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三峡库区土门子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研究土门子滑坡地质环境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变形破坏模式及起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前缘牵引后缘平推式,现处于整体蠕动变形局部滑移阶段,持续强降雨是诱发其失稳破坏的主导因素,针对滑坡体可能沿多个剪出口发生变形破坏等特征、提出了相应工程防治建议,对指导该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设的扰动成为老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老滑坡复活反过来影响了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营。四川美姑拉马阿觉滑坡属于前缘复活的巨型老滑坡,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复活滑坡位于老滑坡体前缘,滑坡蠕滑变形的体积约为255.6×104 m3;(2)滑坡体呈刚性滑动,表现出单滑面及岩质滑坡的特征,且滑动面大体位于基覆界面位置;(3)经过前后两期治理,抗滑桩阻挡滑体的效果明显,滑体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滑体变形趋于稳定,可以满足电力设施正常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文中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为滑坡的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治理后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平推式岩质滑坡作为一类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典型滑坡,有其特殊的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以广元市剑阁县坟林岩滑坡为背景,研究了缓倾岩质滑坡的特征、成因模式和变形破坏特征。归纳总结出降雨是降低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滑坡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分析认为,此类滑坡产生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后缘裂隙水位抬升,裂隙水压力增加,同时裂隙水渗透在滑面上形成扬压力,滑面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滑坡整体失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排水为主,支挡为辅的治理措施。在滑坡后缘设置截、排水沟,前缘设置抗滑键进行支挡。工程实施两年来未发现任何变形,达到了治理的目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滑坡形成演化及复活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尖扎盆地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和滑坡体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盆地内寺门村滑坡的变形过程、滑带土和堆积体特征,还原了滑坡的演化过程,厘定了滑坡复活因素,提出了黄河上游滑坡堆积体开发利用对策建议,认为(1)该滑坡是2005年之前发生的老滑坡因河流侧蚀和2018年春季人工灌溉引发的复活性滑坡;(2)滑坡体综合治理应与土地整治相结合且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地区的滑坡防灾减灾及滑坡体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延安市子长县阎家沟滑坡为例,分析了沟谷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复活机理,认为沟谷型黄土滑坡再次产生失稳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水流不断冲刷侵蚀滑坡体,使滑坡前缘产生新的临空面,提出了基于"侧挡+排水"的整治措施,实现了低成本的沟谷型黄土滑坡的整治。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9,(6)
暴雨导致武山县洛门镇新观村老滑坡体局部复活,产生多处次级滑动变形。在滑坡区开展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等地质勘查工作,经对滑坡变形特点及稳定性进行分析,选择"重力式挡土墙+地表排水+硬化路面+地下排水盲沟+冲沟反压坝+监测工程+夯填滑坡区裂缝及落水洞"的应急防治措施进行治理。控制滑坡变形发展过程中诱发因素的作用强度,防止产生大规模复活变形,以达到保护新观村滑坡危险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和生活生产环境,为洛门镇新观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张震  庄飞舟 《甘肃地质》2015,24(2):79-83
岷县滑坡灾害较发育,在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活动的扰动下,有些滑坡复活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滑坡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选择岷县八步川滑坡为典型案例,研究老滑坡因人类活动、地震活动而引起稳定性的变化,并通过定量的稳定性分析、滑坡推力计算,提出坡脚挡土墙+预应力锚索框架+局部坡面修整的防治方案。该方案简单易行,防治效果显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家大院子滑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为一"浅层土质牵引式滑坡",滑坡体东西宽145m,南北长156m,坡体前、后缘相对高差121m,上覆第四系覆盖物平均5~6m,滑坡体总方量共计约11.3×104m3,主要滑动方向为140°。滑坡下方居住50户共165人,并建有乡村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潜在经济损失约500万元。2008年"5.12"地震后滑坡体局部出现变形迹象,滑坡体后缘局部出现张裂缝,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2]。后经2009年雨季,由于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滑坡变形迹象进一步加剧,滑坡体后缘拉张裂缝形成贯通,坡体前缘局部部分土体发生滑塌,坡体中部部分树木发生倾倒。本文选取了一条滑坡体主剖面,使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体在天然、降水、地震等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该滑坡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滑坡体后期开展治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宽城县遵(化)小(寺沟)铁路穿越一个体积约77104m3的古滑坡体,因在滑坡前缘以路堑方式穿过,开挖施工导致古滑坡复活。为保障未来铁路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彻底治理。在现场地质调查及试验,以及分别对沿复活滑坡体新滑面和古滑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复活滑坡体的具体特征,提出2种治理方案,即抗滑桩方案和削方+抗滑桩+桩间挡土墙方案。通过综合比选确定后者为采用方案,并具体进行了削方、抗滑桩、截排水系统和坡面防护等设计。  相似文献   

10.
古老滑坡往往规模大,变形持续缓慢。通过详实调查研究表明,池头滑坡具有显著的古老滑坡的系列特征。滑坡局部复活主要影响因素是后缘弃土石堆载加压、坡中耕作蓄水、前缘河流侵蚀和强降雨诱发。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丹巴县典型滑坡GPS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利用GPS监测丹巴县甲居滑坡、干桥沟滑坡、红军桥滑坡和亚喀则滑坡昕获得的速度矢量图。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8月~2007年12月甲居滑坡位移量北侧较南侧大,干桥沟滑坡位移量较小;2007年5月~12月红军桥滑坡位移量较小,亚喀则滑坡部分测站位移量较大,变形严重。  相似文献   

