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姜德文 《地学前缘》2021,28(4):42-47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观是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指导思想.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其自身规律,水土保持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有其科学性与不可替代性,防治水土流失应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施策,系统和综合是水土保持学科建立和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水土流失在中国广泛分布并...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暂未提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还未成熟。为深入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内涵,讨论土地复垦美学表现形式,本文参考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经验,采用文献归纳法和移植研究法,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依托,构建了由要素评价和系统评价组成的嵌套式评价体系。通过解构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visual management system,VMS)评价、美国土地管理局视觉资源管理系统(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VRM)、联邦公路局视觉影响评估系统(visual impact assessment,VIA)、复田景观评价、园林景观美学评价等成熟的视觉评价体系,结合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五元共轭”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黄土高原矿区的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所有指标共计21项,即地貌重塑与土壤重构相关指标8项、植被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7项、景观重现相关指标6项。各项指标完成了定性、半定量化释义,修正了“岩貌、地形地貌、湖泊、毗邻景观”4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土地复垦美学评价不可忽略主观因素影响,应注重景观美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使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表现得更具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露天矿山被开采,不仅使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也衍生了诸如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威胁着矿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山开采后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芦山废弃矿区为例,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恢复治理措施,为小型露天矿山的恢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也促进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珊瑚钨锡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当前珊瑚钨锡矿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废渣废石、土地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以及潜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土地平整、植被修复和排洪渠治理等恢复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位于城外或城郊的矿山被推到了城区甚至是城市中心的位置,矿山闭坑后,由于所处位置特殊,其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思路便显得特别重要。把矿山恢复治理与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有机结合,是寻找矿山恢复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李亮  李思发  赵伟立 《贵州地质》2011,28(2):150-153,157
运用遥感技术定量提取煤矿区内的矿业活动占地、地质灾害、构造、居民地密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对评价因子的量化、分级,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矿区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反映矿区地质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从西北地区矿山开发活动空间分布特点出发,建立多尺度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分析了多尺度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设定不同尺度的评价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有效克服了不同尺度矿山环境评价代表性不足和空间分布的奇异性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尺度和精度.结果表明:多尺度评价方法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特点,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何家宝  汪定圣 《安徽地质》2021,31(1):63-66,70
通过介绍萧县某水泥用石灰岩矿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开采现状情况,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治理工程方案(SNS主动防护网技术、应力锚杆+横梁技术、高次团粒喷播复绿技术),实施工程治理后,取得较好治理效果,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目的,为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为例,简要分析了临近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普朗铜矿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榆神矿区矿山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连娟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5):47-49,54
榆神矿区属我国内陆干旱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山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排平衡状态的破坏和水质污染的问题.针对影响水环境变化的因素提出开展采煤保水研究、调整矿山开发规划、矿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为例,在矿山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地质灾害类型, 预测生产活动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进一步危害,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重点描述了防洪堤坝从方案设计到具体施工的全过程,以及露天采场的恢复与治理、排土场治理、尾矿库治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沉积学和煤地质学原理,通过对王营矿区岩石的结构、古生物化石、垂向层序和沉积断面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从煤系中识别出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沼泽相。认为矿区东南部阜新组高德段沉积期主要为萎缩的湖泊-扇三角洲环境;阜新组高德段主采煤层由湖泊淤浅泥炭沼泽化形成,其他各段主采煤层形成于网结河周期性衰退或消亡阶段的冲积扇前泥炭沼泽,一些不稳定的薄煤层及煤线则为湖滨或网结河湿地中局部的泥炭沼泽产物;泥炭沼泽的发育面积与同时期冲积扇的发育程度呈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irst h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risk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barrier lake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Characteristics of 10 barrier lak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procedure and methods for barrier lake treatment were brought forward. The dams of the barrier lakes can be classified as two classes: block rock in the south and loose deposit in the north. All the barrier dams were stable at the time of investigation, but water drainage channel needed to be constructed and to be protected from blockage or collapse. After the rain season of 2008, some dams needed to be consolidated, and change the barrier lakes to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张集采煤塌陷积水区十多年的时空变化和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自2001年建成投产以来,塌陷积水区面积逐年增加,面积达到近900hm2,2013年5月积水区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同时从春季到冬季,张集采煤塌陷积水区水体富营养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淮北煤田矿井充水因素与防治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战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43-45,49
