其后,随着地质工作的发展和实际资料的积累,许多研究者都发表过有关震旦纪地层划分的论著。特别是近几年来,同一性质的论文,更屡见於各种地质文献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争论症结主要是震旦系上限问题,多数作者主张把上部震旦纪下马岭层及景儿峪层划入下寒武系。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2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讨论会以来,对我国争论了多年的南方、北方震旦纪(系)得到了基本统一,取消了“震旦亚界”这一暂时性的名称,将原北方震旦纪(系)新建三个系.即:长城系(纪)、蓟县系(纪)、青白口系(纪).将南方震旦系(纪)确认为震旦系(纪),并确定仍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震旦系的标准剖面.该剖面原划分为上、下两统,并以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之底界作为两个统的分界线.经过近年对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的研究(邢裕盛、罗惠麟等、马国干)和三峡、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区震旦系的深入调查(赵自强、杨逞和、殷继成、高振家、王务严、朱诚顺等),在上述地区又取得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古地磁及冰川地层等丰富的资料.大批新的成果不断丰富了中国震旦系(纪)的内容.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也给地  相似文献   

4.
<正> 云南东部震旦纪及寒武纪地层非常发育,1941年王鸿祯描述了晋宁昆阳下寒武统磷矿层中的软舌螺化石。1958年,廖士范报道在震旦系灯影组灰岩中,发现软舌螺化石。1964年,江能人等在晋宁梅树村,将下寒武统含软舌螺化石的磷矿层,称为梅树村组。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8—1979年,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六分队在阿尔泰山北部中、苏边界一带,发现大量的震旦纪微古植物,这对阿尔泰山震旦纪地层的确定与对比,古地理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阿尔泰震旦系的微古植物是地质局科研所彭昌文分析鉴定,邢裕盛、高林志复查。 在哈拉斯北剖面,根据岩性、微古植物及层序归纳为5套,自上而下为: 上覆地层: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6.
贺伟建 《地质论评》1964,22(3):192-197
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燕山准地槽内,区内地层主要由含铁矿的震旦纪沉积及中生代火山岩系组成,间有早寒武世地层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岩系在矿区以北普遍分布。震旦系层位及岩性可与华北标准剖面对比,其自下而上的分层如下:  相似文献   

7.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震旦系高于庄组在我国北方是一重要的含黄铁矿层位。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探大队对辽西、辽北地区高于庄组进行了区域调查。本文仅就调查资料对工作区高于庄组含黄铁矿层进行初步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教正。一、辽西、辽北震旦系高于庄组工作区西自辽西的凌源县,东至辽北的丌源县;北界朝阳、阜新至铁岭一线,南界锦西至沈阳、抚顺一线。总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辽西区的震旦纪地层较齐全,总厚度8700余米。辽北区缺失其下部地层,火红峪组(已浅变质)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前震旦纪占老变质岩系之上,总厚大于7400米。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地体大致为现在的柴达木盆地范围.大地构造上,它是一个微型大陆或中间地块.目前,柴达木地体内已知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前震旦系达肯大坂群.不整合于达肯达坂群之上的是震旦系的全吉群和下寒武统含冰碛岩的小高炉群.1985年,我们对全吉群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其目的:①求得柴达木地体震旦纪的古纬度;②初步了解全吉群的磁性地层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进行磁性地层相对比.  相似文献   