12.
川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其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大型滑坡发育最为密集的地区,严重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在面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以川藏铁路沿线茶树山滑坡、川藏公路102道班滑坡、八宿怒江滑坡、理塘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为例,在ENVI51和eCognition软件平台上,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 2以及Landsat遥感卫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采用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法对滑坡的遥感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和目标区域,再结合目视解译,能够得到滑坡的细部信息,提高遥感影像滑坡解译的成功率,特别是对川藏铁路沿线等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的滑坡调查工作有重要意义。最后,结合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古滑坡和新生滑坡的识别进行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植被指数提出了滑坡遥感信息量判别(GVI)模型,并构建模型的质量函数IGVI;统计样本的结果显示古滑坡的IGVI值明显低于新生滑坡,表明本研究提出的GVI模型可以为识别古滑坡和新生滑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德伟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34-236,242
在四川境内发育的特大型滑坡调查基础上,对四川境内特大型滑坡的数量、类型、变形特征、危害方式,以及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的"构造影响、地形控制、流域式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特大型滑坡调查、工程治理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为防御特大型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危害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谢家包背斜与滑坡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作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有关构造特征与滑坡之间关系以及相同局部构造上多个个体滑坡之间的因果关 系研究很少。在应用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研究现状,以谢家包断层传播褶皱为研究重点,对局部构造与滑 坡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上盘断坡形态特征控制着长江流域和青干河流域滑坡群分布,使其在整体空间演化上表 现出从西向东滑坡体规模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长江流域滑坡群规模明显大于青干河流域滑坡群,这与断层传播褶皱两翼 倾角变化密切相关,南翼青干河流域岩层倾角明显大于北翼长江流域岩层倾角。研究表明大型滑坡发生与局部构造类型及 河流切割局部构造的部位相关,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对单个滑坡的控制,还在于对整体岸坡带演化规律、个体滑坡演化 之间因果关系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四国地区分布有大量具有独特地质条件和活动特征的结晶片岩滑坡。长期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的集中降雨是影响此类滑坡活动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对此类滑坡活动观测资料和降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结晶片岩滑坡的活动特点以及集中降雨对其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有效雨量和滑坡位移等反映降雨影响和滑坡活动状况参数的分析,揭示了集中降雨与滑坡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且确定了对该地区滑坡活动产生影响的降雨特征,为此类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启兴  李彬  毛建业  马鸣  王辉 《世界地质》2013,32(3):618-626
滑坡的灾害特征与成因机制是滑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充分了解北山寺斜坡区对人民生命财产与斜坡区内文物古迹造成的威胁,本文以北山寺斜坡区为例,以现场调查及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对滑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区主要发育有老滑坡及其上的林场场部Ⅰ号新滑坡、三清殿Ⅱ号新滑坡和深层潜在滑坡。查明了各个滑坡的形态、长度、宽度与厚度等信息。老滑坡、林场场部Ⅰ号新滑坡、三清殿Ⅱ号新滑坡属浅层滑坡,崩坡积物与下覆基岩接触面间的潜在蠕滑面是控制该浅层滑坡滑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总结出深层潜在滑坡的发展模式,即卸荷回弹、前缘沿潜在弱面滑移--后缘拉裂变形--压致拉裂扩展--深层潜在滑移面形成与贯通。  相似文献   

17.
滑坡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如果滑坡危及城镇、交通干线或其它重要设施,则其致灾损失可能非常巨大。由于不稳定斜坡变形有一个累进的过程,因此在发现斜坡出现滑坡变形迹象后尚有一定时间采取应急措施躲避或者减轻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阻止滑坡灾害的发生。通过四川省丹巴县建设街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布置的分析,探讨活动型滑坡治理措施布置的合理性及时效性,可为广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新桥滑坡群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二级公路所经新桥古崩塌体(岩堆)规模巨大,形成历史久远,当地人民称其为“垮山地势”。新桥滑坡群是在新桥古崩塌体基础上形成的。由3块小滑体(E、F、G)构成的一个大型的岩堆滑坡群。每个滑坡规模不等,发育阶段不同,成因各异。新建二级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垂直于E、F、G3个滑坡主轴线,从滑坡体中上部通过。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群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直接威胁路线安全的E、F、G3块滑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从工程角度出发,总结了滑坡区的公路选线及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突发性高位滑塌灾害日益频发,造成恶劣影响。这类地质灾害调查难度高、隐蔽性强,单靠群测群防和地质调查难以解决灾害的防治问题。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测量(InSAR)中的SBAS-InSAR技术为特大型老滑坡灾前形变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利用SBAS-InSAR技术对金沙江流域沃达村滑坡进行地表形变监测,获取了2017年3月30日至2019年9月28日内的形变结果,划定了强烈形变区(Ⅰ雷达)、均匀形变区(Ⅱ雷达),分析了滑坡复活区整体和局部滑塌地表形变速率、累积位移变化趋势和主裂缝形变情况。同时实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和复核,发现老滑坡复活区变形迹象与SBAS-InSAR技术解译成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表明SBAS-InSAR技术在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类似老滑坡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山滑坡位于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距隔河岩大坝54 km,是该库区的大型滑坡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50多户200多人的生命安全及隔河岩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槽探等工程勘查手段,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制,查明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滑坡稳定性主要受暴雨、水库水位涨落等外动力因素的影响;从深部位移及地表位移、地表裂缝的监测结果分析,滑坡局部产生变形及位移,正处于蠕变阶段;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结合滑坡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滑坡在暴雨加库水位骤降条件下,稳定系数有所降低,局部存在滑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