淮北矿区矿井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是老窑积水、新生界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组)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与奥陶系灰岩水。矿井众多重大突水事故表明,加强太原组、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和断层破碎带的探测与疏放工作,是降低煤矿突水风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柴艳  祁颖辉 《地下水》2011,33(3):165+176-165,176
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河北省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发生区,该区泥石流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中低山区域,其分布与暴雨等值线的中心部位基本吻合;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发生在每年7月20日至8月10日之间的强暴雨时期。泥石流的暴发受到降雨因素和地质因素的双重影响,由于降雨为第一主控因子,在地质地貌条件充许的前提下,决定着泥石流是否能在暴雨中被激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内蒙河套地区的多次野外调查和多个横穿黄河河谷剖面的测量,热释光(OSL)与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样品的采集和测定,以及与黄河上中游其它河段和长江及中国其它河流河段的对比,从而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发现与认识:(1)河套地区不仅包括了具有多期湖泊发育,堆积了厚达数千米的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的断陷盆地,而且在其北侧的阴山山脉南麓,特别是南侧的鄂尔多斯高原北缘,还保存着拔河高度可达300m或更高的黄河9级阶地(T1~T9)。其中,T1的拔河高度2~12m,为内叠的堆积阶地,由松散的砂砾层组成,沿黄河及其支流均有分布。T2至T4,拔河高度分别为12~45m,28~80m和60~115m,阶地高度有自下游向上游变小的趋势。这些阶地大多分布在河套盆地之内,往往以河套古湖的湖相沉积为基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有时以三趾马红土或古近纪地层甚至基岩为基座,在阴山南麓,则以湖相地层、古近纪地层或基岩为基座,往往缺少三趾马红土。河套古湖的湖相沉积往往呈海拔1080~1100m的湖积台地出现,如在托克托东南表现最为明显。在湖积台地之上,有时能见到马兰黄土覆盖,其底部甚至有隐约的古土壤层S1出现。T5至T8,拔河高度分别为75~160m,130~200m,170~260m和250~295m,也有下游高差大、上游相对较小的趋势。组成阶地的砾石层或砂砾石层,有时与含1至多条古土壤的黄土互层,而以三趾马红土或古近纪地层甚至基岩为基座。有时在阶地沉积或三趾马红土之下,保存有河流相的砾石或砂砾石层,部分已被钙质胶结而成为砾岩或砂砾岩,显然是古黄河的沉积物。T9阶地我们只在黑赖沟剖面的两个地点发现,其拔河高度为290~315m,且下伏含有多达22层白色钙质结核层的三趾马红土的基座。(2)ESR与OSL测年结果表明,阶地的时代贯穿了整个第四纪时期。其中,T1形成于全新世中期:T2至T4分别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中期和早中期;河套古湖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T5~T9分别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中期、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早期。在黄河T5~T8之下,特别是其基座的三趾马红土之下所发现的古黄河的砾石层、砂砾层或胶结的砂砾层,其所夹砂层的石英热活化法ESR年龄测定结果为中新世或上新世。(3)研究表明,自新近纪以来,黄河不仅一直存在于强烈下沉的河套盆地,而且也徘徊在与其相伴的、长期持续但具有不同隆升幅度的阴山山脉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北缘之间。这表明,即使在河套断陷的成湖时期,无论是断陷湖还是堰塞湖,黄河不仅可以从一端注入湖泊并从其另一端流出,而且河道也可以在湖泊的一侧或两侧流动。这就是河湖共存。(4)作者在对黄河整个上-中游及部分其它河段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还发现,自新近纪早中期以来,黄河就是一条上、下游贯通的古老大河,尽管古黄河的遗迹已受到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不同特征的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发生了巨大的破坏与变动,使其保存状况和连续性远不如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古黄河遗迹。(5)湖泊与河流是可以共存的。黄河并非泄空了某个断陷盆地(如三门古湖、河套古湖、贵德古湖、共和古湖等)才开始出现的,也不是第四纪以来因溯源侵蚀而逐段贯通的。黄河干流所流经的众多断陷盆地,可以多阶段成湖,也可以多次泄空;河道可以像现今梯级开发的水库而与古湖呈串珠状相连,也可以流经其旁与之并列;但黄河始终存在。(6)黄河自中新世早中期形成以来,可以深深地切割隆升地段的高山高原低山丘陵,形成沿途许多巨大的峡谷与多级河流阶地,也可以不断地充填所途经的强烈断陷地段的盆地谷地平原,形成巨厚的晚新生代地层,但黄河则始终存在,甚至在不同时期均能保留其大体呈抛物线状的河流纵剖面。(7)新近纪以来,黄河不仅一直存在于强烈下沉的河套盆地,而且也徘徊在与其相伴但具有不同隆升幅度的阴山山脉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北缘之间。这表明,它不仅在不同河段可以同时穿越许多个隆升的高原山地和沉降的盆地平原,而且同一河段也可以游荡在隆升的山地或高原及下沉的平原或盆地之间。河套地区就是一个河湖多阶段共存的典型范例。(8)作者综合对黄河、长江等中国大型水系干流河谷发育问题的初步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几点想法供今后研究加以重视:(1)黄河与长江等中国其他典型的大型河流应该都是古老的,并且大多至少形成于中新世早中期,这就是中国河流的古老性。但因研究程度限制,目前对这些河流的最初发育情况并不清楚。(2)在河流的长期发育过程中,会由于内外动力的原因(如构造升降运动、断裂活动、地震、冰川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在某一或某几个河段,会有一段或几段或长或短的时期,有构造湖或堰塞湖发育,但因河流规模巨大,始终能穿过这些湖泊或者在其旁流过,这就是河湖共存论。用湖泊贯通或河流袭夺解释中新世以来就已经存在的黄河、长江和中国其他河流是近期形成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而要寻找黄河和中国其他河流的起源,是否由袭夺而来的问题,则至少要在中新世初或之前的古近纪去解决。(3)一条源远流长的大型河流一旦形成,由于其水量充沛,侵蚀与堆积能力很强,一般的内外动力作用都是难以阻挡的:它能穿过强烈活动的构造带并侵蚀切割因构造引起的隆升地段,在高山高原低山丘陵上形成峡谷或多级阶地;也能在长期下沉的盆地谷地平原中,不断地充填堆积,形成巨厚的冲积层,即使在其流经地区会有多段不同性质与幅度的升降运动不断地改变其纵剖面,但每条河流除其源头段的小河或冲沟外,在其绝大多数时段,都会大体保存其抛物线状的形状。受到调查研究程度的限制,目前仍无法完整地勾绘新近纪不同时期古黄河的位置和恢复其演变历史,也因缺少对河套断陷中的晚新生代地层的详细研究及其与断陷之外受到构造变动的古黄河沉积物的对比研究,而无法恢复其确切的升降运动幅度与速率,这些都期待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irst h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risk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barrier lake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Characteristics of 10 barrier lak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procedure and methods for barrier lake treatment were brought forward.The dams of the barrier lakes can be classified as two classes:block rock in the south and loose deposit in the north.All the barrier dams were stable at the time of investigation,but water drainage channel needed 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