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壳演化的早期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在有些情况下,在前寒武纪早期存在着一系列外克拉通凹陷构造,具有不同年龄的,含有一定地球化学专属性和含矿的地质建造特征,具有一定的含矿世代(含矿期)。这些含矿世代可分为:含有矿化科马提岩的太古宙表壳岩的绿岩带(阿比提比、巴伯顿、卡尔古利);含有金-铀砾岩的下元古的坳陷(莱德、瑞科比纳、纳拉加因)及覆盖它们的含铁石英岩的盆地(哈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世界上前寒武纪铅锌硫化物、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金砾岩以及含煤建造等若干世界著名矿床的地质特点,试图从金属及非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角度,探讨在地球的这段古老的地质时期生物界对于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生物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金刚石矿中的绿色钻石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山东绿色钻石在金刚石原生矿、次生矿中的含量及绿钻的相关特征,阐述了含绿钻的砾岩层层位特点、松散层中具工业价值的四大矿段特点及绿钻含量。综述认为:山东绿钻既有纯正的绿色,也有复合的绿色、绿斑,透明度好,是宝石首饰业的珍宝,价值极高。初步探讨了次生矿中绿钻的形成时代,为前寒武纪。钻石绿色成因既有地质辐射作用所致,也有含铬引起,或塑性形变产生。山东绿钻无辐射性残留,琢磨后绿色不消失。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鲁西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矿有原生金刚石矿和金刚石砂矿两种类型,前者的母岩类型主要有金伯利岩型和煌斑岩型;后者的母岩类型有砾岩型和砂岩型,产于第四纪小埠岭组和于泉组中。寒武纪李官组、石炭纪本溪组、侏罗纪三台组、古近纪官庄群和新近纪白彦组也是金刚石的储集层,但均达不到工业利用的要求。这些储集层中所含的金刚石比较而言,蒙阴和费县等地的本溪组中的粒度最大,平邑—泗水地区白彦组中的含量最富,临沂金雀山三台组中的完整晶型者占比最高,枣庄上泥河和泗水踅庄地区李官组中的金刚石熔蚀、磨圆最严重。不同层位和类型的金刚石,其源区、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不同。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李官组金刚石来源于其西南侧马山—四海山一带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的超镁铁质岩,这些超镁铁质岩形成于新太古代,元古宙末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隆起、超镁铁质岩遭受剥蚀,少量金刚石沉积于寒武纪底部的李官组砾岩中;本溪组和三台组金刚石的分布和特征指示其源区为蒙阴金伯利岩,蒙阴金伯利岩形成于早—中奥陶世,金伯利岩形成之后发生的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早燕山运动造成鲁西中部的徂徕山—蒙山一带隆起,金伯利岩被抬升至地表遭受剥蚀,金刚石分别沉积于本溪组和三台组砾岩中;官庄群、白彦组、小埠岭组和于泉组中金刚石的分布和特征指示其源区也主要是蒙阴金伯利岩,新生代鲁西北部的徂徕山 蒙山隆起仍然处于强烈隆升状态,造成白彦组、小埠岭组和于泉组的金刚石富集区均分布于鲁西的南部区域。不同时代金刚石源区的地幔地球化学性状明显不同,华北陆块自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地幔源区的εNd( t )=+05~+4,指示上地幔处于弱亏损状态;鲁西金伯利岩的 ε Nd( t )值变化于-478~+276,暗示鲁西早古生代地幔总体处于弱富集状态;鲁西中生代镁铁质岩石的εNd( t )介于-92~-2121,说明地幔于中生代发生强烈富集。鲁西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源自于早古生代弱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6.
巴西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的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巴西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三种金矿床,尤其是产在苏必利尔型铁建造中的含钯金矿诃,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世界许多地盾和古地台地区发现了大量铀矿床,它们赋存于结晶片岩、变质砾岩、片麻岩和不同成分的花岗岩类岩石当中。这些矿床的产状呈层状、柱状、细脉浸染状及脉状分布。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它们的时代系前寒武纪,从成矿条件来看它们与变质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矿床往往构成巨大的含矿区,蕴藏着可观的铀储量。有鉴于此,这些矿床经常引起许多地质和采矿人员的关注。诸如早为人们所熟知的加拿大布兰德河和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的层状含铀砾岩矿床、澳大利亚北部阿利盖特河结晶片岩中的层状和柱状矿床、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湖细脉浸染状钠-铀建造矿床以及瑞典北部阿尔汶朴罗·阿尔维约尔含矿省等,就是这类矿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在前寒武纪这个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地质体和含矿建造。在某个重要的含铁建造形成时期,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环境、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差别,而决定了其岩性和岩相变化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在含铁建造类型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原始建造又经受了长期的地质作用的改造,往往掩盖了其原始成因特点,因此分析和恢复含矿原岩建造,不仅对区域基础地质理论有直接关联,且为探索成  相似文献   

9.
郝用威 《矿床地质》1983,2(3):51-56
一、我国含金刚石古沉积层位 (一)第三系 1.山东某盆地北侧,下第三系官庄组砂砾岩和大汶口组石灰质砾岩、角砾岩中,含铬镁榴石,经对比与北侧产金刚石金伯利岩中的矿物特征一致。山东另一盆地以南地段,普遍发现含有金刚石的砾岩或砂砾岩块,充填于不同标高(80—540米)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的裂隙、溶洞、溶沟中。含金刚石砾岩有90%以上见于中、上寒武统的岩溶负地形中,金  相似文献   

10.
