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冬苗 《中国地名》2012,(4):74-74
我们知道唐代有个张继,只为他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襄阳)人,天宝十二年中进士,大历年间入内侍,该诗写于他中进之前,尚是一名默默无名的穷儒生。一首短短的小诗,成就了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2.
黄杰 《中国地名》2012,(4):26-27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又斜。可奈王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这是徐祯卿名作之《偶见》。徐祯卿(1479-1511),字昌榖,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  相似文献   

3.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是我国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杜牧才思敏捷,文风洒脱,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杜牧一生喜好游历,并吟诗作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尤以《清明》一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  相似文献   

5.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瑶姬,号栖贤山人,德清县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为妻,元延四年(1317年)册封魏国夫人。管道升的故里德清县位于浙江省湖州。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494年,吴越二国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关于夫椒地望,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不一:一说在今江苏苏州市境,见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一说在今江苏无锡市境,见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九十二“常州武进县”条;一说在今浙江绍兴市境,见宋嘉泰《会稽志》卷十八引《郡国志》。在这诸说中,以江苏苏州市境说影响最大,诸如越史权威学者蒙文通先生所著的《越史丛考》、新版《辞海》以及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均属此说;笔者对吴越史关于夫椒地望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觉得夫椒地望浙江绍兴市境(即越地)说…  相似文献   

7.
苏轼一生至少曾有四次到过湖州。第一次在熙宁五年(1072)冬通判杭州时,受江南转运司差遣,为湖州知州孙觉相度湖州至松江(今吴江松陵镇)的堤堰;第二次在熙宁七年(1074)九月离杭州到密州任知州时路过湖州,曾与当时的湖州知州李常、诗人张先等六人聚宴,张有《六客词》记叙了这次雅会;第三次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他从徐州调知湖州。到任仅三个月,七月底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第四次是元四年(1089),苏轼由杭州知州升迁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进京途中奉旨视察湖州、苏州水灾,与曹子方、刘景文等文人在湖州欢聚,苏轼有《定风波·后六…  相似文献   

8.
1553年前,也就是葡人到澳门之前,中国海盗曾引葡人到双屿港盘踞、走私 22年。关于双屿港的位置,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文献中,有一些不同的表述,有将这定位为福建省境内的,也有将之定位在我省象山港的。然近二十年来,经过文史界,特别是舟山学者的努力查考,认定位置,即今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西南部的双屿门水道沿岸。   1.做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据明代的文献记载。胡宗宪《筹海图编》说:从梅山港的北岸郭巨出发,“南至双屿港,约半潮”。朱纨在《双屿填港工完事疏》中也说:“臣自郭巨 (千户 )所亲渡大海…  相似文献   

9.
王戈情:知名作家,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创作了剧本《胡蝶》、《晚秋》、《帝国军妓》、《魂归何处》及《周璇》(与人合作)等,影响颇大。王璐瑶:王戈情之女,著名影视演员,曾在《大唐歌飞》、《天龙八部、》《雪山飞狐》、《周旋》、《王府刀客》、《帝国军妓》、《梁红玉》、《真假一家亲》等50多部影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出版个人唱片专辑8张,她被媒体称为“东方美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浩如烟海、叹为观止的古典文献中,《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它所记载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被后世读者理解,常被斥为怪诞不经。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汉书》作者班固对其评语中有“放哉” (今意荒唐 )词。连“五四”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正由于它是“奇书”,也吸引了历代一些好事者去研读,刺激这部分读者产生了一些兴趣。如汉代有很多人研读《山海经》,认为其“奇可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复原公元五世纪本地区的地理景象,用以显示本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朝)本地区就设立了龟兹(音丘慈)县,用于安置从西域(今新疆)龟兹来的大批移民。公元五世纪,在契吴山(今达布察克镇西南的阿拉托洛海丘陵)下即建有契吴城,当时的契吴山下有大片沼泽和一条河流,而现在当地已是一片沙地了。当时在诸次水(今秃尾河)中游,在长城外有一处名为“榆林塞”的要塞,榆树繁茂;从要塞向西有一连串的《榆柳之薮》它们穿过沙地直达龟兹县西北部。现在这些都已消失了。当时从夏洲(今白城子废墟)有一条大路北经契吴城、穿过鄂尔多斯高原远通塞外,而现在的夏洲则已是一片废墟了。  相似文献   

