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众所周知,山区一直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与不发达地区,也是目前生态破坏严重地区。这对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66%的我国来说,无疑是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巨大障碍。如不及时、合理地解决上述问题,必将影响我国四化建设的大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 山区是一个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特殊复合大系统。这个系统同一切物质系统一样,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物质能量的迁移、转化、输入、输出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灾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山编 《地理研究》1988,7(4):112-113
1963年10月,根据当时三线建设的需要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全国地理研究机构合理布局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成都设立西南地理研究室.1965年初,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决定西南地理研究室扩建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当时竺可桢教授曾指出,西南分所应以西南山地高原的调查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1966年4月,西南分所正式成立.随后即进入“动乱”年代.1971年4月西南分所体制下放至省,更名为四川省地理研究所.1978年1月,四川省地理研究所复归中国科学院,称成都地理研究所.它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研究,以及山地地理环境形成、演化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从何入手、起步产业和发展产业如何择定、林业在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中的地位、怎样解决贫困山区粮食短缺、开发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如何加强党和政府对经济开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着重提出要重新认识山区,以林为主的目标模式没有过时,山区应重视粮食生产并逐步提高粮食自给率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贫困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开发利用不够;多民族混居,多种经济形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文教卫生落后,科技力量薄弱,人口增长过快。国家对贫困山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经济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为尽快改变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今后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搞好智力开发,把科技作为经济开发支柱;加强横向经济…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黄河流域的环境和自然灾害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害环境的评估划分指标、区划系统、评估方法和区域划分方案,将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灾害带,14个灾害区和31个灾害小区,并对各灾害环境类型区的主要特征和整治重点作了概要描述。  相似文献   

7.
1989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与水利部共同决定,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改由双重领导,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使该所科研工作能更紧密地结合我国水土保持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预测的GIS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沈芳  黄润秋 《山地学报》1999,17(4):338-342
基于GIS技术的信息论原理及方法对四川,云南两省交界的金沙江流域某工程近坝库区进行了区域地质环境的评价及空间预测,划分出库区地质环境稳定性级别,并对基础GIS软件进行了专业分析模型扩展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灾害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作用于得自然环境并从中取得能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环境影响很大。自20世纪以来,人们实现了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又大量消耗和破坏了资源与环境,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协调关系的发展,导致了环境灾害的频生。本文归类分析了中国环境灾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贵州贫困山区的脱贫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季阳 《自然资源》1993,(6):19-21,38
本文以在我国西南山区有代表性的贵州省部分穷困地区为例,论述了人畜饮水困难,农田灌溉缺水,而丰富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却在等待开发利用的状况。贫困山区能源供应严重不足,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丰富的水力资源却亟待开发,文中指出,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将能促进农业生产,乡镇工业的发展和生态产改善,达到尽快脱贫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水、旱、蝗、疫、风、火、雹、震等自然灾害,给河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灾难。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河南防御灾害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有时在灾害面前仍显得软弱无力,各种灾害仍不时出现并给人民带来危害。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致力于兴利和除害两个方面。除害,是灾害防御课题的中心内容。一、河南省灾害概况华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受灾地区,成灾面积占全国总成灾面积的50%。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受灾省份,灾害种类、次数、死亡人数,均列各省之首。河南省的灾害种类有如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对各类风化壳进行综合调查,根据碎屑岩、块状岩、变质岩的风化壳发育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特点,概述了广东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层岩性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矿物成分与滑坡的关系,叙述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暴雨和人类活动是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24h降雨量达到100~250mm,降雨强度50~70mm/h为引发滑坡的降雨量临界值,大于该临界值的雨量和雨强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小于该临界值时引发滑坡的概率较低。该临界值可在全省不同的降雨区域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滑坡灾害监测和预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山地学报》2001,19(3):236-236
由中国科学院一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出版特别基金资助出版的论著《山地灾害与山地环境》(作者:吕儒仁、李德基、谭万沛等)一书2001年4月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8万字,含论文33篇(分为4篇,即环境泥石流、冰川水文与环境、山地灾害与山地环境),长篇报告(1981年、1982年横断山区泥石流考察报告)2篇作:勾附录收入书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主持的“中国山地环境与灾害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5—10日在贵阳召开。会议承办单位有: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来自全国30多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的6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从收到的63篇文章中,选出34篇全文、19篇摘要,出版了会议论文专辑[载:贵州科学,1992,10(2),共140页]。会上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大灾害经常发生,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灾害。据此提出,加强灾害科学研究,促进减灾实践发展必须建立正确的灾害观念即建立大灾害观。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环境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环境灾害综合管理与科学决策为目标,在GIS平台上构建的具有一定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地学分析模型,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与GIS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系统。整个系统由领导层、管理层和基础层3个层次以及环境灾害数据库、远程通信管理、应用分析和决策支持4个主要模块组成,并通过一定数据接口,实现各种地学分析模型与GIS系统的紧密集成,并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系统的建立将有利于重庆市对环境灾害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监测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减少区域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其下属的成都地理研究所改名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山地所)。 改名目的在于,适应改革需要,突出研究特色,更好地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山地所以山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防治,山地环境和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制定山区开发宏观决策、山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山地环境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贫困山区的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了尽快使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就是立足青海实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科学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脱贫致富建立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沙漠公路两侧风沙流场的空间分布特性,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把气流作为连续介质,把沙粒作为离散体系,利用ANSYS标准k-ε湍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模拟了不同沙粒粒径(150、200、250、300、350μm)、不同摩阻风速(0.20、0.35、0.50、0.65、0.80 m·s-1)、不同挡风墙高度(1.0、1.5、2.0、2.5、3.0 m)以及不同挡风墙开孔情况下的公路路基附近的沙粒跃移运动,统计了挡风墙前后的沙粒数目,给出了公路路基坡脚和坡顶等典型断面上的气流速度廓线。结果表明:气流通过挡风墙顶部时受压加速,有利于沙粒的输送,而在挡风墙前部气流遇阻减速,形成沙粒堆积。随着沙粒粒径的变大,沙粒跃过挡风墙的能力逐渐变低;随着摩阻风速的变大,气流输运能力增强,更多沙粒越过挡风墙;随着挡风墙高度的增加,阻挡沙粒数亦逐渐增多;挡风墙开孔的位置和大小亦影响着沙粒的运动。这表明离散相模型对复杂下垫面风沙跃移运动的计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