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戈壁(化音)小气候和热量平衡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3,他引:52
本文分析了1988年9月在甘肃省临泽县城西南侧戈壁获得的近地面层微气象观测资料。结果表明:白天晴空一般都是超绝热不稳定状态,并存在一种逆湿现象,造成向下输送的水气通量。这可能是由于戈壁地表极其干燥,没有蒸发,上层大气湿度反而比近地面层高,致使水汽从上往下输送。这时在地表面热量平衡过程中,潜热可以忽略不计,感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地表面净辐射是推动近地面蒸发、地面与空气之间的热输送、进入土壤的热量等几个过程的能源,因而对于近地面气候的研究,热量平衡观测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其中,测量净辐射与土壤热通量的仪器早已生产,而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的估计过去一直是建立在经验公式或间接计算的基础上的,目前直接测量的仪器已研制成功。各种净辐射仪器的主要部件是一块两面涂黑的平板,能够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它两面的温差是与平板所接受到的净辐射通量成比例。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固定速率通风的,以避免两面温差引起的热对流不同所造成的误 相似文献
3.
4.
5.
6.
利用上海地区1961—1965年的热量平衡资料以及常规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月、日变化规律,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湿润地区在地表热量平衡过程中,潜热占绝对优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利用2005年夏季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野外试验(LOPEX05)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甘肃平凉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特征。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塬区地面长波辐射大于大气长波辐射,典型晴天、阴天和雨天情况下两者平均差值分别为65,25和8 W.m-2;对于地气能量交换各个分量而言,黄土高原塬上和塬下在相同下垫面下的差别不大,但裸地和有植被的下垫面差别很明显;在白天,潜热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次是感热,最后是土壤热通量。对能量平衡中的储存项如热通量板上层土壤的热存储和植被冠层存储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土壤的热储存项在-30~70W.m-2之间,而植被的热能储存项在-10~25 W.m-2之间。在考虑估算的存储项之后,能量平衡散布图斜率由0.68提高到0.79,相关系数R由0.90提高到0.93,两者分别提高了11.0%和3.0%,并对能量不平衡有明显的改进,说明能量储存项在地表能量闭合中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8.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利用2000年5月25日~6月17日"敦煌试验"在戈壁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极端干旱地区晴天、阴天和降水等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发现在不同天气条件微气象特征有很大变化.但观测期间的平均微气象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天气过程的影响不是很大,平均的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的比值在白天基本大于0.8.观测期间的平均Bowen比全天大于1,在白天都在10以上,最大超过100. 相似文献
9.
10.
为配合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规划的需要,1983年6月我们在甘肃张掖地区农科所冬麦大田进行了热状况和辐射状况的短期观测研究。希望通过辐射和风、温、湿梯度观测,对河西灌溉农田蒸散量作出初步估算,为今后开发河西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研究的辐射观测项目有:辐射平衡(B),反射辐射(R_k)以及与此有关的反射率(A)。所使用的仪器为日产CN-11型净辐射表和MR-21型反射率表;装置高度距地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1959年7月23—26日4天正当高空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大陆时,对我国东部地区计算了能量方程中各项数值,以及各边界上的能量输送。计算表明,这个地区为能源区城,向外输送热量和水汽。至于在东、西、南、北四个边界上输送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南界以输入为主;东界低层为输出,高层为输入。这种输送是由这个地区低空为大陆热低压,高空为副热带高压的环流特点所决定的。在热量输送中,扰动输送比平均输送为重要。在能量平衡中,支出项主要为平流输送和辐射冷却,而收入项主要是由下垫面向上输送感热和水汽潜热,大气本身的热量和水汽含量的变化在能量平衡中作用较小。湍流感热输送约为蒸发潜热输送的1.84倍。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研究和揭示宁夏南部地气能量传输过程及特点并进一步评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应, 利用Landsat-7 ETM+卫星遥感资料所求取的地表特征参数, 将地表分成水体、裸地、半裸地、草地、林地5类地表覆盖类型, 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分别计算得出宁夏南部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的区域分布, 并给出各量的分布图和直方图, 分类别讨论了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分布特征, 使得对宁夏南部区域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区域分布有一个直观、综合的了解和认识。研究表明, 植被分布对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稻田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进半经验模式计算稻田蒸散,仅需要常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叶面积资料即可较精确地估算农田蒸散,解决了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误差偏高以及需要风速梯度观测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模式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模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稻田蒸散发现水稻一生有两个耗水高峰: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此时的气象条件最有利于水稻蒸散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和水分利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各分量复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内外蒸发耗热(LE)仍是主要耗热项,湍流耗热(H)低于LE,但高于土壤热通量(Q);间作地各分量小于对照,但LE、Q占净辐射(Rn)比值高于对照;泡桐林带对各分量的影响与间作结构及测点位置有关。然后计算了间作中小麦、棉花水分利用率(WUE),其值与作物类型,生长期等因子有关,且间作地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了西峰站连续四年的作物发育状况和土壤湿度的观测资料,得出了麦田蒸散耗水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需水期。提出作物耗水特性系数的概念,并以此评判冬小麦发育期水分的供需状况,得出两年度冬小麦产量偏低的原因在于拔节-成熟期耗水特性系数明显偏小。建议及时灌孕穗水降低不孕小穗率,灌灌浆水提高小麦重粒重。 相似文献
19.
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考察船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0°~5°N,130°~150°E)考察所获得的29天辐射资料和同期取得的温、压、湿、风和探空等资料,计算了这一海域11月份的热量平衡各量值和整层气柱的加热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是一个强热源区,其上空大气也是一个强热源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流动观测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车载气象观测仪器结合GPS定位、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流动观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内不同城市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和气象要素分布,发现城市下垫面分布与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城市建筑物密集、水体和植被少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气温和较低的相对湿度,在建筑物稀疏和植被、水体较多的区域则相反。观测结果表明,流动观测方法是对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有益补充,也是城市气候观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