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徽沙坪沟斑岩钼矿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坪沟斑岩钼矿是大别成矿带近年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细粒石英正长岩与中粒石英正长岩分别形成于122.51±0.81Ma和121.5±1.3Ma,正长斑岩形成于120.7±1.1Ma。通过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00±1.8~113.6±1.7Ma。成岩与成矿时差约7Ma,指示含矿热液活动时限较长。长时间的热液活动可能是形成沙坪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的重要因素。沙坪沟钼成矿时间与大别带钼矿化时间(133~110Ma)高度一致,与东秦岭晚期钼矿化时间相同。大别带钼矿是秦岭-大别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形成于相同构造背景下,是区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河南祁雨沟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祁雨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是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金矿。本文全面总结并深入分析了祁雨沟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以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确定成矿流体由岩浆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以碳-硫-铅同位素体系厘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流体系统,以铅、碳同位素确定熊耳地体南侧的中-新元古代地层是不可缺少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因此认为:在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熊耳地体南侧的陆壳板片沿马超营断裂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熔融作用派生了祁雨沟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其成因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即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新村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村钼矿床是海南省近年来发现的具中型规模的钼矿床。文章对赋矿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2.0±1.5)Ma(MSWD=2.3);对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范围为(97.29±1.43)Ma~(98.52±1.55)Ma,加权平均年龄为(97.84±0.64)Ma,等时线年龄为(98.90±3.40)Ma,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辉钼矿的Re含量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指示新村钼矿的成岩成矿物质来自于壳幔混源。新村钼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与海南岛最重要的钼成矿期(95~105 Ma)一致,属中国东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钼成矿事件的一部分,与该时期岩石圈大规模拉伸减薄、软流圈上涌及强烈壳-幔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良山钼矿是钦杭成矿带近年发现的大中型矿床,在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矿区内石英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8.2±2.3Ma。通过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168.9±1.4Ma。指示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同时发生,含矿热液活动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岩浆活动可能是形成良山钼矿床的重要因素。良山钼矿床的成矿时间与钦杭成矿带内华南燕山期第一阶段大规模多金属矿化时间(170Ma)吻合。良山钼矿床形成于同一区域成矿背景下,是区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为华南燕山期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东坪碲金矿床是与碱性侵入岩有关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碲金矿床。虽然前人已对该矿床做过大量研究,但其成矿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对矿床中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年龄进行研究,对成矿年龄和矿床成因进行限定。矿床中的辉钼矿存在浸染状和细脉状两种产状。浸染状辉钼矿通常产于正长岩,与硫化物共生,Re-Os模式年龄为(401.1±2.1)和(402.8±2.1) Ma。细脉状辉钼矿主要产在石英-硫化物脉中,其内部及裂隙中产出大量自然金,Re-Os模式年龄为(380.3±2.0)和(376.9±2.9) Ma。含金石英脉中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394±1.7) Ma,热液锆石U-Pb年龄为(382±4.7) Ma。辉钼矿与锆石年龄一致,且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侵位年龄相吻合,因此认为东坪碲金矿床存在泥盆纪成矿,可能与水泉沟岩体岩浆活动有关。矿床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流体的交代、活化、富集过程,最终形成大型碲金矿床。矿床中的碲主要来自上地幔或洋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水泉沟碱性岩浆出溶的高氧逸度、中偏碱性的流体和脱气作用为碲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矿石辉钼矿Re-Os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床是湘南地区近年发现的远景规模达大型或超大型的黑钨矿石英脉型热液钨-钼矿床,然而对该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和钨-钼成矿年龄还缺乏研究.本文利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定, 获得其侵位年龄为222.1±2.0 Ma,其中还发现其锆石内核含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晚三叠世年龄的锆石具低的εHf(t)值(-4.7~-10.9)和1.6~2.0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华南古元古代基底物质或者更古老的基底物质改造而成.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4.3~8.5)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利用辉钼矿Re-Os 等时线法,获得该矿的成矿年龄为157.3±6.6 Ma (n= 5, MSWD = 0.11).