12.
《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俊  潘玉君 《地理学报》2012,67(8):1149-1152
北京大学唐晓峰的著作《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以下简称《从混沌到秩序》, 内引此书只注页码) 已出版近两年[1], 国内也已有过一篇书评[2]。但就笔者所能解读来看, 该书实在是一部论述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好书, 对于认清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特质、理论体系, 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思想基础, 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尤其是人文地理学, 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故而, 拙文非常赞同爱德华·苏贾(EdwardSoja)所主张的建构性评论[3], 以述带评, 推荐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植棉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据《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武帝琳崖(今海南岛)“太守会稽孙幸调广播幅布献之”,“西南夷传”中亦载:“哀牢夷(今云南澜沦江一带的傣族)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五世纪汉沈怀远著《南越志》载“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古终藤,结实如鹅毳,核如琳珣,  相似文献   

14.
4、弄清盘庚从何处迁都于殷毫即偃师商城,可证《史记》比《竹书纪年》载盘庚朝之事可靠。自殷墟发掘出土甲骨文以来,多数人因轻信《竹书纪年》所谓“自盘庚徙都,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部’之说,由于有了这样一个盘庚迁殷后,便更不徙都之说的固定模式,使得多数人未能从《竹书纪年》之说中解脱出来,仍然盲目地相信《竹书纪年》之说,因此,这对他们研究盘庚朝之事的准确性打上了问号。如前所述,盘庚迁殷之殷地望不是今河南安阳小屯,而是今河南偃师商城。安阳小屯遗址根本不存在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时期的遗物,我们岂能说…  相似文献   

15.
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卡卢特勒附近,有一个以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名字为名的法显石村,千百年来一直被斯里兰卡人民作为两国历史交往的重要纪念地。 法显石村传为佳话是有一番来历的:1500多年前,中国东晋的著名高僧法显有感于“经律舛缺”,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偕同学慧景、道整等从西安西行求法,度流沙,越葱岭,遍历北、西、中、东天竺等地,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住两年,获得多种佛经梵本,由海路归国。他据旅行见闻,撰《佛国记》。书中所记斯里兰卡的情况,比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经史书《岛史》和《大史》早100多年。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17.
~~有苎翁泉,又呼陆家井。唐隐士陆羽号‘桑苎翁’,著有《茶经》传世。陆家井为苎翁泉。余杭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集刊》1986年第一期总第三期)于是把陆羽著《茶经》的地点进一步定格在余杭双溪。接着,又有张堂垣先生的《陆羽泉记》,称:“弟子沈君偶见《双溪十景诗》,其中记有苎翁泉,知余正苦于寻觅,乃撕下此页,辗转送来。”又说:“根据县志记载,几经查访,果在双溪附近找到苎翁泉。又据《双溪十景诗》、《苎泉怀古》诗和《余杭县志》所记,陆鸿渐隐居苕溪,当更确切。”(《集刊》1989年第一期总第六期)所谓的《双溪十景诗》被称为“古书”,…  相似文献   

18.
地名渊源解释是中国传统地名学的主要内容 ,但专门解释地名渊源的著作非常罕见。最早的地名渊源实例可上溯到先秦时期 ,然而第一部专门解释地名渊源的著作则晚至明万历年间始告诞生。从明末到清亡 ,近三百年间仍无这样专门的著作。第二部专门解释地名渊源的著作 ,直到民国年间方才问世。这就是吕式斌所著《今县释名》一书。吕式斌(1883—1962) ,字允甫 ,山东省文登县(今为县级市)吕家集人。父吕正斯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 ,官至工部主事。式斌自幼好学不倦 ,18岁中秀才 ,23岁列优贡生。后受业于柯劭先生门下 ,“…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拙文《谈唐代地名人诗的普遍性及文学功能》中曾指出:“在唐代,地名人诗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各时期作品中,表现在边塞、田园等诗派中,表现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中,表现在古风、歌行、律诗、绝句、七言、五言等诸体式中”、“地名人诗,对于唐代文学发展,确实立了一大功劳。”(见1995年《中国地名》第3期)。从此立论中,亦可引申出地名人诗必突出地反映在盛唐的边塞诗中。从当时作者亲赴地域及亲见风光的描写来看,其中最突出的边塞诗派代表,当属岑参(cen shen)。  相似文献   

20.
一、说不尽的苏轼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7月,我国北宋的一颗文学巨星陨落了。这颗巨星就是做了四十年官,遭到多次打击,却又终生与文学相伴的苏轼。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对地名文学贡献最杰出者,他毕生浸淫在文学艺术生涯中,给后人留下2,700多首诗、300余首词和数百篇文、赋。其中,一些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名著如《游金山诗》、《新城道中》、《安国寺寻春》、《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中秋》、《浣溪沙》、《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