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查孜地热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热钻孔揭露,发现该地热田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对该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开展研究,发现地下热水为HCO3-Na型; 热水与冷水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显示二者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但又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热水中的δD和δ18O同位素特征表明: 该地热田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海拔为5 652 m以上; 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下渗并与沿断裂破碎带向上运移的地热流体混合后形成地下热水。断裂破碎带不仅是温泉的主要通道,也是地热流体的储集场所,地热田热水在地下运移滞留至少41 a。据SiO2地热温标估算得出,该区地下热储温度为148.18 ~153.49 ℃,天然放热量为2 264.33×1012 J/a。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藏地热田的形成机制及地球物理勘查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武威西营药王泉温泉以往勘探评价的基础上,据近年获悉氦同位素资料以及对温泉所在地花岗岩侵入时代提出商榷等信息,结合邻区地热地质条对比,探讨了温泉形成的热源机制和区域地热背景,认为武威西营药王泉温泉是甘肃地热条件最好的地热田,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为了研究错那地区地热田的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通过对研究区的温泉点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化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使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分析了水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在阐明几种主要的地热温度计原理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地...  相似文献   

6.
杜霏  潘国林 《安徽地质》2021,31(2):165-168
本文结合物探、钻探、综合测井等成果资料,通过对地热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制等因素分析研究,建立了地热田的形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温场平面上大致分布于F3、F4断层与伟晶岩脉(ρ)构成的"三角区"内,垂向特征表现为地热水出水深度各有差异;热储层为F3断裂破碎带,同时F3断裂破碎带亦作为地热流体的主要排泄通道,热源为现代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房或沟通深部热源的现代活动断裂的热对流.  相似文献   

7.
地热田Rn、Hg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童运福,孙书勤(成都地质学院,成都610059)前言随着石油、煤等能源的大量开采而日益减少,开发新能源越来越显得迫切和重要。在新能源中,地热首先被人们重视。我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并已广泛利用。由于用Rn、Hg测量(R...  相似文献   

8.
地热田的形成往往与地质构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堂沟即是如此。笔者从地温场及水化学场的演变出发,揭示了地质构造F1断层、Fa边山断裂带及冶峪向斜的控温作用,它们共同贡献形成的集水“凹槽”是热水田存在的主导因素,而上覆第四系黄土盖层的保温隔热性能为其提供了保证,使神堂沟地热田在众多的边山断裂热水点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福建大田县石牌地热田的地球化学,控热构造特征,论述了南岭纬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热田构造“储热导水,阻热阻水,导热泄水”等三要素,建立了热田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水热蚀变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中—北段的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著名的高温地热田,研究其水热蚀变的时空演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藏南地热的发育特征。通过对羊八井地热田及其水热蚀变岩开展地表调查、显微特征与X衍射分析等工作,总结了其主要蚀变类型特征,划分出黄褐色蚀变中心带、灰白色中强蚀变带、灰白色中等蚀变带和浅灰白色弱蚀变带4个不同的水热蚀变带,并区分出红褐色—黄褐色蚀变期、灰白色蚀变期和淡黄色—灰色蚀变期共3期蚀变。研究结果揭示,羊八井地热田高温地热活动中心一直在北区硫磺沟区域,其水热蚀变活动主要受亚东—谷露裂谷内部的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并与断裂构造活动具同步性;地热水的排泄方式早期为沿北东向断裂构造直接排泄,晚期为经浅层第四系径流后再排泄,由直接排泄向间接排泄转变;中高温地热水的排泄区由北区硫磺沟地区向南区藏布曲迁移。根据研究结果推断,硫磺沟区域的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可作为羊八井热田北区深部地热勘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胡志华  高洪雷  万汉平  张松  郝伟林  吴儒杰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4-67120004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北段的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著名的高温地热田,研究其水热蚀变的时空演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藏南地热的发育特征。通过对羊八井地热田及其水热蚀变岩开展地表调查、显微特征与X衍射分析等工作,总结了其主要蚀变类型特征,划分出黄褐色蚀变中心带、灰白色中强蚀变带、灰白色中等蚀变带和浅灰白色弱蚀变带4个不同的水热蚀变带,并区分出红褐色—黄褐色蚀变期、灰白色蚀变期和淡黄色—灰色蚀变期共3期蚀变。研究结果揭示,羊八井地热田高温地热活动中心一直在北区硫磺沟区域,其水热蚀变活动主要受亚东—谷露裂谷内部的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并与断裂构造活动具同步性;地热水的排泄方式早期为沿北东向断裂构造直接排泄,晚期为经浅层第四系径流后再排泄,由直接排泄向间接排泄转变;中高温地热水的排泄区由北区硫磺沟地区向南区藏布曲迁移。根据研究结果推断,硫磺沟区域的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可作为羊八井热田北区深部地热勘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区域地层(体)中部老外部新的环状分布,断裂构造的环状、放射状展布,核部缓倾拆离滑脱构造的发育特点,幔源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鲁西幔枝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认为鲁西地区北西向陡倾韧性剪切带切割了深部华北地幔亚热柱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导致其减压释荷形成深熔岩浆。岩浆演化序列表现出岩浆基性程度由高变低、侵入深度由深变浅、围岩蚀变由强变弱的总体演化趋势。由于强烈的岩浆上侵使得变质基底隆升、盖层拆离滑脱,形成典型的鲁西幔枝构造,在顶部则发育一系列明显的拆离掀斜断块。  相似文献   