汤立成 《山东地质》1996,12(2):48-61
鲁西是山东省古生代非金属矿的重要产区。自寒武纪早期至二叠世晚期,形成了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地层及一系列非金属矿沉积建造,有“寒武纪的石砂岩、石膏、石灰岩、泥灰岩、木鱼石等含矿沉积建造;山东古代生非金属含矿沉积建造的总结构和研究,对有关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应用和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寒武纪地台中的结晶地盾很久以来就认为是含有大量铀矿资源的地区,远在四十年代初期,在加拿大和南非地盾就发现了丰富而足够大的矿床(欣科洛布韦,拉吉港),提供了大都分开采铀矿。最近几十年来,在加拿大和南非地盾的元古代砾岩中,在加拿大和其它地盾的长期活动的断裂带的长石交代体中开采了铀矿和含金铀矿床。七十年代初期,在北澳大利亚发现了铀矿床,从而使澳大利亚地盾成为一个巨大的含铀地区。目前在世界铀矿储量表中前寒武纪地盾的矿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仅在资本主义和发展国家中估计铀矿总储量4百万吨,前寒武纪地盾占1.6百万吨;而从已勘探的铀矿工业储量中的126万吨,前寒武纪的储量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铁建造中的金矿床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深受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前寒武纪铁建造中金矿床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通过分析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几个该类型金矿床,认为运用地质对比方法研究前寒武纪铁建造中金矿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与王屋山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条—王屋山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形态的分析后,反演出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过程,认为王屋山地区在中条裂谷和区域地壳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条件:①形成多层含矿建造;②通达地幔的深大断裂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成矿空间;③频繁的岩浆活动补充了矿质并提供了成矿热能;④剥离断层系统进一步提供了扩容空间;⑤以活化转移为主要机制的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对已形成的含矿建造(矿源层)进行改造。因此,王屋山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滨贝加尔西北部的前寒武纪杂岩中赋存有两种含矿建造类型的层状矿床:①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含萤石和重晶石的铅锌矿床(塔博尔、卢戈、希宾等);②黄铁矿一多金属矿床(霍洛德尼克)。研究矿床的多元和多种成因首先必须确定容矿建造形成时的含矿构造发育情况,阐明矿床古构造的位置,这两种类型矿床的现代构造格架是综合了原始沉积构造及后来迭加其上的较晚期多次的变形确定的,解释原始容矿构造变化的特征是研究控制矿床构造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滨贝加尔西北部隶属于贝加尔地槽区,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缘。在萨洛普著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霍姆斯塔克金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其褶皱构造与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对霍姆斯塔克矿床成因作了简介:该矿为前寒武纪变质的沉积同生层控及层状矿床,含矿建造产于20—25亿年前的浅海沉积环境,代表了化学沉淀的富铁碳酸盐—硅酸盐沉积物。矿体主要形成于同生沉积,前寒武纪的区域变质作用和褶皱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富矿体和矿体产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彦砾岩中孢粉取样鉴定及其砾石组构的统计研究,孢粉组合特征显示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并非通常认为的古近纪。砾石组构特征显示为湖滨相或海滨相成因,砾岩中金刚石特征显示出与蒙阴常马金刚石原生矿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白彦砾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鲁西地区单断拉分盆地诞生之前,应为三台组沉积之前的沉积物。白彦砾岩沉积时代的确定,对恢复该区岩相古地理、确定金刚石原生矿的剥蚀与搬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洲大陆发育地球上最大的前寒武纪陆壳,拥有众多世界级矿田和成矿带,已探明的锰、铬、铂族、钴、磷等矿产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铁、铝土矿、金、镍等储量居世界前列,这些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中非铜钴成矿带等50 余个三级成矿带中,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占全球23%,未来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华南热液矿床形成的时代爆发性、空间分带性及其成矿元素对前寒武纪基底的继承性表明,构成华南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是华南陆内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类是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的区域分布趋势、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岩体演化等,均表现出与构造热隆起动态有关的成矿特征。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迅速块断隆升造成地温梯度增高,基底含矿建造提供成矿物质,以及有利的热液通道和扩容空间是造成构造隆起带或盆地“凹中隆”成矿的重要条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与大陆地壳的多旋回熔融或再循环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地震层析图像资料显示,华南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造成华南陆壳热隆起的动力学因素。但其成因不同于地幔柱机制,具有被动上涌特征,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大型冷幔柱下沉和地幔过渡带崩溃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试论福建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近年对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大量地综合分析、对比省内外有关前寒武系地层序列、含矿性,微古生物、同位素地质年龄、变质岩与愿岩共生组合及其建造特征等资科写成。文中通过9条代表性地层剖面的描述,确定了三个含义明确、分布稳定,野外容易鉴别、特征显著的区域标志层组,建立了福建前寒武纪交质岩系由前震旦系麻源群的大金山组、南山组到震旦系的吴垱组、东岩组及龙北溪组的新的地层层序,并按新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名称,对各地层单位的岩性(区域变质岩及其原岩)组合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厚度交化、含矿性、变质建造、原岩建造以及接触关系等,作了详略不同的论述。同时指出闽西南地区在早震旦世末和晚震旦世初可能受到区域澄江运动的影响,存在短期沉积间断。对于福建前寒武纪地层序列中,缺失华南地层区西部或西北部广泛存在的、划分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的不整合面以及南沱冰期的冰成堆积的问题,作了初步讨论,认为这与福建当时所处的太地构造位置或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吉尔吉斯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在地壳发育的不同阶段,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矿产。吉尔吉斯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加里东、华力西和阿尔卑斯期四大旋回。1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成矿期形成的矿床较少,主要分布在中天山。许多矿床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早前寒武纪仅在变质的结晶基底中有石墨矿产出;晚前寒武纪的裂谷作用形成了里菲-文德纪火山-沉积建造,赋存有杰德姆超大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