11.
震旦纪     
"震旦",为我国古称."震旦纪"(Sinian)这个名称是我国地质工作者以河北蓟县震旦地层首创的.早在1923年田奇(王隽),1934年高振西等分别描述了北京南口的震旦剖面和划分了蓟县震旦地层.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1939年也曾指出:"南口剖面是震旦系'经典剖面'(Classical Section),震旦系的'标准剖面'(Standard Section)在蓟县地区."自"中国的震旦系"论文发表以来,"震旦系"就成为中外地质工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部的库鲁克塔格、中天山和北山是我国西北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的标准出露地点之一(图1)。1928年以来,E.(王那)琳和B.M.西尼村等曾先后对该区的前震旦系作过概略研究。1957年以后,地质部和新疆地质局的一些地质队曾到该区进行工作,搜集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本区前震旦纪地层创造了条件。笔者对上述地层及有关问题作了较系统的归纳和探讨,现简介于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中毅 《地质科学》1959,2(1):28-29
我们在太行山二十四个县进行了初步找磷工作,得到了一些认识,现在将它写出,供同志们参考。几乎各个时代的地层均含有磷矿,而以下震旦系中部、下寒武系及二迭系上部(石盒子系上部)为好。各含磷层的情况。大体如下: 1.前震旦系在夹有大理岩及钙质页岩的绿色页岩及角闪片麻岩中含有磷矿。此外在大理岩及钙质页岩中也含有一些磷矿。含磷厚度约达三十米,但它的品位均很低,分布则较广。 2.震旦系在山西平顺到昔阳一带的震旦纪地层中几乎全为白色及紫红色砂岩,在其中部的灰黑色、灰绿色泥质砂岩中含磷较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余以生 《甘肃地质》1994,(Z1):54-89
甘肃的震旦系可分为3个地层区、2个地层分区和2个地层小区。各沉积区所建的地层系统和层型剖面与邻区及我国有关的层型剖面进行了对比。在北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典型的震旦系冰碛层剖面,除个别分区外,各区均有冰碛层分布。  相似文献   

17.
峡东地区震旦纪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英 《地质论评》1981,27(5):452-454
近十年来,峡东地区震旦纪微体古生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对建立我国震旦系层型剖面,进行世界性生物地层对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上统陡山沱组的微体化石,据邢裕盛、刘桂芝研究和赵自强等的资料,计有21属、27种(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2新属、7新种、3新联合种。尹磊  相似文献   

18.
吴林  管树巍  冯兴强  任荣  张春宇 《岩石学报》2020,36(11):3427-3441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区,由于各分区研究程度及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大,且近期盆地内部钻井揭示越来越多,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逐渐突出,传统分区方案面临诸多挑战。综合地质、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认为,塔里木南华纪原型盆地基底、充填过程、分布统一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区域地层格架剖面显示南华纪-震旦纪原型盆地分布于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表现出北强南弱的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因此,本文以原型盆地中南、北分异的特征为原则进行地层分区,大致以现今中央隆起带南缘为界,分为北部地层分区和南部地层分区。北部可划分为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地层小区和西部阿克苏地层小区,其中阿克苏地层小区包括原方案中柯坪、塔克拉玛干北部、哈尔克山分区;南部初步划分出铁克里克地层小区,具体有待完善。震旦纪末期,受柯坪运动"大继承、小改造"的演化模式影响,北部地层分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烃源岩。因此,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新元古界分区新方案既符合南北不同的超大陆动力学背景,又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理论意义与勘探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9.
闽北地区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其中铅、锌为区内优势矿种,广泛分布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以前震旦纪龙北溪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中最为多见。其成矿特征可分为热液型铅锌矿床、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及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矿床。其形成受地层、岩浆、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制较为明显,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中的绿片岩、压扭性断裂及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应是本区铅锌矿床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前寒武纪地层中各类金属、非金属等特大型矿床和具工业价值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因此世界各国对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普遍引起重视,并通过各种研究途径,尽快地建立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进一步指导找矿和探矿。迭层石作为研究前寒武系的一种古生物手段,日趋被大家注意,试图用迭层石来解决前寒武系特别是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众所周知,我国震旦纪地层分布之广、出露之全、典型剖面研究之早,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其中迭层石丰富程度也是世界少有的,这些事实,早被世界广大地质界所公认。但是苏修反动学者,出于反华、反共、反革命的目的,借口我国震旦纪地层研究的某些不足,恶毒攻击,妄图以“里菲”取代“震旦”的名字,真是痴心妄想。所以,我们加快震旦纪地层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具有反修的政治意义。苏修的一位学者较系统地介绍了迭层石的研究现状,文中也反映出树“里菲”眨低“震旦”之意,所以在参阅时要持批判态度。但是,鉴於迭层石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分类、归属和鉴定标志以及使用价值都未定型,因此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快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迭层石研究方法,为捍卫我国震旦系是世界标准地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实迭层石方面的依据,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