13.
临近雄安新区的高阳地热田处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区内发育以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及下伏的太古界为主的潜山地层,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地热田主要热储层,地热资源丰富。以岩溶热储顶面埋深3600 m线作为高阳地热田的边界,地热田主体位于高阳低凸起、蠡县斜坡内,并涵盖保定凹陷、饶阳凹陷的少量地区。高阳地热田位于区域岩溶顶板温度较高地区,其中高阳低凸起中北部及其西侧边界、蠡县斜坡与饶阳凹陷交界处为温度最高区域,可达120 ℃左右,地热田南部、中东部属蠡县斜坡区域温度低于100 ℃。潜山热储温度等值线整体呈椭圆形态,长轴为NNE向。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水在博野地区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溶解性总固体约5 000 mg.L-1,Cl-(约2 300 mg.L-1)含量明显高于雄县、容城等其它地区,SO42-含量(123~133 mg.L-1)高于同属冀中坳陷的雄县、容城、霸州地区,但低于天津地热田和良乡地热田,表明冀中坳陷与天津、良乡地区分属不同的地热系统。高阳地热田形成的概念模式为来自西部太行山地区的大气降水作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太行山前断裂沟通了地表水与深部基岩地层,大气降水在基岩内经衡水断裂、安国断裂、百尺断裂、出岸断裂及不整合面向东侧渤海湾盆内运移,经断层与基岩发生热对流被加热,随着水动力条件减弱,在高阳低凸起、蠡县斜坡、深泽低凸起等区域聚集形成具有勘探开发价值的高阳地热田。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羊应乡地热田形成特点及评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振  孙善平 《现代地质》1994,8(1):49-56,T001
羊应乡地热田内出露的有关岩石,在地表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地表以下则有大量黑云母花岗斑岩分布。热田的形成与火成岩有较密切的关系,地表热显示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热泉、沸泉、沸喷泉、喷气孔、冒气地面和泉华等。根据其出露特征可分为四个区。经铀系法测定其水热活动的同位素年龄为14.6Ma左右,结合地层对比,认为水热活动时间为中更新世晚期。区内近S—N向的主要大断裂和两组次一级的断裂是水热活动的主要通道和主要控热构造裂隙。初步认为热田应属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热田、目前热田处于产热与散热大致平衡或散热略大于产热的基本平衡状态,探明的热水温度已高达207℃。  相似文献   

15.
16.
河北赤城岩浆岩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俊林  向树元 《地球科学》1989,14(1):95-100
  相似文献   

17.
西藏谷露地热田于2020年成功揭露到189.2℃的高温地热资源,研究谷露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对西藏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揭示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指导意义.本文以构造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最新物探、钻探、水文资料,通过解析构造-水-热循环系统内在联系,总结构造控热规律,并建立了谷露地热田地热系统概念模型.谷露地热田内主要发育N-S向(F1、F3)、E-W向(F2、F4)和NE向3组断裂.大气降水与冰山融水沿盆地西侧九子拉-桑雄断裂下渗,经深循环加热以盆地西缘F1断裂为导热通道向上运移,由于受到南北两侧F2、F4断裂的阻隔作用,热水在F1和F3断裂组成的“Y”字型断裂系统内汇聚集中,形成热储,并在地表沿NE向和N-S向断裂构成的通道系统中运移排泄;盆地基底花岗岩之上覆盖的泉胶砾岩层对热储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保温作用;热田内第四系沉积很薄,热储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为基岩裂隙型热储.F1与F3构成的“Y”字型断裂系统是热储赋存的主要场所,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要以这两条断裂为重点勘查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贾宝华 《湖南地质》1989,8(1):21-28
通过对桂阳县弧形逆冲断裂带的构造形态、构造岩和显微变形特征以及构造活动强度分析,认为该断裂带是地表陡倾、整体西翘东伏、由东向西冲断推覆带。是印支期东西向侧向挤压和燕山期南北向反钟向扭动两次大的构造力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主要是从褶皱到断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其弧形弯转地段成矿最为有利,并有进一步扩大成矿远景的可能,也可为湘南地区类似的构造部门寻找新的矿产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三坑地热田位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的东北侧,三坑向斜岩溶盆地内。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NE与NW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的岩溶裂隙发育带中。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及水热对流系统分析,地下热水是在水热对流系统中由深循环高温构造裂隙水与浅循环8常温岩溶水混合而成。三坑地热田热水资源具有水温适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动态稳定等特点。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