高坳背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龄、Hf同位素资料和钨钼矿成矿年龄表明, 花岗岩中存在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说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华南古老的陆壳基底有关,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而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推测该矿深部有晚侏罗世的花岗岩存在.这些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研究华南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南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床是湘南地区近年发现的远景规模达大型或超大型的黑钨矿石英脉型热液钨—钼矿床,然而对该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和钨—钼成矿年龄还缺乏研究。本文利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定, 获得其侵位年龄为2221±2.0 Ma,其中还发现其锆石内核含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晚三叠世年龄的锆石具低的εHf(t)值(-4.7~-10.9)和1.6~2.0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华南古元古代基底物质或者更古老的基底物质改造而成。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4.3~8.5)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利用辉钼矿ReOs 等时线法,获得该矿的成矿年龄为157.3±6.6 Ma (n= 5, MSWD = 0.11)。高坳背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龄、Hf同位素资料和钨钼矿成矿年龄表明, 花岗岩中存在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说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华南古老的陆壳基底有关,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而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推测该矿深部有晚侏罗世的花岗岩存在。这些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研究华南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延边地区棉田花岗闪长岩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的研究, 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开始时间给予制约.棉田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次要的花岗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该岩体形成于早侏罗世(177±2 Ma, MSWD=1.13).在地球化学研究方面, 它们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 A/CNK值介于0.88~1.12之间, 属准铝质, 为I型花岗岩, 并且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轻稀土元素(LREE)以及Th、U,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P).岩石的ε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介于±8.72~±12.28和437~663 Ma之间.结果表明, 岩体的原始岩浆源于新增生陆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同时代火成岩的研究成果, 认为棉田花岗闪长岩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9.
镰子沟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集区西部,矿体受断裂和石英脉体控制,围岩蚀变以钾化和硅化为主。矿床浅部以金矿为主,深部发现金钼(共)伴生矿体。为了确定镰子沟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选择镰子沟金矿床正长斑岩和金钼矿石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研究。获得正长斑岩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02.9±9.9Ma,此年龄明显早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形成时代;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28.8±6.5Ma,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晚于区域已知花岗岩形成时代。综合研究认为,镰子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区域花岗岩无关,可能与深部流体或隐伏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花钼多金属矿为华北陆块宝音图岩浆弧内的一处具有大型规模的隐伏矿床。钼矿体呈隐伏状赋存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体与宝音图群二云石英片岩外接触带,大致呈不规则厚层状、脉状及网脉状,近NW向展布。发育钾化、云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对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257.2±1.3)Ma,表明查干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对辉钼矿开展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38.6±4.4) Ma,模式年龄为(240.0±1.6) Ma,限定查干花钼矿是印支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辉钼矿Re含量为64 502×10-9~245 621×10-9,推测其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1.
河南鱼池岭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河南嵩县鱼池岭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钼矿床,产于被前人认为白垩纪的合峪花岗岩基内部。鱼池岭矿床5件辉钼矿样品的铼锇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134.3±2.0)~(141.8±1.6)Ma 之间,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4.3±5.2Ma(1σ,MSWD=3.7)。据此,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定合峪复式花岗岩基的岩浆侵入序列为:(1) 144Ma之前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 144Ma左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3) 136~127Ma左右的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4) <127Ma的(石英)正长斑岩脉或岩株;合峪复式花岗岩基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非前人认为的仅限于白垩纪;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为碰撞加厚的造山带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或减压增温体制,岩浆侵入和成矿作用与地壳快速隆升事件相伴随。 相似文献
12.
