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层的很多参数,如煤层厚度变化、连续性、煤中硫分、灰分和痕量元素的含量以及煤层顶底板岩石开采技术条件和瓦斯含量等,是煤田勘探中评价煤矿床的重要因素,也是矿山设计和矿井开发中最关心的问题。若在煤田地质勘探期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这些参数和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最有远景的可供开采地区及开采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了地质勘探和矿井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可指导勘探和开采,大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煤田勘探资料和矿井实际观测结果,结合测试分析和数值计算,对平顶山矿区李口集区块煤储层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块内主煤层的煤体结构破坏严重,小型裂隙发育但连通性较差,含气量中等且属于低压煤储层,煤层气采收率偏低,地面原位开采的难度较大。为此,建议该区块的煤层气开发以矿井抽采为主,并在煤矿采动带和采空区辅以合理的地面抽采工程。  相似文献   

3.
用综合勘探方法提高矿井资源勘探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物探、钻探、巷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八里塘煤矿扩大区进行了矿井资源勘探。结果表明:对于急倾斜式的隐伏型煤田,采用综合勘探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勘探效果,可在短时间内,高速度、低成本地获得满足煤矿建设和生产需要的地质资料。同时为煤田地质勘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太行山东麓若干煤矿区的矿井地质工作者,根据煤矿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峰峰矿区构造体系、主干断裂结构面性质,普遍发育的高角度正断层的力学成因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涉及矿井小型构造预测时井田力学边界条件的确定,涉及煤田预测及老矿挖潜找煤等问题。因此,讨论太行山东麓比较大的煤田,如峰峰煤田的断裂成因,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董科华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Z1):125-126
通过对龙永煤田陈山井田牛坑头勘探区陆家地煤矿地质勘探组织方式的探索,提出以专业地质勘探队为主的地质勘探与生产矿井地质找煤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进行互动地质勘探,可以较快较好地保证矿井接替,赢得地质勘探所需的资金、勘探时间、勘探速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晚二叠、晚三叠世是云南省主要成煤时期,含煤建造广泛分布在滇东地区和滇中的一平浪华坪等地,含煤性好,煤种齐全、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现已建井的煤矿9个,其中晚二叠世有来宾,羊场、田坝、恩洪、后所、陆东、富源矿厂,圭山煤矿;晚三叠世的有一平浪煤矿。 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煤田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断层导水性差,勘探中预测矿井涌水量均较小。但在整理生产矿井涌  相似文献   

7.
<正>郑纲(1968.8-),男,汉族,山东泗水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研究所专家。郑纲多年来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矿井防治水领域的科研与生产管理工作。在承压水上带压开采技术方面,提出了高承压水上煤田下组煤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理论体系、带压开采分区的综合技术方法,解决了带压开采条件下的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问题,使涌水量计算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深入研究煤矿底板突水的断裂力学效应和岩体水力学效应,确定了用水压致裂技术测定临界应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关心煤矿建设和煤田地质工作的同行,提出精查之后矿井移交生产之前,增加一个“开发勘探”阶段。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对精查勘探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煤田地质工作在勘探技术手段上的更新,如物探(特别是地震)的数字化,可以更精确地查出一些小断层,有可能提高勘探程度。要否建立开发勘探阶段?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同煤田赋存有侏罗系和石炭二叠系两套含煤建造的特点,以大同煤田马脊梁勘探区为例,运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分别采用邻矿(塔山煤矿)、勘探区上覆的煤矿(侏罗系煤矿)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在充分讨论勘探区与对比煤矿的比拟条件后,较为恰当地求得了比拟参数,对勘探区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得出了较为接近的比拟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矿区现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煤田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论证了正南煤田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和因素,并采用"大井"法预测了矿井用水量,提出了正南煤田开发利用过程中煤田水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煤矿建设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矿井水害的存在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存在严重威胁,我国华北地区煤矿多受奥陶系灰岩水突水威胁,因此在煤田的勘查工作中应重视并做好水文地质工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钻探等工作手段,完成了焦作方庄煤田普查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煤层顶底板的水文地质情况,指出了未来矿井充水的来源,确定了煤田主采煤层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底板进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并为矿山建设和生产提供了供水水源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龙永煤田现有煤矿状况调查分析发现:许多矿井已步入“花甲之年”,接近矿井服务年限。为了保障我省能源安全,应当采用有效勘探方法,方能使它们“返老还童”。研究发现危机矿山延长服务年限的几种勘探模式是:其一为扩大(延伸)勘探模式;其二为小型井田(块段)勘探模式;其三为资料分析研究模式。经探采对比发现,采用这三种勘探模式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一大批老矿井青春再度焕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少煤田、矿区遭受岩浆侵入,使煤炭储量减少,煤层赋存条件恶化,给正常开采带来困难。许多矿井将岩浆侵入区煤炭储量列为表外储量,甚至将岩浆侵入区划为开采禁区。随着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缺煤省区和小型煤矿开采岩浆侵入区的煤层则具现实意义。利国矿区是一个岩浆严重侵入区,笔者收集了区内有关勘探资料,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岩浆侵蚀作用作了详细定性和定量分析,初步掌握了本矿区岩浆对煤层的侵蚀规律,且总结出相应的煤炭储量计算办法。   相似文献   