石宝沟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主要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发育岩浆暗色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1)Ma(N=15,MSWD=0.34)和(157±1)Ma(N=17,MSWD=0.10)。这些花岗岩的A/CNK=0.82~1.02,Na2O+K2O=7.61%~8.91%,K2O/Na2O=1.02~1.48,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LREE、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铕异常,个别样品具有正铕异常(δEu=0.81~1.12)。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22.6~-8.3,tDM2为2.64~1.73Ga;中细粒二长花岗岩εHf(t)为-26.9~-12.4,tDM2为2.91~1.99Ga。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宝沟花岗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但也有年轻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东准噶尔早二叠世后碰撞岩浆活动:蕴都卡拉流纹岩SHRIMP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发育的大规模古生代中晚期中酸性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以及年代学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东准噶尔晚古生代的岩浆作用过程及中亚地壳生长方式.野外地质考察得出,东准噶尔蕴都卡拉地区展现北东-南西向区域性挤压构造变形,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基性岩、中酸性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组合.本文报道了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蕴都卡拉流纹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3个流纹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共同指示,蕴都卡拉流纹岩形成于276.0~ 279.8Ma.流纹岩高硅(SiO2=60.61% ~ 78.07%)高碱(K2O+ Na2O=6.46% ~9.28%),高Fe2O3T (0.70% ~3.30%)、Ga/Al,低CaO(0.18%~2.79%)、MgO(0.13%~1.31%),富集轻稀土和高场强元素(Zr、Hf),亏损Ba、Sr、Eu,弱亏损Nb、Ta,具有A型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锆石具有正的εHf(t) (10.3~14.6)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348~557Ma),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年轻的下地壳物质的重熔.综合东准噶尔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前人对本区蛇绿岩带的研究得出,蕴都卡拉地区在早二叠世处于伸展环境,该流纹岩可能是弧-弧或弧-陆后碰撞伸展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过程中造成年轻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的产物,同时表明垂向生长在中亚造山带早二叠世地壳生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印支期成矿事件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17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中生代邓阜仙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2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邓阜仙岩体是侵位于印支期(222.9~225.7Ma)和燕山期(151.1~159Ma)的复式岩体。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具有高的SiO_2含量、高的A/CNK值,含过铝质白云母、堇青石等矿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明显亏损Nb、Ba、Sr、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邓阜仙岩体具低的ε_(Nd)(t)值,~(176)Hf/~(177)Hf值小于球粒陨石的值。综上认为,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为S型花岗岩,源区分别为古元古代地壳贫粘土质岩石、富粘土质岩石部分熔融。研究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下,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则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16.
豫西西峡地区青岗坪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地区发育大量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研究这些花岗岩对于了解二郎坪岩群和北秦岭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豫西青岗坪地区侵入二郎坪岩群的花岗闪长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的综合分析,取得以下初步认识:豫西青岗坪地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75.2Ma±2.7Ma,此年龄限定了二郎坪岩群构造侵位的上限。豫西青岗坪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MgO、Fe2O3、Cr、Ni含量和相对较低的Mg#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豫西青岗坪花岗闪长岩应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已有的资料,认为在古生代早期(520~480Ma)北秦岭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陆壳汇聚碰撞,导致下地壳的缩短、叠置,豫西青岗坪花岗闪长岩便是这一俯冲叠置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大坞尖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北缘,是皖南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采集大坞尖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样品和主成矿期的矿石矿物辉钼矿,分别利用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48.3 ±2.2Ma、148.5±2.1Ma)和成矿年龄(144.4±1.5Ma)。通过区域对比,认为大坞尖矿床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一阶段(150~136Ma)岩浆岩侵入的产物,该阶段是皖南地区重要的钨钼矿成矿时期,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过程中的区域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18.
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ment(s) for more details 相似文献
19.
提要: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 (SiO2=66.01%~70.87%),富Al (Al2O3=14.91%~16.24%),富碱 (alk = 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 (2.0%~3.34%),以及低磷 (P2O5 =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 (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 (23~66)和 (La/Yb)N (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 (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6~0.7101, 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 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