14.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田与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和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受东亚晚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演化影响,我国煤田(除鄂尔多斯煤盆地外)的地质条件,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加拿大、俄罗斯近郊煤田和波兰卢布林煤田复杂得多。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田少,地下井工开采将是煤矿的主要生产方式。以我国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华南、滇藏含煤区的煤田不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东北、华北和西北(鄂尔多斯盆地除外)许多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对于建设安全、高产、高效、大型煤矿来说,也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三十多年煤田普查勘探及矿井设计开发的实践,为了提高煤田勘探的地质经济效果,在煤田勘探技术方法方面,除了需要研究煤田的勘探阶段、综合手段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湖南省煤炭生产建设,向各级领导机关和生产、建设、设计、地质、科研教学等部门系统地提供全省资源勘探、生产建设等基本情况,湖南省煤炭局组织了全省煤田勘探、设计部门和各地区煤炭局,矿务局及重点煤矿(部门地县煤矿),对建国二十五年来所提交的不同程度的地质报告、生产开发及历史统计资料等三大部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搜集、整理,对煤田的分布与类型、成煤古地理、控煤构造条件及煤质特征等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与探讨,汇集成《湖南煤炭资料汇编》。《汇编》全部编纂完毕并出版,目前已分送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18.
河北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始建于1953年,是在开滦、峰峰煤矿钻机的基础上成立的钻探队。初始,主要是为矿井恢复改造,老井田扩大和急需的新井建设服务,在煤田浅部裸露(半裸露)区进行普查、精查勘探,以满足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1955年,于开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勘探队和电法队,1956年在峰峰建立了地球物理探矿队,物探工作开始进入矿区外围隐蔽地区寻找含煤构造,1956年首先在开平向斜北  相似文献   

19.
贺卫中  米生  陈实 《地下水》2013,(3):60-62
查明塔然高勒煤矿首采区水文地质特征,评价3-1煤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并制定3-1煤水害防治技术措施,通过水文地质钻探、综合测井、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探查及岩石力学测试等补充勘探手段,对煤矿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系承压水含水层与延安组碎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3-1煤开采将受到直接顶板水威胁,提出掘进面、采煤工作面、矿井辅助、下层煤层开采等四个方面的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措施,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0.
宋国荣 《地质论评》1963,21(2):99-103
地质学报第42卷第一期中刊登的缪富恩同志所写的“对南方小型煤矿勘探类型的划分”一文不仅阐明了南方小型煤矿一般地质特征,而且论述了划分煤矿勘探类型的一些原则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是作好煤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引起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并加以认真讨论研究。在这里我想就文章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